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电视剧中,“已婚大叔”宋思明,普遍被观众认为,他对海藻是有“爱”的,其中一个“支持”的理由就是,因为当他几近落魄时,他还是把五百万的生活费,都交给了海藻母子。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1)

多么讽刺啊,宋太太为了他,卖了父母的房子,七拼八凑的一千万,想让宋思明上交国家,这样或许他还可以活下来,可是宋思明却拿了当中的一半,去给海藻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做“生活费”……因为海藻肚里的那个孩子,他是“老宋家唯一的男丁”,宋思明本来还想拜托宋太太照顾呢。

可是在我看来,宋思明对郭海藻是“只有欲没有爱”的,她是他青春时期“缪斯女神”的“替身”,也是为他生下儿子的“希望”,而当海藻失去腹中男胎、摘除子宫后,宋思明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婷婷,爸爸对不起你。说到底,这个把海藻当作“心头的珍珠”的男人,还是自私的。

他已婚,海藻未婚时的“强占”

宋思明和郭海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当中还隔着郭海藻的老板陈寺福,宋思明肯定是一眼就看出了,郭海藻长得像谁。于是他试探性地和海藻有了一段简短的对话。

宋:小郭今年多大了?

郭:啊?我二十五。

宋:成家了吗?

郭:还没。

宋:前途无量!

(郭海藻内心:奇怪,没结婚就前途无量了?)

为什么宋思明会夸未婚的郭海藻“前途无量”呢?那个时候,不仅海藻会觉得奇怪,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觉得奇怪,但是宋思明自己并不觉得,因为未婚且清贫的郭海藻,对宋思明来说,是很好被“拿下”的。

宋思明是怎样搞定年轻、收入有限的郭海藻的呢?当然是靠“钞能力”啊,或者说,是郭海藻眼里的“钞能力”:她要借两万块,就给她两万块,她要六万块,不然她姐姐家的天就塌了,那就给她六万块。

这些钱,在“上帝视角”的观众眼里,并不是什么大钱,可是在当时经济窘迫,急于为姐姐海萍买房分担压力的郭海藻眼里,那是“挺大的一笔钱”。除此之外,宋思明就是带她去“开眼界”,去吃“好东西”,让海藻在无形中,对他产生了崇拜感。

在一家只有老饕客才知道的私房菜馆,郭海藻第一次吃到了一品翅、鱼子酱、烤鳕鱼……这些高级食材,以当时海藻所处的阶层来看,她也不是轻易能吃到的,而宋思明作为“精英阶层”,随意向郭海藻展示了一点点进入“上流世界”的好,是为了给他的下个目的做铺垫。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2)

于是乎,一来二去之间没几次,郭海藻的身躯就被宋思明强势“占有”了,其实,早在郭海藻出现之前,宋思明心中的“初恋白月光”是教授的女儿白逸纯,郭海藻只因为长得像人家,所以才在宋思明心里占了很大的位置。

可是,倘若眼前的女子是白逸纯,宋思明敢如此大胆放肆的,明知自己的已婚身份,还将其占为己有吗?我想不可能,宋思明对白逸纯,对他自己的青春懵懂,是会抱着敬畏之心的。

爱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却是,宋思明已经结婚了,他同样也没有资格,和郭海藻之间谈什么“爱”。

宋思明和郭海藻第一次发生关系,是在那栋别墅的地板上,第二次一进房间,他又迫不及待地去解她的纽扣,后来,他工作中间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要见郭海藻,也不过是为了解决“欲望”那点事……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3)

我完全没有看出,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间,有什么“爱情”,因为他们几乎所有在一起的画面,都围绕着“欲望”,是宋思明对郭海藻年轻身体的强势占有。(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free,抄袭无耻)

随之,宋思明对郭海藻的“贡献”,都满足了她姐姐海萍家那些“无穷无尽”的贪欲:帮海萍找兼职,帮她安置暂住别墅,帮她解决被日企开除的麻烦……当然,这些帮助都是有代价的,连郭海藻自己都这样对宋思明说过:人情债,我肉偿了。

因此,宋思明对郭海藻动心的“初衷”,不过是因为他拥有了金钱和权利,也因为他偶遇了郭海藻,忽然“点亮”了自己青春时“未完成事件”的梦想。

这其中,根本没有爱情什么事儿,爱情是单身才有资格谈的事,宋思明已婚,所以他对郭海藻,纯粹只是一场“钱色交易”。

切断后路:她在宾馆洗澡呢,你等一下!

宋思明是谁?他是江州的市委宋秘书,所以,他在知道了,郭海藻还有一个普通上班族的男友小贝之后,他怎么能接受,自己和这个普通男人在海藻心中共存呢?

宋思明非常想让小贝知道,自己和海藻的关系不一般,第一次是在无锡的宾馆里,他故意在房间发出一点声音,想让电话那头的小贝发现,海藻的身边有人,当时被郭海藻给糊弄过去了,她对小贝说,自己是被蟑螂吓的。

第二次,则是宋思明的同学聚会,他明目张胆地带着海藻去参加,并且在海藻洗澡的时候,接起了小贝打来的电话,简单地说了两句,就让小贝彻底懵圈:

小贝:喂?奥,对不起,打错了。

宋思明:没打错,是找海藻吗?她在宾馆洗澡呢,你等一下,我让她接电话。

这段简单的对话里,有几个信息非常重要,首先是男声接的电话,其次是“她在宾馆洗澡”,第三次“海藻的电话我来转交”。

正在洗澡的郭海藻,从宋思明手中接过自己手机时,当然是一脸僵硬,尴尬至极。她硬扯谎说,自己还在家,小贝则顺着她往下说,你把窗关好,咱们住的比较偏,其实那一刻,郭海藻并不知道,从宋思明故意的“说漏嘴”开始,她就已经被他切断了退路。

听到前后信息不一致的小贝,要是还弄不明白,这接电话的男人和海藻的关系不一般的话,只怕是智商感人了,而海藻在“外面有人”,就是宋思明想告诉小贝的信息。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4)

在郭海藻看来,我都没跟你要名分,你为什么要来跟我要名分?我们各自有婚姻和亲密关系,这不是扯平了吗?可是在宋思明看来,这不一样,郭海藻只能属于他,他自己还可以有其他后路。

宋思明,因为那一抹处子血(海藻的例假),就以为自己是郭海藻的第一个男人,所以在他的思想里,海藻必须完全属于他,或者说,完完全全只能做他一个人的情人。

可是宋太太对海藻说了,他是不会和你结婚的,他这个人,所有人都是他棋盘上的棋子,他这一辈子,不说一句错话,不办一件错事。我觉得,宋太太对宋思明的评价才更理性,海藻只是宋思明的“高级玩物”,也不过是“高级玩物”而已。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5)

生下来,我宋思明的孩子——它是一段孽情的产物

除了欲和霸占,宋思明对郭海藻最大的“自私”,是让她怀孕和生下孩子。如果郭海藻没有怀孕,她的人生或许还有退路,一个不光彩的小三还可以退场,还可以从头再来。可是她怀孕了,这退路就少了一半。

而得知她怀孕后,宋思明还想让她生下来,不让她流产,更是让她退无可退。要知道,在得知郭海藻怀孕之后,他先是给她画了一个理想的大饼:

生下来,就当是你送给我的礼物,两个人感情好,就应该生一个共同的孩子,然后用两个人的鲜血,去浇灌这朵生命之花,这样,两个人,就再也不会分开了。

倘若这只是一对合法夫妻之间的谈话,那真的是很感人,因为相爱,才会想要生个共同的孩子,可是在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间,这个“共同”的前提就不成立,这根本就是一段孽情的产物。

一开始,郭海藻也是清醒的,她说自己会处理好,会去流产,即便宋思明想说服她,她也不想做未婚妈妈,她也不想让孩子没有父亲,或者说,即便这孩子有个“父亲”,他也见不得光。

可是宋思明呢,他之前只有一个女儿婷婷,宋太太怕是也不肯再生了,没有儿子的他,内心是遗憾的。

所以宋思明给郭海藻继续画饼,他对郭海藻说,

生下来,谁说他没有父亲,我宋思明就是他的父亲,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人敢歧视他,没有人敢看不起他,你先把他生下来,然后我再去找你妈负荆请罪。

郭海藻呢,她已经长期对宋思明的“钞能力”产生了信任:跟着他可以住漂亮的别墅,身后跟着贴身照顾的阿姨,就连姐夫苏淳之前被拘留的事,宋思明也搞得定……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6)

好像,就没有宋思明摆不平的事儿,终于郭海藻在宋思明“糖衣炮弹”的一波忽悠下,在宋思明“可能会离婚,带着你和孩子去另一个城市”的诱惑下,决定了做一个未婚妈妈。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7)

后来的事,就非常讽刺了,当宋思明得知海藻正在被进行抢救,他像“亡命之徒”一样拼命往医院赶,想去看看未曾谋面的“儿子”,可是等他收到信息说,孩子保不住了,海藻的子宫正在摘除中,宋思明立马放弃了拼命开车的“努力”。

宋太太曾对宋思明说过,在你最艰难的那几年,是我带着孩子回娘家蹭饭,是我替你关心着,小到你亲戚孩子的生日,大到你父母的健康……

然而,在宋思明的内心深处,他永远介意自己是因为“仕途”,而选择了宋太太,而够不上“初恋白月光”白逸纯的遗憾,宋太太跟他的时候,也不是第一次,何况又只为他生了个女儿。

而郭海藻,不过是他私心之下的梦想,但即使他没有“东窗事发”,他会真的想把郭海藻娶为妻子吗?其实也不会的,他只想要坐享齐人之福,因为操劳家务、照顾老人、打点人情世故……这些还是宋太太所擅长的,拥有“郭海藻”则代表着:新鲜、刺激和“梦想”。

宋思明对郭海藻的“情感”,不过是内心对“青春女神“的一次激活,因为他人到中年,拥有了金钱权利,他心中所谓对海藻的“爱”,他想要海藻能够呼风唤雨,不过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作祟:看,现在的我什么都有了,这个像我“青春女神”的“替身”,还愿意为我生下后代。

蜗居海藻为啥喜欢宋思明(他对海藻有欲无爱的)(8)

所以,郭海藻在这场“爱情”里又很冤枉吗?我想如果她知道,宋思明最后喊的那一句并不是“海藻,我对不起你”,她也是冤枉和辛酸的,但就像宋太太推倒她的时候说的,我的这个家怎么被你弄成了这样?你摔倒,你活该的下场!

大家觉得,宋思明真心爱过郭海藻吗?到了出轨的后期,宋思明对他的原配和孩子有歉疚吗?如果宋思明真的重逢了,当年的白逸纯,他会出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