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摄像机、相机几乎是人手一台,在挑选数码相机时,我们往往会被感光元件、画幅、等各种尺寸搞得眼花缭乱。
很多人在拍照的时候会先特别强调“我的相机是全画幅的”。到底什么是“全画幅”,除了全画幅以外,还有什么样的画幅呢?要理解画幅这个概念,就要从胶片开始说起了,“画幅”其实代表的正是“底片的大小”。
在数码化时代“胶片”听起来好像非常的古老,但真的要进入摄影这个领域,胶片可是不能不谈的重要知识。
早期胶片大小有非常多种尺寸,从8X10、9X6、APS胶片、110胶片、120胶片 到我们熟知的135胶片等等,种类可说是非常丰富,但反之也往往造成消费者与相机厂商开发的困扰,这种情形一直到了1960年代几经尝试后才以135胶片也就是35mm胶片为主要尺寸被广泛使用。
以至于在数码相机时代来临时,我们现在所看到大部分的相机,基本上都是以35mm胶片格式为基础作为镜头等器材开发,不过在1990年代左右,当时的数码感光元件在技术以及价格上都无法达到135胶片的尺寸要求,所以各品牌就开始开发相对135胶片尺寸较小的感光元件。
虽然数码相机的画幅定义是从胶片而来,但在这里,我想要先帮忙观众理清,胶片的“画幅”概念与数码相机的画幅到底哪里不同。
原则上,胶片分为“大画幅”、“中画幅”以及“小画幅”。
各种画幅尺寸
什么是大画幅呢?
大画幅基本上就是4X5英寸(101.6 x 127mm)以上的胶片尺寸,统称为大画幅,如图的这几种相机就是大画幅相机。
大画幅相机(8 x 10)
小画幅,指的就是我们常见的135胶片或是俗称的35mm胶片(胶片宽为35mm),尺寸约24 x 36mm。
135胶片, 35mm胶片
而比35mm胶片尺寸还小的尺寸也称作小画幅胶片,包括以下几种:
1972 年柯达发售的110胶片13 x 17mm
1982年的蝶式底片(Disc film)尺寸约10 x 8mm
1996年五大摄影器材商共同发售的APS胶片(Advance Photo System)也就是胶片宽24mm,胶片区域尺寸16.7 x 30.2mm,并且又可分为APS-C(3:2)、APS-H(16: 9)以及APS-P(3:1)等取景框比例,都属于小画幅的范畴。
日后该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尺寸也有参考这几种胶片尺寸做开发。
APS 胶片
碟式底片Disc Film
中画幅的话,顾名思义就是尺寸介于大画幅和小画幅之间了,而其中的 120胶片就是我们常见的中画幅胶片。
中画幅120胶片
中画幅相机Ikoflex
简单来说传统胶片的画幅就代表着胶片一张的尺寸,然而数码相机(DSLR)并没有实体的胶片尺寸,所以在这里指的就是感光元件(CMOS, CCD)的尺寸大小。
佳能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尺寸大小
如上述所提,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最早是参考胶片而来,但起初技术因为无法达到35mm得135胶片尺寸。
所以退而求其次,开发了很多更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包括:佳能、 尼康及索尼的APS-C以及APS-H(各品牌尺寸彼此有些微不同),松下和奥林巴斯开发的4/3系统,大约就是以110胶片尺寸为标准、索尼黑卡感光元件约为碟式底片的尺寸大小等;而以35mm为主要标准的感光元件也就被称为全画幅(Full Frame, FF)。
当然也有“中画幅”的数码相机系统,例如飞思的“中画幅”数码相机、高达四亿画素的哈苏数码后背H6D-400c MS尺寸约53.4 x 40mm,所以在这里各位不要搞混了,中画幅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可是比全画幅的尺寸还要大呢。
所以简单的理解,如果以感光元件尺寸大小来排序,尺寸由大到小是:
中画幅>全画幅>APS-H>APS-C
不同品牌的数码感光元件尺寸
但是切记,固然感光元件越大它能受光的面积越大,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感光元件大小与像素的提升的确可以记录下更多的细节,但同样的需花费更多时间处理数码信号,同时文件也会越庞大,如果没有这样需求的摄影师用起来反而是一种负担,而且通常感光元件越大相机也会越大,镜头也更大,对很多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呀。
好了,感谢各位听完我简单的介绍,未来有人在跟你说他是全画幅的相机的时候,你就可以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知道了全画幅的来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在家学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