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德玛瓦蒂王后》可能是近期印度电影影迷们最为期待的一部作品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影片在上映前所遭遇的一系列激烈抵制,也不仅仅是因为21亿五千万卢比的制作费创造了印地语片的记录,更不仅仅是因为三位主演是目前宝莱坞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

而是因为,影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桑杰•里拉•布汗萨里!

《宝莱坞生死恋》、《黑色的风采》、《雨中的请求》、《帝国双璧》......这些让影迷们忍不住如数家珍的作品,全都出自布汗萨里,事实上,在《帕德玛瓦蒂王后》之前,布汗萨里执导的7部电影,全都获得了成功(起码口碑上是这样),算的上是宝莱坞的顶级导演,三大汗都和他合作过。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

《宝莱坞生死恋》

但这一次,布汗萨里拍砸了!

《帕德玛瓦蒂王后》改编自印度同名史诗,讲述了13世纪,面对来自德里苏丹的穆斯林入侵势力,帕德玛瓦蒂王后带领拉齐普特人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故事。

影片在视觉上的追求,堪称登峰造极。

人物精致的服饰与妆容,自然不在话下,布置奢华的内景,总是保持着左右对称的构图,并时不时运用镜头的前移或后退,制造景深上的变化,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宫殿的宏伟。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3)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4)

与此同时,大量运用特效,打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观,如茂密森林中,岩壁上神态自若的巨大雕像,又如车队经过时,脚下壮丽而雄伟的瀑布等等,都是让人十分震撼的场面。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5)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6)

在上映时,影片还借助了3D技术和IMAX去进一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毫不夸张的说,这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

甚至可以说,丰盛的有点油腻了。布汗萨里似乎过于沉醉在“作图”中,忘记了他是来讲故事的,片中有多处非常没有必要的空镜头,它们除了壮观,一无是处,反倒显得故事节奏拖沓。

除此就是令人抓狂的战争场面!片中出现了至少三次战争戏,拍的都十分壮观,庞大的军队在平原上整齐的冲过来,踩踏起的沙尘烟雾缭绕,湛蓝的天,土黄的地,巨大的山脉下,人如蝼蚁,冲啊!冲啊!冲啊!镜头左拍右拍、俯拍仰拍,然后......就没然后了,没有短兵相接、真正打起来的场面,三次都这样,而且看上去都差不多!看的我想捶墙!这种虚张声势的战争场面,来一次都够掉价了,居然搞了三次,布汗萨里到底是多痴迷“兵马走秀图”啊?!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7)

第一次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8)

第二次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9)

第三次

不过,真正摧毁这部电影的是令人发指的故事线。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叫帕德玛瓦蒂王后吧?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在看一部叫《苏丹王》的片子?

反派苏丹王的戏也太多了吧!?占到整个电影的三分之二都不止!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0)

苏丹王

苏丹王像一个强大的磁铁般,不停的把叙事主线拉回到自己身上,他如何篡位,他如何打战,怎么玩女人,怎么虐待俘虏,甚至怎么洗澡,怎么睡觉......影片简直是事无巨细的在刻画这个人物。

设定一个强有力的反派,去更好的衬托出作为主角的正面人物,这是有的,但是基本也只是勾勒出他的个性特质即可,毕竟他不是主角,何况《帕德玛瓦蒂王后》还是一部非常明显的大女主戏。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1)

苏丹王

扮演苏丹王的是宝莱坞当红男星兰维尔•辛格,他的表演受到了很多印度影评人的称赞,认为他对苏丹王的塑造非常成功。然而,这种成功只属于兰维尔本人,他凭借这个角色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对于这个影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相较于对反派男事无巨细的描摹,真正的大女主帕德玛瓦蒂王后却被塑造十分潦草。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许多事情上,没有机会参与,这让女人很难成为事件尤其是战争的主角,但是今天既然是在讲帕德玛瓦蒂的故事,那么即便她不是事件的中心人物,起码可以从她的视角来讲这个事件,着重刻画她在目睹这一切时,内心的想法、心理的变化,这样才能丰富这个人物,也为她随后的挺身而出,作足铺垫。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2)

可惜,影片采取的就是常规叙事,那么毫无意外的,交战双方的男人成了故事的重点,迪皮卡•帕度柯妮扮演的帕德玛瓦蒂,在影片的前100分钟几乎沦为一个漂亮的道具,毫无存在感,影片一共也就164分钟,这都过半了。

终于,正派男也就是帕德玛瓦蒂的丈夫被俘,帕德玛瓦蒂才开始上线参与对抗敌人。首先她要设计借苏丹王之手除掉出卖自己的叛徒,随后将前往德里,营救被囚禁的丈夫。看起来,大女主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不凡的品质了。

然而, 这两场想象中的大戏,都以几近走过场的方式,就交待完毕了,尤其是牢房救人的那一段,拍的如同儿戏,布汗萨里的想象力看样子在“作图”上都耗尽了,不但不知道怎么拍战争戏,也不知道怎么拍营救脱险戏。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3)

随后,故事又回到描述交战双方的男人身上,先开嘴炮,再走兵马秀,最后单挑决胜负......待到帕德玛瓦蒂再次担任起故事主线的时候,已经是她最后自焚了。

一部大女主戏拍成这样,差不多就是砸了!而布汗萨里在最后自焚戏上的不当处理,则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印度有寡妇自焚殉葬的传统,被称为“萨蒂”,这个传统由来已久,甚至还有相应的典故。

在印度教神话中,湿婆的第一任妻子萨蒂,因为丈夫受到诸神嘲笑,当众投火自尽来捍卫丈夫尊严,而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的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所俘虏,罗摩将她救回后,怀疑她已经失贞,悉多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投入火中以示清白,最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4)

印度电视剧《罗摩王子的传奇》中悉多投火以示清白

不难发现,这个残忍的传统是一种典型的男权产物,并用宗教包装过后,美化为一种道德信仰,寡妇自焚无非就是通过消灭女性肉体,以保证去世的丈夫对妻子身体的独享权。

原著《帕德玛瓦蒂王后》也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除了对抗敌人的勇敢、机智,帕德玛瓦蒂最后自焚殉夫以保贞洁的举动,也是她被视为英雄人物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适的故事。

但这是一本16世纪的著作,自然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我无意去批判。何况在那个时代下,要求一个女人作出具备现代思维的抵抗,也不现实,她不惧死亡,达到那个时代女人捍卫尊严的最高境界,大体上也算值得尊敬,毕竟自焚是违反人性生存本能的,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除此,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影片也不可能安排帕德玛瓦蒂去杀了苏丹王。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5)

原著《帕德玛瓦蒂王后》

因此,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帕德玛瓦蒂最后自焚殉夫。但是,影片起码可以改变一下看待自焚殉夫的态度吧?毕竟现在都21世纪了!

国亡了,丈夫死了,一个女人无力反抗,只能往火里跳,来挫败敌人的野心,是多么无奈,又多么悲惨啊?请可怜可怜她吧!

然而,我们的大导演布汗萨里却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美丽的事。

他一改塑造帕德玛瓦蒂时的潦草,用了超长篇幅来展现这场自焚仪式。镜头从侧面、正面、远处、近处,极力展现着这场仪式的全貌,并用大量几近重复的镜头,把整个仪式的进度拖的很慢,似乎生怕观众看不清楚有人要去跳火了。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6)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7)

他在战争场面和营救脱险戏上的想象力匮乏,也突然治好了。帕德玛瓦蒂手捧白纱,先是在回廊里转圈,随后又在阶梯上缓步前进,成千上百的女人们,身着统一的服饰准备殉葬,一些人神色肃穆的举着火把,一些人有组织的向殉葬坑投炭块,她们护送着自己的女王先行殉葬,她们奋力将敌人抵在门外......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焚仪式。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8)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19)

整场自焚戏被拍摄的庄严、神圣,充满诗意和美感,激昂的音乐和优美的吟唱交替出现,帕德玛瓦蒂跳火的那一刻,还出现了光......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0)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1)

在大女主的戏份被大幅压缩、表现潦草的同时,唯独着重表现她的自焚,且怎么美怎么拍,不由得让人觉得她的闪光点大约就是敢于自焚,更让人觉得影片就是在赞美自焚殉夫的这种行为。

就这样,布汗萨里还嫌不够!

为了以示贞节,殉葬的女人们面对敌兵来袭,纷纷遮住了脸;奔跑过程中,经过一堵墙,墙上全是以往殉葬女人的手印;奔入火中的女人里,居然有孕妇,影片还特地给了她的肚子一个特写!!!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2)

掩面奔跑的女人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3)

布满过往殉葬女人手印的墙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4)

带孕自焚的女人

影片结束后,旁白特意告诉大家,帕德玛瓦蒂的自焚仪式,是国家的最大胜利......

布汗萨里对女性维持贞洁这件事,看起来癖好十足啊!甚至能上升到整个国家胜利的高度,这得有多阿Q才会在国破家忘,男人被杀死,女人被烧死的情况下,还觉得自己赢了,就因为女人没被他人睡到......

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布汗萨里总能在不同的故事里发掘美感,但这一次的自焚之美,我真的没法接受!

随着近代印度女性意识的不断提高,寡妇自焚殉葬的传统受到了许多批评,印度官方也表示反对,但寡妇殉葬仍时有发生。2015年,印度北方邦一个35岁的妇女就被逼为夫自焚殉葬,数百名村民围观了这一过程,都见死不救。

印度暴行电影真实事件(印度神片国亡了)(25)

可见,反对寡妇殉葬在印度只是一种政治正确性,并没有真正深入每一个印度人的心中。

布汗萨里在《帕德玛瓦蒂王后》中对自焚戏的美化,可能反映出很多印度人在潜意识里对寡妇自焚殉葬的肯定态度。

前段时间,不少中国影评人嘲弄好莱坞电影的政治正确性。我想说的是,一味的追求政治正确性确实是偷懒的表现,它造成的是电影艺术的没落,但是没有政治正确性,那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