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精彩的一个时期,至今令人向往,中日韩三国有大量关于三国的文化作品。在游戏中,普遍是以蜀国为第一视角的。很显然,这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强烈影响。

实际上在历史上,以曹魏为正统属于偏主流的意见,毕竟是“魏晋南北朝”不是“蜀晋南北朝”,但“尊蜀轻魏”、“尊曹抑刘”这种思潮也的确早已有之。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汉帝国数百年的正统惯性,毕竟中国秦之前诸王并立是政治常态,而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过于暴戾,名声很差。汉朝建立的合法性极高,尤其是中间横插了王莽这么一段乱事,到了东汉还是刘氏王朝,所以“刘汉”当时合法性极高。

三国蜀国的四大名相(灭魏吞吴蜀汉一统)(1)

此外,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君臣很有人格魅力,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令人敬佩,最后的悲剧结局两千年来都令人叹惋。

对于蜀汉败亡的愤恨,甚至使得许多后世文人出现了激愤之作,比如民国时期便出现了一本著名的反现实题材小说——《反三国演义》。

所谓《反三国演义》,指的是民国文人周大荒于1919年写的一本幻想历史小说,1924年开始《民德报》上连载,1930年完结。六年连载在当时估计也算是流行番剧了。

三国蜀国的四大名相(灭魏吞吴蜀汉一统)(2)

这本书还在出版

这书写的是什么呢?是传统《三国演义》作品的大改版,这个故事全书六十回,是从徐庶进曹营开始改的,徐庶识破曹操诓徐母手书的把戏,在赵云的协助下将母亲救出许昌,自己也留在刘备身边效力;庞统逃出落凤坡之难;赵云和马超戏份大大增强……可以这么说,蜀汉群英的悲剧性结局都被改写,最终刘备在一群谋臣武将的辅佐下,攻破许昌城,一统全国,再续正统。

这当然是激愤之作,如同现代很多历史穿越小说、或者异时空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情结(比如清末、明末、北宋题材的穿越小说,竟然出现改写历史的情节),不过《反三国演义》也不是第一本这种类型的小说了,明代架空历史小说话本《黄龙府》,就将历史改写为岳飞打败金朝军队,“直捣黄龙”;甚至经典的《水浒传》中都有梁山好汉为主的宋军大破辽军的故事。

三国蜀国的四大名相(灭魏吞吴蜀汉一统)(3)

历史不能假设,能架空

文人习气,以笔写出心中激愤,看来是自古有之的。

这种小说,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种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质,使得中国人对于“天下一统的桃源盛世”、“圣主贤臣的政治模式”、“正统延续的历史进程”非常向往与憧憬。

于是,中国人会将很多历史美谈改成传说,如果宋仁宗与包拯的故事便被改成为《七侠五义》;同时也会对很多历史憾事提出一些无奈的宿命一般的解释,如《三国演义》。但若是进入动荡时代,对历史的激愤情绪便会再起。

创作于民族矛盾尖锐的元末明初时期的《水浒传》,出现征辽伐金的情节;明代汉胡矛盾激化后出现《黄龙府》,而这《反三国演义》,这历史架空小说中的上品,又反映了什么时代背景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看了,20世纪上半叶可以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横向相比,中国在当时世界地位之低可谓历史上罕见;纵向比,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民不聊生的时代之一。

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想些什么呢?

三国蜀国的四大名相(灭魏吞吴蜀汉一统)(4)

《反三国演义》的作者周大荒,早年曾就读于船山书院,毕业于湖南公立法政学堂。曾经就职于法院,后离职游历于京津两地,一度受荐任天津高等检察厅书记官。继而担任《民德报》的文苑专栏主笔,并为两三个地方军阀作过幕僚。可以说同时有着新旧两派知识分子的气质。

可是,当时有哪个军阀、政客是好鸟呢?知识分子看着这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以及动荡纷乱的时局,他怎么想呢?这是大乱世,乱世该如何结束?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标志着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秦汉的结束,接下来的两晋到南北朝可谓是血腥乱世。距离第二盛世隋唐还有数百年。

这样的历史会再一度重演吗?当然,我们后来知道,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奋斗数十年,终于,一个成立于1921年的政党艰苦努力,扭转乾坤;可是在当时,时人心中普遍存在极重的担忧情绪。

无力改变历史,怎么办呢?借古讽今,以文明志,这可谓是中国文人自古的习气。历史绝不是宿命,历史肯定能有另一种可能;如同即使是在北洋乱世,前途未卜,中华民族也绝不可能陷入沉沦的噩梦之中,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样。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