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论武功之盛无过于汉唐,但是要论将星之璀璨,就算是汉朝也不如唐朝,从大唐开国至唐玄宗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唐从来不缺名将,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高仙芝、封常清等等,可以说大唐百年之间几乎是灭国无数,就算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大唐依然不缺名将,比如西平郡王李晟以及那个雪夜袭蔡州的李愬,就算是到了晚唐时期,张议潮收复河西让西域再一次回归大唐领土。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1)

这些人放到任何一个朝代可以说都是绝顶名将,然而在大唐百年之间,这样子的将领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真的可以说是名将辈出。

所以网上对于大唐武功之璀璨也有句评价“不灭个国,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而当时诸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侯君集灭高昌放在历朝历代也都是属于很大的功勋,可是在大唐这些功绩还真的不够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唐名将辈出?

大唐的对外国策,开边

中国历朝历代之中武功之盛莫过于汉和唐,汉武帝开疆拓土将西域纳入版图,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大唐疆域更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当时大唐的版图是北到贝加尔湖,东到大海,西到中亚,南到如今的越南北部都是大唐领土,可以说大唐已经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开发到了极致了,而大唐疆域能够这么辽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对外国策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开边,对外开疆拓土以强国。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2)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历朝历代大部分都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然后安心治理自己国家就行了,而这就是“安内”,就算是明成祖朱棣他最远打到了斡难河畔,可以说达到了兵家最高成就“封狼居胥”的标准,然而人家只是为了驱逐蒙古部落,他根本没想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逗留,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回到了国内。

而之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朱瞻基鉴于朱棣时期对外战争频繁,过于穷兵黩武,开始收缩防线,或许聪当时的形式上看,朱瞻基等人的决策是对的,可是他们的祸患并不小,在朱棣时期一直被朱棣压着打的游牧民族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这就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祸根。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3)

而大唐和历朝历代都不同,从唐朝建立时候起,唐朝的对外国策一直是开边,从李世民时代开始先是李靖北征东突厥,之后在唐太宗晚年又是大规模攻打高句丽,无奈当时李世民年事已高,而当年跟随李世民的很多老将也因病去世,不久便搁置下来,直到唐高宗时期,李治继承了父亲的国策继续派遣薛仁贵、苏定方对高句丽用兵,最终历经三代灭了高句丽,同样的也是这个李治,他在位时期是大唐版图最辽阔的时期,足足有1300万平方公里,冷兵器时代,大唐所能做到的极限都已经做到了。

所以在大唐盛世,唐朝的对外政策一直是开边,所以大唐的版图是越来越辽阔,也就是这不断对外扩张的政策让大唐名将辈出,因为武将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很多的大唐名将明明家世很好,可人家就是愿意投身军旅,而这就和后来宋朝时候的“好男不当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大唐版图最辽阔时候有多大呢?极盛时大唐版图东到日本海,南抵安南,北到贝加尔湖,西到中亚,若非当时的大唐还无法克服吐蕃的高原气候,否则吐蕃也早已被大唐给拿下了,而吐蕃也凭借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直和大唐死磕。

然而这种情况到了“安史之乱”后还是发生了变化,大唐为了镇压叛军,不得不抽调西域的部队进驻内地,而大唐对西域的控制也因此而减弱,而吐蕃也趁此机会占领了西域。

这之后大唐虽然成功消灭了安史叛军,可是国内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唐朝廷只能尽力先稳定国内局势,而自此之后大唐再也无力开边,所以对内就以“安内”为主。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4)

大唐武将地位很高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唐的武将地位很高,就拿我们常说的唐诗来说吧,我们可以看到大唐诗人很多都是具有那种热血的报国情怀在里面,比如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如“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可以看到这些诗人内心除了感叹大唐风光不再,可是更深潜意识也说明了他们内心也是想要渴望建功立业的,否则王昌龄为何想要一天到晚的往军旅去跑?真当人家是去旅游的吗?

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大唐的武将地位是很高的,连诗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更别说普通人了。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5)

而这就和之前的历朝历代形成了鲜明对比,唐朝之后的宋朝不用说了是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都看不起武人,所以才有了狄青郁郁而终的一幕。

而南宋时期武将的地位更是尴尬,宋高宗打破了“刑不上士大夫”的祖训,为了和金人苟和,他害死了当时力主抗金的岳飞,“莫须有”之罪名死于风波亭,而韩世忠、刘琦等能战善战的老将也是贬的贬,解职的解职,可以说再无唐朝那种全民尚武的精神。

而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某种程度上也是有点“重文轻武”现象,比如当时桓温想要和太原王家结亲,让自己儿子娶人家的女儿,可人太原王家的人根本看不起桓温这个从军旅爬上来的人,在背后蔑视性的称呼“老兵”。

当然魏晋南北朝的“重文轻武”和宋朝还是不同,宋朝是从上到下不思进取,而魏晋南北朝只是朝堂之上的部分世家大族看不起武人,在民间却是崇尚武力,比如桓温替父报仇手刃仇人在当时不但没有受罚,反而是得到了褒奖。

所以武人地位高,那么武人自然愿意沙场效命报效国家了,因为唐朝时期的军功封赏还是很多的,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唐朝也是继承了北朝的豪迈。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6)

开放包容,让很多胡人将领甘愿效命

其实大唐名将辈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对外也是开放包容的,我们回顾大唐名将会发现很多的名将严格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人”,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人:

高仙芝:高句丽人,哥舒翰,突厥人,李光弼,契丹人,百济人。

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大唐真的是海纳百川,这些人当年都是被大唐所灭的国家的人,然而这些人也从真正意义上认可唐文化,所以在这之后主动加入了大唐,成为了大唐的臣子。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7)

而大唐在当时并没有“非我族了,其心必异”的异样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接纳了这些人,而大唐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得以让各个民族的名将在大唐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也正是大唐的强大,其声威响彻海内外,至今世界各地还有唐人街,而我们隔壁的某个岛国就是大唐的仰慕者之一。

李靖与高仙芝谁厉害(从李靖到高仙芝)(8)

当然大唐这种海纳百川的思想却也产生了某种弊端,那就是让安禄山之辈趁机混了进来,不得不说也是这种海纳百川的思想害了大唐,“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也就不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