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1)

十一堡闸全景。

南运河上改道闸,俗称十一堡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十一堡村南运河上改道入子牙河交汇处。包括上改道节制闸、船闸。工程用途主要是行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船只航运。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2)

十一堡闸上游。

南运河属海河水系,与上游二支统称漳卫南运河。卫河、漳河在徐万仓汇流,泄洪能力1500立方米/秒,自汇流口至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称卫运河,河道全长157公里,设计行洪能力4000立方米/秒;四女寺至天津市静海区十一堡称南运河,河道全长309公里,四女寺至捷地闸段设计行洪流量为300立方米/秒,捷地闸至九宣闸河段设计流量120~140立方米/秒,经过漳卫新河、捷地减河、马厂减河分洪,到九宣闸至十一堡南运河河段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3)

从南运河右岸看十一堡闸。

1951年,为消除上游洪水对天津的威胁,决定开挖独流减河,把南运河截断,对自独流镇正北至十一堡段南运河进行了上改道工程,上游改道全长2.115公里。将南运河改入子牙河,过独流减河河口后再通过下改道回归故道,入海河干流。由此,天津市南运河段自青县、静海县交界处始至静海县十一堡上改道闸止,河道长44公里属南运河下段,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为调整河道纵坡,调节南运河水位,及维持大运河的正常航运,在十一堡修建了上改道节制闸、船闸。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4)

南运河上改道闸、南运河原河道示意图。

南运河上改道闸系开敞型,胸墙式。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闸上设计水位6.56米。闸孔共两孔,单孔高3.9米,宽6米,胸墙顶设计高程7.56米,闸底设计高程0.91米,闸门钢结构,闸门型式为直立平板钢闸门。电动启闭设备。消能型式采取三级跌水。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5)

南运河上改道闸。

船闸单室矩形,宽16米,闸室长80米,闸孔净宽8米,闸门系人字形钢闸门,闸室底板高程-0.44米。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6)

南运河上改道闸船闸。

南运河上改道闸运用原则:当南运河九宣闸以下段下泄洪量30立方米/秒时,两岸应停止向南运河排水,上改道节制闸应充分泄流。船闸在通航期控制上游水位3.56米,便于通航。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7)

船闸下游。

上改道闸,主要用途是行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船只航运。1970年代后因缺水航运中断。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8)

船闸上游。

1960年代起,为解决天津市严重缺水问题,曾通过南运河自黄河、卫河引水入津,史称“引黄济津”。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9)

上改道闸和船闸。

上改道闸建成后,成立“天津市上改道闸管理所”,上级主管部门天津市闸站管理总所。该闸管所于1992年汛后又兼管独流减河低水闸。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10)

天津市上改道闸管理所。

十一堡上改道节制闸是独流减河工程的一部分。2013年,十一堡闸被静海县(现静海区)政府命名为不可移动文物。

河南大运河规划 南运河上改道闸(11)

十一堡上改道节制闸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