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是南派拳术中的骄傲,近年来随着系列电影《叶问》的上映,这一武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多数人的了解其实仅限于李小龙、叶问上,再多一点儿加上叶准。实际上,咏春拳不仅在国内,在海外的影响也非常大,而咏春拳术的发展则全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拳师去发扬光大。 在咏春拳的发展过程中,最出名的拳师大概就是这十大高手了 ,说说看,他们之中谁的功夫最高?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1)

严咏春

清乾隆时期人士,善南拳,相传为 咏春拳开山鼻祖 。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根据咏春拳一代名师叶问所述:清康熙年间,广东人严二因事被诬告,面临牢狱之灾。其时严妻已经亡故,遂携女严咏春远徙四川大凉山山底,以卖豆腐为生。 咏春年15时,有当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来逼婚。然咏春自幼即许配福建盐商梁博俦,其父深以为忧。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2)

梁赞

生于1826年,卒于1901年,鹤山古劳乡东便村人,世居佛山清正堂街。自幼随父在佛山筷子里“赞生堂”药材店经营,精通医术,有“佛山赞先生”之誉。少时喜武,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后为求深造,师从粤剧武生黄华宝学习咏春拳术,又向少林弟子梁二娣学习六点半棍法。

光绪初年,梁赞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咏春拳术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祖师,除子梁壁外,得衣钵真传的还有陈华顺、雷汝济、卢桂(猪肉桂)、梁奇(流氓奇)、大山树(佚名)等。晚年曾回鹤山古劳授徒最后病逝于佛山。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3)

梁壁

生于广东佛山。 咏春拳大师,一代宗师 叶问的师傅之一。梁璧年轻时期年少气盛,想和父亲学习 咏春拳,却遭到父亲的拒绝,后在父亲不幸遇亡时跟师公学习咏春拳。其在佛山一带颇有名气。

一次叶问看见七八个外国海员当街欺辱妇女,一向喜欢打抱不平叶问上前制止,与七八个外国大汉战在一处,但双拳难敌四手,不到几个回合就渐落下风,就在此时一个人大喊一声,挤入围观的人群,同叶问一同合战外国大汉,最终打得七八个外国人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此人正是梁赞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咏春大师梁赞之子,叶问当即拜其为师,因而有缘再随梁壁深造咏春拳技,转眼过了两三年时光,叶问因不断得到梁壁指点,使咏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4)

陈华顺

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顺德杏坛东马宁乡人。13岁时在佛山米店做工,后以找钱为业,故有“找钱华”之称。陈个头高大,天生神力,对武术十分痴爱,39岁时,拜当时佛山有“咏春拳王”之称的梁赞学习咏春拳,先由木人华(李华)代教,在1889年李华病逝后由梁赞亲自教授。陈悟性颇高,对梁赞所传之技苦练不缀,故得其师衣钵真传。

他不仅能武,且能善医,在随师学艺其间同时习研医术,1895年梁赞年老时还代师坐堂诊治病人。陈华顺在佛山的门徒甚多,除传技儿子陈汝棉外,有雷汝济、陈锡侯、何建、黎厚培、陈孔大、吴小鲁、何汉侣、吴促素、叶问等。1911年陈华顺因中风回乡养病,1913年病逝。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5)

吴仲素

生于清代末年,世居佛山。其父为经营陶瓷器的店东,家颇富有。吴促素甚喜武术,其父特地聘请咏春名师陈华顺至其家中让吴拜师学艺。吴父本与陈华顺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为答谢吴父,陈华顺亦不惜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小师弟叶问。

民国初年,吴仲素在古路头街开设武馆,投其门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记盲公饼东何兆初,跌打名医李寿彭,“大益”五金店东张升若,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当时佛山名重一时的“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也常到其武馆受其点拨以及切磋拳技。吴仲素生平喜广交武术界的朋友,为朋友挥金如土,义气甚重。晚年逝前数年,生活已是相当拮据,幸得众多门徒合力资助维持,得以颐养天年。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6)

叶问

1893年-1972年,佛山桑园叶族人,幼年从师梁赞首徒陈华顺学习咏春拳术,后随师兄吴仲素、梁壁(梁赞之子)习技。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其徒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各籍留学生。其弟子中还有扬威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为咏春拳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后人和门徒叶准、叶正与李小龙、黄淳梁、徐尚田、梁湘不仅在港、澳、台地区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更将咏春种子播向世界各地。现在其门人在香港成立有“咏春体育会”和“国际咏春总会”等组织,致力于咏春拳术在全世界的推广与普及,并已取得累累硕果。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7)

阮奇山

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世居佛山朝观里,其父阮宠明是民国初年永安路从事化工颜料业的富商。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称“阮老楂”。他自小生性顽纵不羁,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二人数载勤奋,技乃大成,尢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

他天资聪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生年仅传技于挚友张保爱徒岑能及记名弟子黄精。其传人在世界各地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源出阮奇山一脉为数不少。1956年阮病逝于广州,享年69岁。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8)

姚才

姚系咏春代表人物,姚才在佛山咏春拳界中被誉为“神手姚才”、“大力姚”等。在今日佛山仍为咏春之代表,习拳弟子众多,遍布世界各地。其代表人物舒建臣将此咏春传播世界各地,被咏春界誉为“咏春快手王”,“深圳咏春拳之王”。舒建臣将姚才咏春完善流传世界各地。

及后,其师阮济云往安南(越南)传扔咏春拳,他赏识姚才是练武的好材料,故领姚往启 吴仲素武馆深造,其时 阮奇山、 叶问也常往吴武馆请教,三人常交流切磋,并被誉为“佛山咏春三雄”。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9)

黄淳樑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赴港之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也是将咏春现代理论化科学化的重要功臣之一。咏春拳拳学的创始人。 他一生不断实践,不断印证,他深感咏春不仅是一门格斗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对每一次比试,他都进行彻底的检讨,通过对实践的总结,重新去领会叶问师父的教诲,参悟咏春的拳理。

他认为,咏春派前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炼出以手为主的近身打法。咏春独有的黐手,填补了近战中最常最遇到的一手可及距离,施展攻守技巧的空白点,总结出了中线攻击和最短距离理论等等。 黄淳梁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原理,剖析自己的讲手心得,研究咏春的基本技术, 他曾在《新武侠》杂志上开设专栏,运用力学和几何概念,阐述“小念头”技法。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10)

李小龙

(1940-1973年)祖籍佛山。原名振藩,粤剧名丑生李海泉之子。幼年因体弱而拜名师叶问习咏春拳术,18岁往美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武术。期间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击精华,创截拳道。

1971年返港从事影视业工作,拍摄了多部轰动世界影坛的中国功夫片,从此中国武术名扬世界。其本人也被誉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习的佛山咏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1973年在港突然逝世,年仅33岁。他在著作有《截拳道》《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和《截拳道研究》。

练了35年咏春的大师(咏春传承十大高手)(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