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日,若是赴朋友的约走一趟滇藏线,尽显囊中羞涩。而在寝室假装是一个埋头学习的莘莘学子(毕竟是个不考研不考公的伪文艺鸡血女子)又觉得人生实在过于做作。

于是趁着身在京城的地理优势跟朋友在北京市里心无杂念地晃荡,认认真真地消费。纯粹站在顾客角度,写下一些用户体验。

【除海底捞以外,人生第二次体验到把微笑做得如此饱满的服务—花师傅穿耳洞】

前景是这样的:室友小金去年打了耳洞,因为没有很好地保养,导致中途发炎原耳洞已经被肉肉填满了,所以预备在北京的连锁店进行补打。她的第一次耳洞诞生于杭州,单只60元,一共花费了120元(这个败家玩意儿,完全是30元可以搞定的东西)。不过我倒也好奇这个所谓全国连锁的耳洞店,他凭什么收取这么高的费用。

于是前一天,她先通过线上的电话做了当日的预定。且得到消息因为是老客补打,所以能够得到半价的优惠(虽然又是一次掏钱,却莫名感受到了老客的尊贵感)。

当日上午我俩便出发去了西单店的‘花师傅’,按着高德导航走,问了好几次路(我一直觉得高德在室内商场是完全不致用的)当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这家店不好找(他没有写清楚店的位置)相比‘某商场X层YY号’这种写法我更倾向于对方是写成‘麦当劳右边’,最终目的难道不是为了顾客极快又准地找到店面位置吗?

店面很小,蜜果奶茶店的大小,因为临街而开,所以排队的人几乎堵上了这条过道(是在模仿喜茶的’饥饿‘营销吗?)到了后先撕号,撕了号到你后还不是直接打,而是有一个阿姐先给你进行一次问诊,一边询问(体质、饮食习惯)一边对耳朵现状进行察看(因为会有跟阿金一样进行补打的特殊客户)。

青岛花师傅穿耳洞(耳洞届的喜茶)(1)

了解情况之后,’唰‘地拿出一张以<保证书>开头的大纸,上面列举着所有打耳洞的风险、以及完成之后如何保养等注意事项。看似一张白字黑字的关心,某种层面上我却也读出了商家先把风险责任推卸干净的精明。

阅读完毕并得到阿金确认,她就被引领到了操盘手阿姐的手上。所坐的位置真的很尴尬,本来就是临街的一家小店,她把顾客打耳洞的位置还安排在了正中央,被动接受着所有人的目光,好像是在一场公关道歉会,哈哈。

阿姐很温柔也很酷,安慰着:“不怕,不痛。”然后没有感情的针棒随着她短小灵活的手指进入了那块生肉,阿金痛苦地呻吟一声:“好痛。”

阿姐歪着嘴邪魅一笑。

青岛花师傅穿耳洞(耳洞届的喜茶)(2)

陪随朋友的整个过程也像是间接地得到了一次用户体验。让我最大的惊喜是他们的对客服务全程以温柔和微笑,这样简单的事情细想还是比较不可思议。毕竟排队这么多人,每个都是’哎呀,好怕‘’哎呀呀,怕疼‘这种叽叽啊啊的小姑娘,俩个中年大姐却毫无耐烦之意,从问诊-打洞-嘱咐(赠送红霉素软膏消毒用)一气呵成。每一句安慰的话都得变着法子来让姑娘们放心。还霸气地撒了一把巧克力在柜台上让等候的客人拿着吃(我盯了很久,因为没人拿我也就憋回去了,诶。)

最后让我觉得出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是。他们给当日客户建立了一个社群(群名即为当日日期:10.2),站在客户角度,此群的价值在于群内关于耳洞后期如何进行有效保养的消息。然而站在运营角度去看,很显然这个群的存在是为了二次获客:

1.永远会有阿金这样因为没有保养好而需二打耳洞

2.觉得身上孔不够多,打算明天再搞个舌钉的回头客(!!)

3.群主发布促销:推荐好友送耳钉..

不管以上任一场景,这都是一个已经搭建好了天然联系渠道,还怕二次获客的壁垒吗?

聪明的营销手段前提肯定是以一条龙的系统服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基础,再加上口碑宣传,顾客需求等等不确定因素,唯大不难。【花师傅】能在全国做到这个规模也就不难解释了。可谓耳钉届的喜茶了。

彩蛋:在阿金等待”喜茶“的间隙,我闲来无事去这个大城市的下沉市场逛了一圈,发现人就是需要能够砍价的购物场合,不管能砍多少,砍价本身就是购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愉悦源头。嘻嘻。

青岛花师傅穿耳洞(耳洞届的喜茶)(3)

青岛花师傅穿耳洞(耳洞届的喜茶)(4)

——此篇完————————————

下一篇打算分享下关于体验’吴裕泰‘这个品牌营销的小故事。

【一家把‘抹茶冰激凌’做得比‘茶叶’更火的百年茶庄。】

青岛花师傅穿耳洞(耳洞届的喜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