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729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4928字,配图21幅,阅读需要16分钟,2022年1月27日首发。

在古埃及尼罗河首先出现了风帆动力船只后,东西方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浆帆动力并用的航海时代。在地中海上,由于气候宜人,古文明环绕,海上贸易异常发达,也催生了造船术的巨大发展,人类早期历史的数次大海战都爆发在地中海,这并非偶然。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

图1. 诞生在尼罗河上的古埃及浆帆动力木船,具备在海上使用风力驱动的能力,但更多依靠灵活的浆手驱动

古代史上,被众多史学家记录下来的三次大海战,分别是希腊和波斯之间萨拉米斯海战(前480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系列海战(前260年-前241年)、以及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渥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阿克提姆海战(前31年)。在这些海战中,双方唱主角的均为大型浆帆动力战船,且主要的动力来自于人力,有三列浆手和五列浆手之多。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中海大部分水域水深很大,深达千米,所以因为风暴而失事的船只为数众多,甚至在布匿战争中成为罗马战船损失的主要原因。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2)

图2. 萨拉米斯海战场景描绘,注意船体中部的奴隶浆手和甲板上投掷标枪的希腊人和射箭的波斯人,由于海战发生在靠近岸边,此时的风帆应该是收纳状态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3)

图3. 萨拉米斯海战场景描绘,双方使用大型划桨战船相互机动和攻击,本作中已经没有出现桅杆和风帆

在对抗海洋民族迦太基人时,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可钩住对手战舰的利器,称为“乌鸦”,由于双方船只一旦勾住就难以分开,罗马重步兵能够通过这条桥梁冲到对手的船上,从而赢得海上肉搏战的胜利。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4)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5)

图4. 布匿战争中的海战场景,注意罗马重步兵正在通过“乌鸦”冲向迦太基人的战船,此时的地中海战船技术仍为大型四方帆加上大量浆手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6)

图5. CG动画重现阿克提姆海战场景,渥大维的海军兵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重要城市亚历山大港,当面可见雄伟的亚历山大灯塔,此时浆帆战舰时代的海战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双方纯粹是在比拼勇气、数量和技战术能力

古代东方的航海技术缺乏强烈的动力,这是被东亚大陆的地缘条件所决定,东亚大陆的主战场一直在陆地上,仅有少数大江大湖值得建造和供养一支海军(水军)。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为了渡过长江天险,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军团携刘表的水军,向长江南方的孙吴水军发起挑战。

当时的长江据信宽度大于现代,而且江中礁石未经爆破疏通,对航渡有一定要求。但是,长江的深度无法与深达千米的地中海相比,江风的稳定性也远不如海风,所以此刻的中式战船不需要吃水太深,而是强调宽大平稳的航行和作战平台,主要动力为摇橹。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7)

图6. 相对比较准确的赤壁之战的场景描绘,主要动力为摇橹,四方形硬帆提供辅助动力。当晚刮起的东风,对江南的吴军来说是顺风,有助于满载的战船快速抵达对岸,但同时也有大量摇橹手和军人部署在船上

不过,在长江上开展的赤壁之战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战,古代东方最著名的海战当属中日之间在白江口展开的白江口海战(663年),此战中参战的唐军和倭军分别渡海而来,唐军船少但“壁高而坚”,倭军虽号称有上千艘战船,但多为小船,被唐军居高临下以火箭攻击,倭人无法攀爬上高大的唐军战船,因此唐军四战连捷,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的保护国中,倭人则第一次被封堵在东瀛的三处小岛中。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8)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9)

图7. 可能是描绘遣唐使的壁画,可以看到类似古埃及的浆帆动力船只,特点是中央单桅上的大型四方软帆,及四周在撑篙(划桨)的船夫,船尾还可见到舵手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0)

图8. 白江口海战艺术画作,其中大部分为中式帆船,此时的日本可能因为国小军弱,缺乏材料和技术建造大型化的海船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1)

图9. 1959年版电影《宾虚》剧照,主角宾虚被罗马人卖到地中海的浆帆战舰上充当奴隶浆手,身体被固定在浆位上,归宿只能是与舰同沉

上述的五次浆帆战船时代的大海战,基本上奠定了东西方的格局,罗马人击败迦太基人,成为地中海近2000年的主宰,中央之国完成内部统一,成为东亚大陆的主宰,把倭人阻挡在大陆之外的小岛上。

接下来直到大航海时代启动之间,东西方的航海家们被亚非陆桥隔绝成为两个互不往来的半区,各自发展自己特色的海上技术,对东方来说,海洋的重要性远不如西方的同行,所以中式帆船发展到够用就好。比如浆帆动力的船只一直盛行于中国的江河湖上,略有区别的是人力驱动更多使用了撑篙或摇橹的方式。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2)

图10. 海上丝绸之路的另外一种重要参与者,使用三角形帆的阿拉伯海船,本作就是其中一种复原图,为2-3桅,可装载大量货物,从阿拉伯半岛航行至中国的广州

然而,要想搏击真正的海洋,必须摆脱人力驱动的约束,彻底驾驭自然的动力——早期是风力,后来是物理能,终极是原子能,才能实现倍增。浆帆动力船只必须维持大量浆手的食物和饮水,不可能支持远航,时代呼唤海员少而精干,操作方便灵活,自持能力强的纯风力船只。

在早期,对远海的探索危险性极高。客观地说,古典时期的中原文化并没有强烈地对外殖民的动力,因为东亚大陆已经足够富饶,在人口大爆发之前,没有太多人愿意离开大陆。所以中国不能引爆大航海时代,有其必然的内在因素,即动力不足。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3)

图11. 西南欧洲特别是伊比利亚半岛和西地中海的地形图,可见半岛上崎岖多山,物产贫瘠,又偏处欧洲角落,背离地中海商路,在古典时代的地缘位置差到不能再差

反观最早对海外探索和扩张的葡萄牙,偏处多山而贫瘠的伊比利亚半岛西南角落,远离重要的地中海商路要道,眼睁睁看着阿拉伯半岛的异族中间商赚取大量的佣金,自己却只能每天对着咆哮的大西洋惆怅,另外,伊比利亚半岛自迦太基时代以来,几乎一直被穆斯林统治和同化,郁闷无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当葡萄牙人驾驶着他们仅有20多米长的小船,迎着风浪向南探索而去时,大概就是那种破釜沉舟,不死不休的窘迫。

葡人启动大海航时代的这种小船,被他们称为卡拉维尔帆船(Caravel,又译卡拉维拉帆船,葡萄牙语为Caravela)。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4)

图12. 现代葡萄人复原的双桅卡拉维尔帆船,大航海时代是葡人永远的骄傲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5)

图13. 三桅杆的卡拉维尔帆船,注意其由纵桅、斜桅和横桅组成的三根一组的复杂帆具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6)

图14. 风帆逆风行驶所依据的伯努利定律,实际上逆风行驶需要对水流、风向的熟练判断,g更需要高超而灵活的对风帆的操作

关于“卡拉维尔”一词的来源,一说是来自葡萄牙语的“橡木材”(Carvalho)之意,另一说法是来自拉丁文的 carabus 和希腊文的 καραβος,意思是一种包牛皮的柳木小船。总之,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名字。

卡拉维尔帆船是葡萄牙人的发明,盛行在15世纪,一般为2-3根桅杆,装备拉丁式的三角软帆(又称拉丁帆lateen sails),是一种小型但高操纵性的帆船。三角形帆和软帆共同的特点是操作灵活,收放自如,无论是迎风还是逆风都能够获得动力,因此在速度和灵活性上超过中式硬帆,转舵性能良好,在15-16世纪被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早期航海家普遍用于西非海岸与大西洋的探险。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7)

图15. 地中海的海水深度图,颜色越深,海水也越深

与中国的航海环境相比,地中海就太适合培养航海家和海员了。

首先,地中海虽然平均水深1541米,但大部分海岸线的水深不大,跟大西洋相比风浪要小得多,气候更是四季如春,有一个专门的气候名称“地中海式气候”,指的就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最适宜气候。在世界气候图上,只有南北美洲和澳洲南部各有一小块海岸边的地区存在“地中海式气候”,遗憾的是,东亚大陆上一点都没有,所以,大部分中国人无法理解这种气候有多么舒适。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8)

图16. 世界上被称为地中海式气候的地区分布,注意这些红色的地区都是世界最佳的葡萄酒产地,遗憾的是,东亚大陆上没有这种气候区

其次,欧洲文明的摇篮地中海将古文明间隔分开,各个文明之间只能通过航海技术来连通,早在古埃及法老时代,金字塔里就刻画有早期帆船的形象,甚至有人认为,尼罗河上盛行的有规律的季风促成了人类发明帆船。相比中式帆船最早出现于战国至东汉年间,有据可考的法老帆船历史要早3000多年。

既有旺盛的贸易需求,又有合适的巨型湖泊提供场地,地中海文明史就是一部帆船的发展史,从法老的单桅单帆,到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的各式桨帆船,形形色色,在历史舞台上异常抢眼。

最早的船帆多为四角形,四个角落固定在桅杆上,只需要根据风力大小调整船帆的宽窄就能调整动力源,调整方向更多是依靠船舵。从希波战争到布匿战争,都是四角形帆船的天下。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19)

图17. 阿拉伯式帆船,注意显著的三角形帆,因为吃水较浅,操作灵活,被阿拉伯人广泛用于沿海探险和贸易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20)

图18. 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正是向阿拉伯人发明的三角形帆的致敬

更加灵活的帆具是三角形帆,又称为拉丁帆,目前普遍认为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三角帆架在三根桅杆上面,根据不同的风向,可随时转换船帆的方向,同时可根据风力大小来更换厚薄不同的船帆。这种貌似复杂的架设方式把船帆获得的动力也运用在调整方向上,且调节从风力获得的动能大小也更加灵活。

凡事有利亦有弊,由于三角帆并不是固定在桅杆之上,所以每次更换船帆都需要先进行升降桅杆的工作,操作帆具的难度和危险性大增,驾驶这样的帆船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三角形帆的迎风面积较小,不适合驱动大型船只,因此后世的欧洲人很快就把吃风面积大的四边形帆和操作灵活的三角形帆结合在一起使用,发展出多层多桅的大型帆船,在反应西式帆船的电影中,总能看到船员们随着风的改变而不停在甲板上忙碌。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21)

图19. 反应早期西方航海家探险的画作,注意前景小船使用拉丁帆,三艘大船显然是四边形主帆和三角形尾帆并用

总的来说,拉丁帆的发明极大增加了海船的适用性,通过技术娴熟的船员的操作,使用三角形帆的阿拉伯人堪称古典时代真正的航海家,著名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讲的就是一名海员周游世界的各种奇葩经历。

发达的航海历史同时推动了早期的地图制作。在古典时代留存下来的世界地图中,最为著名的是托勒密地图。作者托勒密大致生活在公元2世纪(xiang'dangu中国的东汉年间)的埃及亚历山大港,在天文学、占星术、数学、地理、音乐等领域都留有著作。托勒密最重要的创作是古希腊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地理学》(Geographia),在该书中,他将本初子午线定位于大西洋上的幸福之岛(加那利群岛),用相同间隔的经线和纬线,以俯瞰的视角绘出西起摩洛哥、东至东亚中国的广阔区域,确定了约8000个地名的命名规范。古代天文学、地理学以及亚历山大港中积累的海图和地图,都被托勒密地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世界上第一幅以俯瞰视角创作出来的世界地图。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22)

图20. 原始版本的托勒密地图

大航海时代海盗王船排名(729.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时代②)(23)

图21. 更加具象化的托勒密地图版本

托勒密地图揭示的视角显示,当时的航海家已经能够沿着海岸线抵达马六甲半岛,乃至跨越南海抵达中国南部。显然,这些地图绝非哪一国哪一地的航海家独立完成,而是众多航海者长年累月的积累,最终在托勒密的手中绘制成形。

托勒密地图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欧洲部分的海岸线相对比较完整和准确,特别地中海的海岸线清晰且准确,靴子状的阿拉伯半岛及其两侧的红海、波斯湾海岸线也堪称准确,但越往东就越离谱,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扭曲严重,过了马六甲之后就是一片混沌。最大的问题是,非洲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一片空白,古人的浆帆动力船只无法突破狂风带的影响,也无从探知海岸线的走向,即使有少数商队穿越沙漠抵达大海,他们也不知道海的那一边是哪里?因此在托勒密地图上,古人将各地的海洋都按照地中海的模式,画成了陆间海。

这个问题一直要到大航海时代的启动才被解决。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