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44孝

孝:扶不扶?没有搀扶就没有 “孝”文化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这是《百孝篇》开篇之语。国人皆重孝,百善孝为先。《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于“孝”的解释,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墨子经》:“孝利亲也。”《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从文字学的角度而言,《说文解字》对“孝”字的解释更具影响力:“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注》引用《礼记》进一步解释:“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孝”即“孝顺”。《尔雅》曰:“善父母为孝。”《孝经左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龙负图;庶人孝,林泽茂。”

一通咬文嚼字之后,我们还是形象直观地看看“孝”字的演变。

“孝”字金文字形是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1)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2)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3)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4)

楚系简帛字形是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5)

《说文解字》中小篆字形是

练习峄山碑好处(峄山碑字解44孝扶不扶)(6)

早期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即“子”字形)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曾经有段时间,社会舆论对于老人倒地“扶不扶”争来争去,如果知道了“孝”字的来历,知道没有搀扶就没有“孝”,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争论?隶书的“孝”字直接承袭战国楚简“孝”字形体而来,把老人的头、发、身、手合并简化为“耂”(“老”字头),最后演变为汉魏隶书及今天的楷书形体。《说文解字》中篆文“孝”字是直接承袭西周金文“孝”字而来。

《说文解字》所言 “善事父母”,是指子女等晚辈对父母等长辈的恭敬与侍奉,这里的“孝”是子女等晚辈的本分。 “子承老”指的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承者,奉也,受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后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孝顺父母,母慈子孝,代代相传,造就了一个独特的“孝”字,孕育出厚重的“孝”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