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误认为这句谚语出自韩信。其实不然,这句话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文仲跟勾践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文仲是跟越王勾践不仅是君臣关系,同样还跟勾践一起共过患难。而且还是帮助勾践复仇吴国重新建立越国的大功臣,可是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烹谁说的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1)

勾践灭掉吴国过后,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开心,因为灭掉吴国,最大的作用是在于范蠡跟文仲二个人,这时候该如何论功行赏呢?不得不说,勾践的确是天生的帝王,一下就意识到了,"人臣太贵,必易其主"这个道理,但是不赏又会寒了在危难时候追随自己臣子的心,而且还会更加影响自己的王位,于是勾践便想封范蠡为上将军,文仲为丞相。可是范蠡早就看出来勾践这个人不可共富贵,只能共患难。于是便拒绝了封赏,带着西施归隐山林去了。但是自己却又挂念好友文仲,于是便给文仲写信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想劝文仲离开越王。这文仲可不干,自己好不容易吃了这么多苦,如今终于熬过头了,该自己享受的时候了,而且他也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自己可是帮他夺取大业的大功臣,于是便没有听取范蠡的建议。但是这件事还是在文仲心里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烹谁说的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2)

不久,文仲便称病不上朝,想告老还乡。由于当时文仲在百姓的心里地位太高了,收到很多大臣的尊崇,但是做的再好,还是有不少朝臣不满文仲。于是趁机向越王说文仲有谋反之心。而且此时勾践正愁没有机会收拾文仲,这下好了,于是便命人把伍子胥自刎的那把剑送给文仲,并带言说:先生曾交给寡人七中计策,寡人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有另外四种没用,想请先生把余下的四种带给先王。文仲听完悔不恨当初没有听范蠡的建议,于是便自杀了。

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烹谁说的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