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1)

赵阳武,陕西合阳县人,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省剧协理事,陕西省剧协理事。主工须生,先后在《杀驿》、《泣血无字碑》、《关西夫子》、《二堂舍子》、《凤鸣岐山》、《二娃审案》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曾获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表演奖,中国梆子声腔调演优秀表演奖,陕西省"月季花"文艺调演优秀表演奖,陕西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陕西省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陕西赛区清唱一等奖,中国山东国际小戏艺术节表演奖。另外,他还涉足小戏创作,《难忘的一天》在陕西戏剧奖.小戏小品剧本评奖中获得创作三等奖。第26届梅花奖获得者。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2)

凤凰自古栖大梧

1968年出生在陕西合阳县的一级演员赵扬武,是个祖祖辈辈与文艺无缘的农村寒门子弟。1980年,年仅12岁的他为别人壮胆作伴走进了陕西省艺术学校的考场。误打误撞阴差阳错间,这个浓眉大眼、嗓音洪亮的男孩被考官相中,遂被录取为一名新生。得到这样跳出农门的机遇,小小的扬武喜不自胜,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方土地上扎下根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老师看他少年老成,便让他主工须生。从此,12岁的男孩与童年作别,挂上了飘逸的髯口,开始了由最初“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模仿做作,直到今日阅尽世间沧桑却又“欲说还休”的人生历程。由于勤奋刻苦,加上聪慧有悟性,他在陕西省艺术学校学得顺风顺水像模像样,1987年毕业时,被分配至省同州梆子剧团,成了一名正式演员。后来,该团被并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他与全团同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跨入了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赵扬武个性朴实敦厚,为人谦逊低调,加上专业水平不俗,唱功尤其突出,很快得到了团里老艺术家和同事们的认可。他虚心好学,大家都愿意与他合作,上戏机会便纷至沓来,进入了一个不断创造各种角色的阶段。多年来,他曾先后在二十余部剧目中担任主要人物,如秦腔传统剧《窦娥冤》《白玉楼》《拾玉镯》《二堂舍子》《杀驿》《二娃审案》,新编历史剧《泣血无字碑》《太尉杨震》《凤鸣岐山》等等,塑造了窦天章、刘瑞年、傅朋、刘彦昌、吴承恩、李贤、杨震、姜子牙等数十个艺术形象。历获首届中国戏曲“金三角”表演奖、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二届“中国滨洲•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表演奖及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陕西赛区“演唱一等奖”、陕西省新剧目调演“表演一等奖”、陕西省“易发杯”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一等奖”、“中城之星”陕西省优秀剧目展演表演奖、第三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纪念振兴秦腔二十周年暨建国55周年庆祝演出”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对扬武来说,一个个的获奖证书,不仅仅是业内专家对自己的褒扬和肯定,也是一次次的激励和鞭策,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寻觅到突破的契机,在艺术上能够更上层楼。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3)

气韵朗朗演英雄

突破的机会来了。2008年,秦腔团为备战第五届省艺术节,推出了秦腔新编历史剧《大秦将军》,扬武又一次被委以重任——饰演男一号王翦。

以秦王嬴政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关键战役灭楚之战作背景创作的《大秦将军》,是一部侧重于人物内心深层开掘的作品。与以往的历史剧相比,它虽然一样具有情节起伏跌宕、故事引人入胜的特点,却并无惯常的敌我冲突或忠奸较量,而是以秦大将军王翦与秦王两人之间的重重纠结猜忌等微妙复杂的心理交锋浓墨重彩地贯穿始终,触角直抵人物灵魂,具有相当高的哲理性、思辩性和文学性。剧本歌颂了王翦将军睿智多谋、骁勇善战、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也叙写了他因秦王的敏感多疑而忧虑不安、选择在功成名就之时急流勇退的无奈与世故,精细而深刻的心态描摹随处可见。搬上舞台后,秦腔剧种特有的大气磅礴,剧作对历史人物鞭辟入里的解读,赵扬武对王翦厚重而生动的细腻刻画以及他与秦王扮演者——“梅花奖”得主王新仓的珠联璧合,都一下子吸引了社会各界观众的眼球,使该剧大获好评。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4)

戏乍一开场,主人公便被置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在灭掉韩、赵、魏、燕之后,秦王豪气陡增,咄咄逼人,对王翦既欣赏又猜忌;王翦老谋深算,壮怀激烈,充满英雄之概,面对处处设防的秦王却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秦王召集满朝文武计议灭楚大计之时,王翦“众人皆醉我独醒”,认为此役秦国非胜即亡,必须出动60万重兵。秦王斥责王翦人老怯敌,转而起用年轻将领李信,令王翦退休还乡:“切切大王志,耿耿老臣心。一言出口百官噤,秋叶西风辞官人。”在剧情稳步推进、看似波澜不惊的表象下面,却是暗流汹涌。

假若李信顺利灭楚,老英雄便没有了用武之地,历史将会改写。

然而,从秦王轻敌到李信兵败,无疑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一人错用一国急,一着失手势险夷”,雄才大略的秦王在悔恨焦虑之下体现出了驾驭形势的过人才能,他亲躬王翦乡里,请老将出征,又将掌上明珠华阳公主,赐予了王翦这个年纪大过自己父女二人总和的白发老翁:“笙歌翠盖拥红妆,铁马不嘶大野香。天地锦缎君王恩,却让将军费思量……”伴随幕后轻吟,王翦“未上阵,先讨封”、秦王“调兵守关、暗释兵权”等戏剧情节一一推进,一幅英雄相惜风云际会,君臣相疑触目惊心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波澜起伏一咏三叹,令人荡气回肠。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5)

赵扬武塑造的王翦形象十分成功。他的表演举止大气,情绪饱满,层次分明,其情致,其韵味,都锁定在特定的情境、心理和性格之中,使人物处处溢散出大英雄特有的气场。与权力顶端的秦王据理力争,对满朝文武的奏折置若罔闻,将娇美的“妻子”独自置于后帐,在荣华富贵面前来一个潇洒华贵的转身——这些情节的设置,都一再地证明了大秦将军高洁的品德,坚定的立场。秦王的猜忌、公主的嗔怨、大臣的责难等等常人无法忍受的委屈,他都一一隐忍:“王翦无求心淡远,天下一统求善终。要释疑,愿屈从,大秦为重臣为轻。”为统一大局他刚正强硬,毫不退让,对君王的威严他悉心呵护,对公主的质疑他敞开心扉,语重心长……无论是大将军英武豪迈的气度、明察秋毫的敏锐、甘于隐退的豁达、面对秦王猜忌时的隐忍及其后又挽留时所表现的潇洒,甚至对华阳公主的呵护,赵扬武都表现得相当到位,令人叹服。

经过他栩栩如生、层层递进的演绎,不仅展现了大秦将军王翦独特的性格风彩、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坦荡无私的品格情怀,也反映了封建体制给其带来的无奈和局限,呈现出丰富深邃的意蕴和立体多维的情感。一个具备百炼钢与绕指柔两种完美特质的英雄形象不仅跃然台上,也傲然矗立于五彩斑斓的戏曲人物画廊。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6)

金石铿锵唱大风

舞台上大将军王翦的扮演者赵扬武最有光彩的部分,当然是他的演唱。他的嗓音高亢洪亮,唱念神完气足,行腔游刃有余,可刚可柔,可宽可窄,韵味醇厚浓郁,既能在高音区驰骋纵横,也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高亢、刚健中见含蓄内敛,深沉、凄切中蕴含柔情,恰似珠落玉盘,宛如金石撞击,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当他心绪万千,步履沉重唱道:“风萧萧,夜森森,春花怎对白头吟?欲亲欲近欲相问,感恩谢恩恩惊心。何方能解君王疑,后顾无忧破楚军……”气息饱满、清亮通透的声音特点和他酣畅淋漓、汪洋恣肆的演唱技巧,成功地赋予了王翦这位历史人物以艺术的魂魄、审美的内涵。人们不禁感慨,听这样的演唱,真像在品味一樽至醇佳酿,那清雅的纯正,那幽深的情怀,让人好似跳出了日月的隙缝,忘却了尘世的喧嚣,而深深地陶醉其中。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遗存着亘久不变的浩荡古风,许多古汉语中的字、词在这里依旧生命力旺盛,民间百姓常文绉绉地以“x家子”作为对人的最高褒奖。譬如戏迷们要把哪位秦腔演员称作“唱家子”,就是表扬“这人唱得特别好”的快捷方式,是一种难得的赞誉,而在一代代“唱家子”中,赵扬武无疑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位。他嗓音圆润,音域宽厚,高亢清亮,优美纯正,先天条件极好。但他深知,“唱”是“情”的升华,“情”是“唱”的灵魂,“唱戏”的目的其实就是“唱情”,一个戏曲演员,仅有好嗓子远远不够,必须要能够运用歌喉来准确生动地倾诉人物心灵深处的波澜,这才是戏曲的艺术价值之所在。长期以来,他在咬字吐音,收声归韵,行腔运调等秦腔传统唱法上狠下苦功,奠定了坚实的戏曲演唱基础,又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认真学习美声、民族唱法,博采众长,科学发声,把歌唱演员的腔体共鸣、气息运用等发声技巧,与秦腔的唱法巧妙结合,融会贯通,这种唱法不仅为观众所喜爱,也被同行们所肯定,扬武的学生们更是极力推崇和效仿。

通过无数次的推敲琢磨和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赵扬武终于娴熟地掌握了音域的收纵,强弱的控制,声型的变化,真假嗓音的结合等一整套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方法,使得他无论是念白还是唱腔,均抑扬顿挫恰如其分,轻重疾徐自如舒卷,声美味醇,字正腔圆,听来余味悠然。他不仅能唱好秦腔、眉户,京剧、豫剧、歌剧、民歌也能唱得十分专业。近年来,扬武担任了《关中匪事》《关中义事》《软弱》《墓道》等电视连续剧主题歌的原唱,这些经他首唱录制的歌曲现已传遍大江南北;多次参加歌手大奖赛并屡屡获得“中国民歌《黄河鼓手》独唱”优秀演唱奖、全国第四届“希望之星”大赛西北赛区青年通俗组比赛金奖、陕西省首届民族歌曲大奖赛新作品演唱奖等奖项,天籁般的声音和真诚的表达相得益彰,尽显新时代秦腔演员崭新的风采。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7)

良木由来作栋梁

从艺30余年来,赵扬武对于“书到用时方恨少”、“宝剑锋从磨砺出”等至理名言体会颇深,他以“笨伯”之功,博览群书,开拓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在秦腔艺术领域里潜心磨砺,努力钻研,将其化为一种理性的自觉且持之以恒,在不断进取中向着心目中的艺术高峰攀登。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使他厚积薄发,眼界更加宽阔,思维更趋深广,终于闪现出了自己的光彩。2004年7月,他以“副科级”的演员队副队长身份,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后第一位完全经全团民主投票评选、被院部批准任命的正处级干部——秦腔团团长。至今,他已在这个岗位任职9年。 过去常听人说“要生气,领班戏”,说的是唱戏的人争名争利,思想复杂,加上自幼学艺,知识匮乏,难以管理。虽经时代变迁,情况有所改善,但较其他行业的管理还是难度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被全团演职人员推上团长交椅的扬武,明白自己的责任,也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精神抖擞、恬淡从容地踏上了秦腔团一把手的征程。

上任伊始,他便给自己和团班子成员约法三章,要脚踏实地,不浮夸虚荣;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一身浩气,两袖清风。刚上任时,团里经济困难,他把自家给女儿刚买的电脑抱到了办公室公用,两年后团里添置了新电脑后才将早已过时了的机器“完璧归赵”;为了托举参评“梅花奖”的伙伴,他不顾腿部骨折上舞台督战,拄着双拐忙前忙后照应;为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团里的工作,他让正当盛年的妻子辞职回家,照料女儿掌管家务,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为了秦腔团的这个集体,他放弃了很多走穴赚钱的机会,以至于当需要自筹经费参加“梅花奖”评选演出时,才蓦然发觉自己财力捉襟见肘……几年来,团里排演了多部大戏,多位演职员晋升了职务、职称,全年演出场次由几十场跃升为近200场,戏价和大家的演出补贴都翻了几番,其中浸润着扬武为团队付出的热情和智慧,饱含着他这个领头羊的心血和汗水。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8)

赵扬武善良质朴,坦荡宽厚,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显示出一种气度和力量。独特的性格风彩,脱俗的精神境界,使他举重若轻,指挥若定,赢得了全团上下的尊重。他提供给人们关于道德、人格、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思考,也成为这个历史转型时期所需要的典型。

面对漫漫前路,扬武不敢懈怠。他殚精竭虑设计着自己以及团队的未来,他憧憬着有朝一日创立嗓音工作室,专门研究当代秦腔声乐和声腔,解决秦腔剧种男女同声同调的发音难题,并多多培养学生……他以百倍的勤奋和努力,验证着自己对秦腔的挚爱和虔诚,书写着一个秦腔人有滋有味的人生。

秦腔赵阳武在哪个剧团(秦腔名家---赵阳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