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绣,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赵国都城邯郸一带民间刺绣的一种特色工艺。赵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邯郸保卫战胜利后,国人为感激他全赵之功,争相买丝竞绣其像。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1)

《春秋·谷梁传》载:卫献公弟弟为避内乱,出卫奔晋“织绚邯郸,终身不言卫”。绚是鞋头装饰,可以说明邯郸当时已有手工业存在。到了唐代,诗人李贺在《洁歌》诗中有“买丝绣作平原君”句,更说明了赵国刺绣已能绣出较难技艺的人像。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2)

赵绣虽有史料记载,但时越二千年之久,早已失传。为发掘邯郸赵绣这一流传千年的技艺,1958年成立了“邯郸市绣品厂”,产品以手工绣制古装戏剧服装为主。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绣品厂对赵绣技艺进行了反复深入研究和挖掘、整理,并根据收集到的民间绣衣、绣片、绣品,以及借鉴邯郸民间剪纸艺术、木板年画艺术和泥塑、面塑等艺术中色彩的运用,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再现了当年邯郸赵绣艺术,使失传千年的邯郸赵绣技艺再放异彩。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3)

赵绣艺术是由手绣和机绣配合而成的工艺产品,它的特色是绣面隽美、风格粗犷、色泽鲜艳、对比强烈,针法灵活多变。题材主要以赵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多为成语典故和传统吉祥纹样,奇珍、异兽、翎毛、花卉均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旅游外宾的青睐。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4)

邯郸赵绣技艺的主要特点是画面构图由浅入深,风格粗犷奔放,色彩鲜艳。赵绣已有四十多个品种,一百多个花色,有对丝绣、穿珠绣、珠光片绣等20多种;机绣针法有平针、长针、云绣、拉绣、反底绣、打籽绣、跳针绣、包针绣、扒针绣、鱼鳞绣等20多种。对邯郸赵绣的针法质量要求还有平、齐、细、活、亮、净等六字诀,使邯郸赵绣质量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5)

邯郸市绣品厂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努力增加花色。先后研究开发出近200个绣制品种,如根据邯郸成语典故开发出的赵绣挂屏《将相和》《胡服骑射》《黄粱美梦》《邯郸学步》《毛遂自荐》《梅开二度》《窃符救赵》等,还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根据神话、传奇、寓言、历史故事绣制的“圣母像”“观世音像”“西门豹投巫”“学步桥”“铜雀台”“苏三起解”“孟姜女干里寻夫”等,构思奇特,制作精巧。

齐春秋是谁写的(听过34)(6)

赵绣已成为中国刺绣行业一枝绽放的花朵,黑白布老虎、十二属相香囊入选中国工艺美术馆参展,产品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黄粱枕、鸳鸯枕荣获1988年全国机绣新产品评比第二名等多项奖励。2012年8月列入邯郸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来源:邯郸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