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银的汉简草书艺术

张土新‬

什么是汉简,很多人都不清楚。不过,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会徽,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字体就是采用了汉简的风格,象“京”字,又像现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

胸中有丘壑 落墨见高襟。从徐州警察队伍里走出来的著名书法家,张成银先生的汉简草书声名远扬,仰慕已久。前不久,怀着满满的崇敬之情,见到了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和蔼的笑容,标准的国字脸,浓密的卷发,穿着中式休闲服,自带强烈的艺术气息,尽显当代艺术家风范。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2)

张成银作品

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从张成银先生特别勤奋,每天从微信到抖音、从《美篇》到《今天头条》,你总能看到,他坚持每日一印、天天临帖,并自己拍摄、剪辑和上传创作过程,这一习惯已经坚持多年。张怀瓘《书断》指出,书法的成就,“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其中“天然”就是先天禀赋的气质、才气之类,“功用”就是后天形成的功力之类。方寸间品读人生,日日临贴温故而知新,科技让书法活起来,天资加功用,或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张成银,字散石,别署鹤寿轩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执行导师、北京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将士丰采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理事、藏品艺术网艺委会副主任兼评审委员。

张成银先生师承著名书法家王冰石先生。初学颜真卿楷书,后上溯汉魏,临习《石门颂》、《乙瑛》、《张猛龙》、《石门铭》及十余种元氏墓志,草书宗王铎、黄庭坚、张旭,深得王铎之神韵。其草书古朴苍劲,潇洒豪放,大气磅礴。近年潜心研习汉简草书,将汉简草书的书写溶入了今草,汲取了简牍中的大小错落、今草书中的用笔,形成了简书式的行草书风格,能将简书与今草书融为一体进行书法创作,特别是用汉简草书写榜书,这在当今书坛是为数不多的。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3)

张成银作品

每天人,总希望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有了故事,就有了思念,有了思念,生命也就有了厚度。张成银先生的故事,还得从汉简《神乌赋》说起。1993年,连云港考古队发掘了东海县尹湾村的汉墓群,出土的简牍有《神乌赋》。它主要叙述了雌乌鸦与盗鸟格斗致伤,与雄乌鸦诀别的故事,目前是连云港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由于汉简出士的时间较近,人们还来不及充分认识到简书的艺术价值,有些人还怀疑简书的艺术性。而怀疑的缘由,是汉简大多出自社会下层的职业抄书人之手或为下层士吏、士卒所书,只有隶书名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等,这才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书法碑刻。

据张成银先生说,当年他老师王冰石先生对他说,你好好研究《神乌赋》,相信会有大收获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成银先生潜心研究《神乌赋》的书法特点,他发现《神乌赋》虽然写在宽度不足一厘米的小小竹简上,但其用笔之精到使人叹为观止。那富有弹性的笔画,虽细而不柔弱;横画捺画的波势带有明显的隶书特征又富于变化;一些特意加粗的笔画不但不嫌臃肿,反而表现出厚重的力度;一些竖画立下的长笔及向斜下方的拖笔使章法疏密有了变化,整篇作品更加生动。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4)

(张成银)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在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结体之天成,笔法之执著,墨色之燥润,行笔之疾涩,乃至气度和神韵,皆跃然简上。这里有汉字的体、笔墨的势、线条的质,更有修辞的美,张成银先生对汉简的研习,一发不可收,在书法艺术的路上越走越坚定。从《神乌赋》到居延汉简《駒死劾状》,从武威《仪礼》到敦煌《马圈湾汉简》、《肩水金关汉简》是他临摹最多的几个简牍。和他聊天,如果说到这几个简牍,你就会发现他顿时变得意气风发,言旨风趣,纵横捭阖,如数家珍。

q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5)

张成银‬作品‬

秦汉简帛盛行之际,尤其在东汉末年,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滥觞时期,因此在简帛里蕴含着许多原创的东西。近几年来,张成银先生又对各地出土汉简中的草书进行了梳理、收集、整理、临摹、学习。他把汉简草书的书法因素融入到自己的草书创作当中,笔锋的变换,笔画的洒扫,都生发着流动通畅的气息。并且汲取了简牍中的大小错落的章法特点,结字重倚侧而不重行正,重交叉而不重稳定,追求动荡变化、出奇制胜的效果,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品位和格调。

张成银先生的汉简草书融合了篆书、汉简、魏碑、行草书的笔法,其临写创作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菜根谭》、《望湖楼醉书》等),墨色浓淡干湿相间,线条凝重厚实、苍茫古劲,或揉以汉简中的长线条于其中,收放自如,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犹如晴空霹雳,轰然一声,急促直下,划破长空,震撼人心!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6)

张成银作品

启功先生曾告诫学书者:“文史不通,下笔空空。”只有了解了书法的历史,理清了脉络,进而清晰地把握了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才能使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上找准定位、辨明路径。2019年张成银先生编著的《汉简草书入门指南》一书,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把汉简草书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基本点画、结字特点、偏旁部首、草书结构、汉简草书字帖的选择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是汉简草书初学者和有一定水平的书法爱好者的指导教材,此书已为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简牍书法教学指定教材。该书一经问世,因其实用性、先进性大受欢迎,一版再版供不应求,业内人士对此著作给予高度评价。目前,他正在整理编纂汉简草书字典,相信不远的将来,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知名学者巴钢普力布是这样评价张成银先生的:张先生的汉简几乎是拓节而扣,完全对秦隶的发展暴富着不能颠覆的佐证,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无论是布局与构造,都是本分于秦简基础上的光大性发展和推陈性创生。其用笔率意天真,孰熟含稚,雅趣横生,那个淳朴的本质,极具天然滋味:笔划壮者若檩,舔墨细者如椽,不壮不瘦者酷似隔泥之棧。而且,互照相映,见仁见智,均衡错落,对比十分有来头,但却不觉得有丝毫的拿捏之嫌。这样的对比所产生的节奏审美上的快感,就空灵质朴韵格而言,是在秦简基础上汉代书民们为后世留下的摆字式与排布势,当然更是后人一生一世的文化财富。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7)

我们知道,汉简这个书法新资源登上书坛,总共只百十年时间,大家都在接受中分头探索,没有一条康衢普度众生,能真正以汉简化入其它书体并成功地形成新格的较少,张成银先生应该是最先得道者。市局书画协会主席刘峰感于张成银先生的书法,特为其赋诗一首:张本继末草简来,成风尽垩先河开。银钩铁画金石痕,书记翩翩看襟怀。

人们常说,书法,就是一个人同自己说话,是世界上最美的独语。一个人心底的话,不能被听见,却能被看见,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我们看到张成银先生的汉简草书,不应只(欣赏)它美(感),而(应该去体会)它所透射出的精神与情感。

书艺因人格而鲜活,人格因书艺而彰显。览张成银先生汉简草书,看最具情调的书法艺术,品怀与艺术的碰撞。是的,他的艺术道路正在步步拓宽,径直延伸,以笔墨形象展现两汉文化气度。愿张成银先生在现代书法艺术的殿堂中留下了自己的鲜明印记,用无尽的笔墨文彩书写更加辉煌的艺术人生。

张成银艺术简介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8)

张成银,字散石,别署鹤寿轩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执行导师、北京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将士丰采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理事、藏品艺术网艺委会副主任兼评审委员。

张成银先生师承著名书法家王冰石先生。初学颜真卿楷书,后上溯汉魏,临习《石门颂》、《乙瑛》、《张猛龙》、《石门铭》及十余种元氏墓志,草书宗王铎、黄庭坚、张旭,深得王铎之神韵。其草书古朴苍劲,潇洒豪放,大气磅礴。近年潜心研习汉简草书,将汉简草书的书写溶入了今草,汲取了简牍中的大小错落、今草书中的用笔,形成了简书式的行草书风格,能将简书与今草书融为一体进行书法创作,特别是用汉简草书写榜书,这在当今书坛是为数不多的。

张成银作品欣赏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9)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0)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1)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2)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3)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4)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5)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6)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7)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8)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19)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20)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21)

百年伟业铸青史(铸今熔古茂穆雄强)(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