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

2022年2月10日,我们在双方家长的组织下积极参加了研学实践活动,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蚂蚁岛,用心感受了全国第一公社的成立轨迹,认真领会了“草绳船”的大捕船的来历,全心全意学习“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红色精神,以红色文化指引前进方向,使爱国之心迸发新活力,乘风破浪再出发。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2)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3)

赓续红色血液,砥砺奋进前行

春日迟迟而来,一切缓缓复苏,都在奔向欢欣与喜悦,我们也陪同着周遭的花草树木,一整个冬日蜷僵了的手脚和身心都在阳光下慢慢复苏。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妈妈带着我们来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蚂蚁岛。东海之滨,因形状酷似“蚂蚁”而得名,也因其精神而愈发焕发光芒。

今天,我们将走进蚂蚁岛,抚摸历史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倾听蚂蚁岛人民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感悟“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红色精神穿越时空的魅力。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4)

一、参观公社旧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58年9月,蚂蚁岛建立人民公社,这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从此,蚂蚁岛便成为了全国农村艰苦创业的典范,成为了中国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同年12月,国务院颁给蚂蚁人民公社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状,原件现存于蚂蚊岛,寓示着蚂蚁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5)

我们坐着三轮车,一路沿着海边驶去,沿着石板台阶往上,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蚂蚁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人民公社旧扯。抬头首先看到的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字样,等走进里屋,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简单家具与粗糙摆设,墙上还挂着各种艰苦奋斗的标语图片,走近看还可以发现桌子上排列着油灯、茶杯、水壶等等。我们想到人民公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艰苦历程,心中激荡非常。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6)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7)

公社初建,适逢渔业一片荒芜,但蚂蚁岛人民以汗水填补差距,以心血雕刻业绩,以信念荡平艰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的满腔热血,他们的铮铮铁骨,他们的无私奉献,就像是满天流星,照耀了、照耀着并且终将照耀每个华夏儿女的灵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8)

2.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

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路上,我们还遇到了搓草绳和编渔网的奶奶们。我们颇为激动地走上前去,想请教学习一下。奶奶很热心地答应了我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搓绳编网,还给我们讲了蚂蚁岛人民创业的故事。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9)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0)

1950年,蚂蚁岛被解放之初,岛上渔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但是,困难没有压倒蚂蚁岛的人民,他们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全岛渔民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掀起了一股自力更生、互帮互助、艰苦创业的热潮。四年后,社里决心打两艘大捕船,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以来社里的资金都不宽裕,甚至可以说,极为紧张。面对囊中羞涩的困境,200多名妇女利用休息时间捶草、搓草绳,每个人的手都搓起了血泡。三个月,总共搓出6万公斤草绳,换回来9600元,打了一艘名为“草绳船”的大捕船。这个创业故事,与眼前的场景联系起来,我们都仿佛看见了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蚂蚁岛人民在旁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画面,感受前辈们一往无前的理想信念,我们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想正是因为前辈们身上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蚂蚁岛人民接续奋斗,才让蚂蚁岛成为全国农村艰苦创业的典范,让蚂蚁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名噪一时。对英雄的礼赞永不褪色,对家国的情怀永不过时,那群有血有肉的人们,都是在以凡人之身履行保家卫国之伟大使命,我们的内心也被他们的可爱、可敬深深触动。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1)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2)

三、感悟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沿着水泥路,我们走进一幢老房子——这是《军港之夜》的诞生地。当年马金星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路过的行人们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但我们不太会,只能一起轻轻哼唱。紧接着,我们还去了蚂蚁岛创业纪念馆,纪念馆前写着蚂蚁岛精神的红色大字,我想那是为让蚂蚁岛人民和过往的华夏儿女深切纪念和缅怀这段辉煌历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前辈的创业精神吧。走进馆内,有一个展厅,展出了许多当年蚂蚁岛人民艰苦创业的照片,其中一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农家妇女,手里还在干活,但是她看向镜头的眼神却非常坚定,只瞥一眼,便让我过目不忘,生活于小康时代的我,好像只能感受到浅层的含义。但当河南突发洪水,疫情再次袭来,在那些逆向而行的消防战士于与医护人员身上,我看到了,那是同样的眼神。一个眼神,却道出了他们最纯粹、最赤诚的心声,生动诠释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或许英雄并非生来不凡,但不屈的信念能赋予他们超凡的力量。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3)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4)

红色文化滋养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指引少年未来。这次红色研学旅行,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回首百年奋斗,功绩至伟,展望未来航程,信心满怀。蚂蚁岛之行,让我们心田红色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传承的红色基因焕然一新。变化的是时代的台阶,不变的是家国的情怀,我们新青年,就是代代相承、永不枯竭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更应从蚂蚁岛红色之旅中不断汲取凝心铸魂的精神力量,赓续革命先辈的红色血液,从革命先辈们的碧血丹心中寻找精神坐标,延续红色使命,在成长奋进中创造新的传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观红色遗址考察报告(蚂蚁岛红色基地研学报告)(15)

作者:程邵哲(学生)、李卓栩(学生)

指导老师:陈丹盛 、 李雪娜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