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快速增加。为提高各级医护人员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意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9月15日上午,由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合举办的2022年心血管疾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联盟会议开幕式在普陀区中心医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谈上伟出席并致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亮,副区长王珏出席。

心血管病治疗有新突破(早发现早治疗)(1)

开幕式现场

葛均波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的医学高地,近年来,上海在对各类心脏疾病的前沿研究中,实现了理念性突破和治疗技术的重大攻关。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作为区政府重点栽培的学科,不仅是普陀区域的优势学科,也是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区域性医疗中心中起到了表率作用。近年来,医院在高血压和房颤二个关键重要慢病的社区分级诊疗方面、心脏瓣膜技术方面都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期待今后在区委区府和区卫健委支持下,医院心内科建设更上一层楼。

谈上伟在致辞中表示,心血管疾病作为民生之要,普陀区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更需要提高高血压达标率和心血管疾病管理和治疗。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区域优势学科、国家五个中心认证单位,在区委区府支持下,发展迅速。在心脏介入技术方面紧跟前沿发展,成功开展了经皮瓣膜置换术、肾动脉消融术以及左心耳封堵术等先进心脏介入手术,领先同级同类医院;在心血管慢病管理方面,心内科将深度学习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慢病分级诊疗管理中,通过智能系统应用,累积房颤诊断2000余例,高血压病人管理累积超过1000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模式的全区推广,将依托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平台,联合医联体11家医院,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房颤进行快速诊断,在云端实现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患者“三位一体”信息对接,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后续的持续随访和康复,造福普陀百姓。

心血管病治疗有新突破(早发现早治疗)(2)

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中心揭牌

心血管病治疗有新突破(早发现早治疗)(3)

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分中心揭牌

心血管病治疗有新突破(早发现早治疗)(4)

颁发顾问聘书

心血管病治疗有新突破(早发现早治疗)(5)

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中心突出贡献奖颁奖

现场举行了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中心成立仪式。葛均波与谈上伟为中心揭牌,汤亮与参会专家为分中心揭牌。王珏为葛均波颁发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中心顾问聘书。现场颁发了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中心突出贡献奖。

普陀区西部医联体房颤\高血压智能分级诊疗系统是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与普陀区西部医联体11家医院联合开发应用的心血管慢病管理新模式,现已在全区进行推广。“构建一个房颤\高血压全程管理、科学管理、同质化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是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一环。”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宗军表示,通过实现街镇社卫中心与区级医疗机构,乃至市级医疗机构的线上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打通远程会诊渠道,在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的同时,形成预防、治疗、康复的闭环管理。这一模式的全区推广将大大提升基层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从区中心医院了解到,今年学习班为期5天,从9月15日至19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邀请心血管内科领域资深专家教授,解读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指南及前沿进展动态,提供诊疗新策略,规范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管理。学习课程涵盖了临床新进展、基础转化、GCP培训、起搏电生理、冠脉介入、结构性心脏病和代谢康复等板块。通过专家授课和研讨,手术演示和讨论等多种交流方式,全方位的展现心血管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趋势,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视度,推广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防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