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音乐创作的人都知道,想要用民歌改编成音乐作品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而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改编成乐曲就更为难上加难了。那原因呢,就不言而喻了,但凡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民歌都是经典之作,想要通过器乐改编,并能够超越它,没点“真本事”还真干不成。但是,在笛子界,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马迪,他还真有“本 事”,不仅把陕北民歌《赶牲灵》成功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还让这首经典民歌“经过改编,吹得比唱得更精彩”(台湾音乐人评论)。

赶牲灵笛子简谱完整(一路走来一路歌)(1)

竹笛演奏家马迪

“赶 牲灵”也称“赶脚”,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 牲灵常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这些赶牲灵者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山大沟深 的陕北,道路崎岖重重阻隔。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赶牲灵的人们笑对人生,用生活创造了这首经典的民歌《赶牲灵》。

赶牲灵笛子简谱完整(一路走来一路歌)(2)

骑驴回娘家

小 快板的旋律是原民歌曲调的“加花”变奏,由于速度的加快情绪也跟着积极向上,使我们不由得想到脚夫们苦中作乐,一边赶路,一边谈笑风声、欢歌笑语的场景。 而小滑音、花舌、各种吐音的组合运用以及描写毛驴车下坡时大滑音与手指交击音孔产生的特殊音效,无疑成为该乐曲的第二个亮点。

悠 扬的中板部分,是情歌的对唱“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带上得那个铃子哇哇得声。白脖子的哈巴呦,朝南得咬;赶牲灵的那人儿呦,过来了。你不 是我的哥哥呦,走你的路,你若是我的哥哥呦,招一招手。”,而最出彩的部分,当属用打音与指颤音巧妙组合并运用节奏律动模拟牲灵的蹄声和脖铃叮当的乐段, 曲作者采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在以弦乐群铺陈的旋律线上加上了俏皮打音和吐音,使原本平淡的曲调立即鲜活了起来。

赶牲灵笛子简谱完整(一路走来一路歌)(3)

八百里秦川

乐曲的再现部是第一段欢快、活泼小快板的发展变奏,就像是赶牲灵的队伍唱着歌儿又向远处继续前行。尾声以连续19小节的三吐音型模仿牲灵们的“哒哒”蹄声,最后一个渐弱的长音把结尾交给了木鱼和马铃,仿佛骡子队渐行渐远,消失在重山峻岭之中……

笛 子独奏曲《赶牲灵》是马迪先生在1980年改编完成的,虽然只有短短五分多钟,却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恰如其分的技巧运用以及轻盈欢快的节奏处理,细致入微 地展示了赶牲灵的脚夫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对恋人的思念,也因此征服了广大听众的心。堪称改编自民歌作品音乐的成功典范!

蒋宁,青年笛子演奏家,文学硕士,《中国竹笛》杂志执行主编,音乐专栏作家。

赶牲灵笛子简谱完整(一路走来一路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