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省运会洗礼的湛江,不乏体育人口,更不乏体育场馆设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两项体育消费基础条件都高度具备的前提下,如何因势利导地去组织举办各种赛事,做到“月有大赛,周有小赛”,是我市体育部门和广大群众性体育组织的当务之急。

江苏省第四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广办赛事是拉动体育消费的巨大杠杆)(1)

9日,吴川市振文镇上林村龙舟邀请赛在村边鉴江河段的宽阔江面上拉开帷幕,约数万群众观看了龙舟比赛。 记者 郑时雨 通讯员 林奇 凌生 摄

回首

体育赛事红红火火

回顾湛江的体育发展史,我们惊奇地发现,曾经的湛江尽管体育设施不够健全,但各种体育赛事却红红火火。年逾八旬的湛江“体育老人”陈翼深有感触地回忆说,从1949年解放开始,一直到1989年湛江体育中心的落成,40年间,湛江的公共体育设施就只有兴建于广州湾时代的赤坎、霞山2个沙泥连田径跑道的足球场,分别坐落于赤坎、霞山文化宫和湛江地区体委、湛江市体委的4个灯光篮球场,延续于广州湾时代的赤坎游泳场和解放初兴建的霞山游泳场,但就是这么点公共体育场馆的家底,我市却成功举办了包括全国六城市潜水比赛、全国航海多项比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全国少年水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每到周六日晚,霞、赤工人文化宫篮球赛和霞、赤体育场的足球赛,都吸引数以万计的球迷前来观看。当年尽管是几毛钱一张门票,也是一笔不菲的体育消费收入!

之后体育中心落成湛江举办体育赛事更是如虎添翼,举办了湛江足球史上首场灯光夜战——湛江足球队迎战来访的香港南华队;承办第八届省运会闭幕式和跳水、武术、田径、潜水比赛;承接国际女足邀请赛;全国女足联赛解放军女足的主场;高水平的广州对辽宁足球龙虎斗;湛江三星队与香港明星队赈灾足球义赛;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主场;举办国家乒乓球队热身赛……

展望

打造自己的城市大赛品牌

现如今,作为第十四届省运会主场馆的新奥体中心更具备国际性比赛的要求,坐拥得天独厚的办赛资源,如何才能通过这一有力杠杆大力拉动我市的体育消费呢?就此,各路体育名宿纷纷出谋划策。

湛江籍国家跳水队原总教练徐益明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创湛江体育消费品牌。他举例说,高台跳水目前已进入跳水世锦赛,湛江大可利用自己先天的优势在全国表演和培养运动员上喝头啖汤,如果策划高台跳水赛事,无论是在打造品牌还是在引导体育消费方面,都能给湛江加分。二是盘活场馆,争取经常能举办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中超难请,中甲总可以吧?以下中乙、U分龄组乃至全国少年赛总有一个吧?男足不易就瞄准女足;足球轮不上就攻关篮球、排球、游泳、田径、水球、跳水……不单止寄望于一场一轮,要果敢地立足于整个赛季。锁定一项就是一个突破!这就叫以赛养场,以赛旺市。”

中国龙舟运动协会秘书长余汉桥则有些惋惜地说,湛江竞技体育拥有众多水上运动品牌,醒狮、海上龙舟的开展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全国都属于先行的。为什么后来只剩下遂溪龙湾李荣仔一人把之经营成体育产业?须知品牌的背后,正是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所追求和投入的体育消费。

亚洲第一个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指出,早在20年前,阳江海陵岛就举办了国际帆板大赛并赖以成名;海域条件比不上湛江的汕尾,创立了广东和全国的帆板训练基地。前者,打开了国内外游客的钱包;后者,赢得了省和国家的不菲投资。坐拥那么多有利资源的湛江还在望洋兴叹不知赛事如何办?须认认真真反思!张小冬再举眼前的足球例子来印证,欧洲杯全球瞩目,财源滚滚,这就是品牌赛事催生体育消费不可估量的影响。须知当年第一届欧洲杯,只有4支球队参加。所以,湛江的体育消费,不冀望一夜之间就万赛齐奔,要树立长远发展、整合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拓展规划,既有本土的,又有外地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际的;尤其需要懂得打造树立非自己莫属的城市大赛品牌。如“珠海F1赛车、航展”、“广州、深圳马拉松赛”等等,都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