文|左小入

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东野圭吾《恶意》

一片深情却总是被伤(恶意心有猛虎请系好铁链)(1)

剧透严重,谨慎阅读,2333。

《恶意》是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前天上午开始看的,看了下读书进度,看完将近四小时。

以前真的不看推理小说,原因是自己胆小害怕,也觉得烧脑。不过这也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祟,现在也渐渐明白,我们真的可以去接触一些新的东西,尝试一些新的领域,慢慢地去丰富自己浅显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才可以发现自己视野的狭小,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挺大,有趣的东西也是很多。最近我也在开始尝试看科幻小说,更烧脑,不过也要坚持地啃完呀。又说回推理小说,其实看书的话,血腥暴力其实并不会在脑海中留下特别多的印象,除非作者刻意把那些细节写的特别生动,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更多的是案子中不时出现的一些线索,伏笔和破绽。不过也可能是我看的推理小说并没有几本,并不具备普遍性,但是我现在的感受就是如此。但电影就不一样了,电影通过一些音乐和背景,会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背脊发凉,比如电影版的《白夜行》,至于烧脑与否,我觉得和个人领悟能力有关,认真的用心读,用心思考,都会明白的。

《白夜行》和《恶意》是东野圭吾作品中的两生花,一个是为爱粉身碎骨,一个是因恨万劫不复,东野圭吾很喜欢去剖析一些人性的丑恶面,喜欢将人性的阴暗面放大到极致。《恶意》就是论“如何用生命去抹黑一个人”,圣经说,人生下来就带着原罪,这些原罪被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一种称为“嫉妒”,而这本书中最核心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嫉妒”。罪犯野野口修(以下简称野野口)和死者日高邦彦(以下简称日高)是很多年的同学,那个时候校园霸凌事件很频发,但是日高却很有正义感,即使被那些校园暴力施行者脱光衣服,绑上胶带,他也从不屈服,他不会向恶势力低头,而野野口不一样了,他内向,怯懦,胆小,但其实藏着一颗野心。但是日高很关心他,上学叫他,平常也鼓励着他,保护着他。可是呢,为了不受校园霸凌,他索性去当了校园霸凌者的小跟班,一起去欺负别的同学,这些同学当然也包括关心帮助他的日高,他甚至在一个校园霸凌者强奸临校女生的时候当了帮手,而这件事日高知道,却帮他保守了多年的秘密。再后来很多年后的久别重逢,日高成为了一个有名气的作家,在读书的时候,野野口和日高都是喜爱文学的,都想成为作家,然而呢,野野口却只是一个语文老师,重逢后,日高帮助他走上作家的道路,帮他找儿童编辑部,让他写小说。按理说日高这样的帮他,他应该心怀感激啊,可是哪有那么简单呐,人心永远是深不可测的,恨不知所起,都能深入骨髓,有时候就是看你不顺眼,就是讨厌你。东野圭吾不是有一句话吗,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因为嫉妒,因为见不得你好,所以我要用生命去抹黑你在世人心中的美好形象,让你死了过后也要臭名昭著。是不是对这种心态无法理解,杀死日高只是大计划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抹黑他既成的一切成就才是野野口的最终目的。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通过罪犯野野口和办案刑警加贺恭一郞(下面简称加贺)各自的自白展开叙述的,这种形式我第一次见,第一篇就是罪犯自己写的,在开始你绝对想不到他就是罪犯,这就是东野圭吾的高明之处,从一开始就开始把读者带偏。最开始有个场景,野野口去拜访日高,就是死者的时候,因为死者不在家,他因为与死者关系亲密,所以直接进入了院子,在院子的一颗樱花树下,他见到了一个蹲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的陌生的女子,最后又得知,女子的猫死了,而日高最后承认是他杀的猫。这就会让读者注意到这个女人,其实她就是个打酱油的。是不是会觉得日高特别残忍,如果是这样觉得,野野口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这都是野野口修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猫也是他杀的,你觉得罪犯会讲实话吗,不会的。说是他的自白手记,其实都是假的,每一句话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不要相信他。因为看推理小说,我会对里面出现的每个人每个细节都很关心,他会不会就是凶手什么的,所以那个蹲在院子里的女人,开始我都怀疑她是凶手,然而不是,我还是想的简单了,不是所有有作案动机的人都会是犯罪嫌疑人。她的出现,包括那只猫的出现,都只是野野口为了抹黑日高的形象,让人先入为主的以为日高是一个残忍,暴戾的人,而后让人觉得他的死是罪有应得的工具。

推理小说有的人说通篇都是在寻找谁是凶手,凶手找到了,那么差不多也就结局了。而这本书不一样,大概在书的三分之一的地方,我们就已经知道了谁是凶手,不是猜测的,是罪犯自己认罪的。接下来的三分之二都是加贺在寻找作案动机,也可以说是罪犯野野口费尽心机地在带偏刑警的侦查方向,为什么他不说出真实作案动机,因为结束日高的生命只是他计划的一个开始,他要做的是抹黑日高所有的成绩和世人心中那个美好的形象,甚至不惜编出影子作者,与日高前妻的婚外情等等这些莫须有的情节。还好刑警不傻,总能从一些小细节中发现破绽,比如手指上的茧,比如日高搬家头一天野野口送女主人的一瓶酒等等,好像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中总有一个不辞幸劳,不怕麻烦的刑警,所以野野口费尽心机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过最终也露出了破绽,暴露了杀人动机。

不知为何想起了一句话“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先生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可能与这个书内容没关系。意思是老虎也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与泰然。野野口就是那个有远大雄心壮志的人,一心想要成为一个名作家,想要超越日高,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于是内心的嫉妒心就开始作祟了,为什么就不能做到细嗅蔷薇呢,安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呢。还是内心的邪念在作怪,一切都是那两个字“嫉妒”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就看我们自己让哪个更占主导了。

心有猛虎,请系好铁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