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作家,一生中能够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接见,那真是无比幸福自豪的。中国近代文学巨匠张恨水(1895—1967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通俗小说的领军人物,一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有100多部,成就辉煌。张恨水曾五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在中国文坛传为佳话,成为美谈。
第一次:1926年在北京1926年,张恨水正在《世界晚报》和《世界日报》担任主编和主笔,所撰写的作品《春明外史》叫响北平,轰动全国,收入颇丰。当时张恨水租了北京未英胡同30号的大院子,张家几十人靠着张恨水的稿费生活。
这年春天的一天下午,忽然有人在门外敲门,家里人报告说,有一个陌生人声称要拜访张恨水。张恨水立即从屋里走出来,只见来人身材魁梧,两眼炯炯有神,眉宇之间气宇轩昂,操一口湖南口音,这人就是青年毛泽东。张恨水与毛泽东寒暄一会儿之后,进入书房,从中国诗词谈到中国文学,从中国文学谈到张恨水的通俗小说作品。
毛泽东博览群书是读书人的楷模,张恨水对毛泽东的诗词功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由于文学爱好相投,两人谈论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毛泽东的来访,张恨水心里十分高兴,晚上他悄悄告诉母亲:“妈,你知道今天来了一个什么人?”他母亲惊奇地问:“是哪一个吗?”张恨水回答说:“毛润之,他是政治界很有远见的人物,读书睿智,是个了不起的人啊!”这就是毛泽东第一次与张恨水见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恨水的子女曾专门就毛泽东访问来英胡同一事求证张恨水,张恨水明确回答有这件事,由于当时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残酷政治军事斗争,故而对毛泽东来访这件事,张恨水是刻骨难忘的。唯独问到毛泽东当时谈了些什么,张恨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说的是关于文学的问题。”张恨水显然不愿多讲,只是将这件终生不忘的事情埋藏在心底。直到上个世纪末,张恨水的子女才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透露了此事。张恨水不愿对外人提及,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不得而知。
第二次:1945年在重庆新民报社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之下,专程接见了《新民报》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抗战期间,《新民报》是一张进步报纸,很受全国读者的喜爱。毛泽东来到报社,依次和编辑、记者一一握手,当与张恨水握手时毛泽东亲切地说:“张先生,久仰了!”报社的编辑、记者们都惊讶地看着张恨水,张恨水却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早年见过毛泽东。加之,听到报社同仁赵超构访问延安回来时谈过,毛泽东曾专门谈起过张恨水的小说,还特别夸奖他的《水浒新传》写得好,具有鼓舞大家抗战的意义,是很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并希望年轻人都读一读,鼓起人们抗战的决心。
张恨水正在进行创作
毛泽东和张恨水交谈了一会儿,紧接着毛泽东、周恩来和《新民报》的编辑、记者集聚一堂,各抒己见,亲切座谈,他们的谈话使整个报社都沉浸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之中。
第三次:1945年在重庆红岩村由于毛泽东很赏识张恨水的文学作品,造访新民报社的次日午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红岩村又专门单独接见了张恨水。那天周恩来微笑着对张恨水说:“张先生,毛泽东要单独接见你,我都不能作陪呀!”张恨水听后既兴奋又紧张,他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日理万机,为什么还要单独接见我呢?周恩来看出了张恨水的心思,接着又说:“张先生,据我所知,主席这次到重庆还没有单独会见过哪一位呢。前几天,徐迟、马思聪也是一起会见的,你一定要和他好好谈一谈呀!”
张恨水来到了毛泽东的办公室。当时毛泽东正在写东西,看见张恨水进来,站起来与他亲切握手,请他坐下。毛泽东首先问了张恨水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肯定了他的写作成就,鼓励他继续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毛泽东笑着说:“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常在报纸上看你的通俗连载小说。”毛泽东接连就说出他写的好几部书的书名,以及书中的主要人物。
张恨水听后十分惊讶。交谈中,他感到毛泽东知识渊博,精通历史典籍、掌故,对文学作品有着相当高的鉴赏水平。对他的有关爱情题材小说也读过,而且还肯定他是以言情为纬,以社会为经,同情劳动人民,歌颂劳动人民。张恨水感觉到毛泽东很关心他的文学创作,心里无比高兴,十分自豪。
毛泽东似乎对张恨水写爱情小说很感兴趣,一再问他是不是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问起《啼笑因缘》这部书的主人翁等。于是,张恨水就向毛泽东介绍了他所了解的素材,写作的情况。毛泽东听后幽默地说:“原来不是写自己呢?看来‘恨水不成冰’不是事实,而是谣言么!”
张恨水微微一笑,向毛泽东说起自己的笔名来历,“恨水”笔名是从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来,本为珍惜美好、光明之意,并非人们所传说的流言蜚语。
毛泽东和张恨水两人谈了小说又谈诗词。毛泽东说:“我在报上看过你写的诗词,读后觉得你很有文学功底。你的那些对联,很有韵味。”张恨水谦逊地说:“涂鸦之作,不值一提的,哪能与毛先生的诗词相比?”毛泽东还问起了林庚白,张恨水谈起自己与林庚白斗诗的雅事,毛泽东听后笑了起来。
张恨水随口谈起他爱人周南也能吟几句诗,而且还发表过几首。毛泽东听后很感兴趣,请张恨水背一首来听听。
张恨水想了想,慢慢吟诵起来:“嫁得相如已十年,良辰小祝购荤鲜。一篮红翠休嫌薄,此是文章万字钱。嫁得诗人福不悭,当年俪影遍江南。于今倦了游鞭手,五父衢头挽菜篮。连年听惯隔村鸡,早市须乘月半西。遽下绳床犹小立,娇心恋哺尚哀啼。一篮一秤自携将,短发蓬蓬上菜场。途遇熟人常掉首,佯看壁报两三行。”
毛泽东燃着烟,但没抽,细细听着。沉吟着:“夫人贤惠,与先生情笃意合,令人可钦呀!”毛泽东停了一下,又说:“看来你们生活很清苦呢。”
张恨水接着吟道:“为羡街头果饵香,小儿衔指暗呼娘。匆匆买与红心囊,犹嘱归分阿妹尝。朝霞沾鞋半染衣,街头浓雾比人低。晓凉敢说侬辛苦,昨夜陶潜负米归。”
张恨水吟罢,说:“让毛先生见笑了。”毛泽东沉默好一会儿,似乎是为张恨水夫人的贤惠之情所感动。毛泽东问:“‘陶潜负米’是何典故?”张恨水告诉毛泽东,是抢购平价米回家之事。毛泽东说:“张先生为社会有所贡献,真是清苦之极,先生笔耕不辍,也有夫人的功劳呢!”张恨水也受到感染说:“是啊,夫人不仅贤惠,而且知心。”
毛泽东又重新燃了一支烟。张恨水觉得毛泽东抽烟不断,问:“毛先生抽烟很勤,一天要抽多少?”毛泽东回答:“两筒半。”毛泽东又说:“不过,这次与蒋先生谈判,一支也不抽,因为蒋先生不吸烟。听说蒋先生对别人说,从谈判时不抽烟这点来看,毛泽东就很厉害呢!”毛泽东说完后笑了起来。
1 9 5 5 年春节,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毛泽东接见沈雁冰、杜鹏程、张恨水(右)等人
很快,他们又回到谈论诗词上。毛泽东陷入沉思,忽然说:“我给你读一首我青年时写的词《贺新郎·别友》好吗?”“我洗耳恭听!”张恨水聚精会神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用湖南口音深情地朗诵道:“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吟罢,似神游天外,凝视东方。张恨水沉浸诗境,静静发呆,心里似乎也涌起阵阵涟漪。“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啊。”张恨水情不自禁轻声说道。毛泽东轻轻点了点头:“这是我年轻时与我妻子分手时写给她的,她叫杨开慧,有学识而且贤惠,是女中英杰。我们那时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常常聚散。写完这首词,我们就再没有见面了。”张恨水一时不理解,毛泽东看着他,慢慢说道:“她那时被国民党捕去杀害了。当时国民党有个条件,只要登报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不死。但她宁死不从。她是我忠贞的好妻子、好战友,我至今都在怀念她……”毛泽东似乎说不下去了,他的眼眶中好像有闪光的东西在晶莹闪烁。
张恨水听后十分感动,毛泽东有这样令人感泣的爱情经历,才会写出这样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诗篇。隔了一段时间,两人都没有说话。夕阳从窗子照射进屋内,增添了一种微红色的温情气息。毛泽东忽然问张恨水:“张先生写过自己关于爱情情感的诗词吗?”张恨水回答:“我写过,但没有毛先生那种可歌可泣的经历,与毛先生的诗词相比,是不值一读的。”
毛泽东摆摆手:“不一定,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会接触这个问题,在爱情情感方面,应该都是发自内心的。”说罢,毛泽东又吟出了一首词:“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吟完毛泽东解释道:“写这首《虞美人·枕上》时是1920年,我那时还没结婚,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生逝世,我帮助料理丧事,陪开慧扶柩南下归葬。之后她到长沙湘福女中读书,我想念她,写了这首词寄给她。”毛泽东停了下来,沉寂在对往事的追忆中。张恨水没有想到,毛泽东是这样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张恨水写了那么多的言情小说,但从没有毛泽东这样执着的爱,这样无拘束的谈论爱情和人性的问题,使张恨水受益匪浅。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人还没有谈完,这时周恩来催促毛泽东出去办事。
毛泽东与张恨水的谈话,似乎意犹未尽,毛泽东说:“张先生,我们还没有谈够么,可惜我还有事,我们以后再接着谈。张先生,你记住,用不了四五年时间,我们还会见面的,后会有期!”
毛泽东刚说完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说:“哦,对了!”毛泽东站起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张恨水,说:“这是我们延安自己生产的呢料,送给先生。这是我们陕北特产小米、红枣,送给夫人和全家尝一尝鲜。”
张恨水激动万分,连声说:“谢谢!谢谢!”毛泽东握着张恨水的手:“张先生要注意身体,再见!”
据说当年陈立夫得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要人在重庆对张恨水礼遇有加后,曾十分生气地埋怨部下:“怎么连张恨水这样的人,都被共产党统战去了?”责怪手下忽视了对张恨水的统战工作,而让共产党捷足先登。因为张恨水一生奉行“君子不党”,从未与任何一个政党有密切关系,所以,陈立夫才发出“连张恨水这样的人,都被共产党统战去了”的埋怨。
第四次:1955年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1955年春节,全国各条战线的名人精英齐聚北京。在全国政协团拜会上,毛泽东又接见了张恨水。
毛泽东亲切地问张恨水:“现在有很多有关工农兵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见你的新作呢?”张恨水回答说:“我没有新作,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来生病多年,力不从心;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
毛泽东热情地对张恨水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老作家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这样才得心应手……”之后,毛泽东还嘘寒问暖,特别关心张恨水的创作和生活。
第五次:1956年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上1956年1月,张恨水出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张恨水。会议期间座谈时,中国文联主席茅盾向毛泽东介绍说:“这是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就是他写的。”毛泽东连声说:“我们认得,我们早就是老朋友了,我是张先生的忠实读者。”张恨水也向毛泽东问好。座谈时大家欢笑一堂,谈政治、谈文学、谈未来。
为了不忘毛泽东送毛呢料的礼遇之情,他特地将毛泽东送的布料拿来制作了一套中山装,每一次出席高档次的全国政协会议、全国文代会都穿上这套中山装,以此为自豪,引以为光荣!
来源:《江淮文史》2019年04期,作者黄慧清(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