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很多的计量单位,方便于人民的生活,其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对于粮食和盐等食用物品的计量了。我们在国内都是使用“两,斤,公斤”,而在国际上则是“毫克,克,千克”,那么作为古人自然是使用“升,斗,石”了。很显然作为“升”和“斗”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石”却有了不同的读法,也是古代最大的一个计量单位了。

古代的石到底念什么(古代计量单位石)(1)

在汉代,一石等于20000毫升。“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古代的石到底念什么(古代计量单位石)(2)

在唐朝的时候,一石就是53KG也就是53公斤。宋朝一石是97公斤,清朝一石是28公斤,民国时期一石就是60公斤了。一石作为量度最大的还是在秦朝时期,一石可以达到109公斤。那么石又应该怎么读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脱口而出“Dan”,这是错误的。

古代的石到底念什么(古代计量单位石)(3)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本古代字典,也是全世界第一本古代字典。这是汉代的学者许慎编写的,在这里面就被标注“Shi”。在使用到粮食的计量单位的时候,石就应该是“Shi”,那么为什么会出现“Dan”的说法呢?这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一石是53公斤,是一劳作者可以刚好挑起来的重量。就这样“Shi”就被老百姓叫做了“Dan”,但是这样的叫法主要还是集中在了那时候的江淮地区。

在《马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这里面石也同样是作为食物的计量单位来使用的,所以也就读作“Shi”。在《康熙字典》里面,和上面的读法都是一样的,没有“Dan”的出现。粤语里面则有“Daam”的读法,但是满人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而且加之汉人当时地位低一等,所以这样的叫做没有使用和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