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1)

唐聚五雕像

人物小传:唐聚五(1898—1939),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兰棱镇)。著名抗日将领,曾担任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辽宁省代理主席、东北游击中将总司令等职务。抗战期间,多次率部与日寇激战,屡立战功。1939年5月18日在迁安平台山一带率部与日寇血战,与所部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在迁西,知道唐聚五这个名字的人不多,包括我,也是刚刚从文友吴哥那里得知。百度查看了资料,不由心生敬佩。唐将军,或者唐司令,这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任命为东北游击司令,授陆军中将衔,8月3日率部北上,目的地是进入东北地区,由于东北沦陷,摔部挺进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才在华北地区盘桓打游击。为此,曾进入太行山区,特意拜见十八集团军总指挥朱德,请求援助,自己又联络旧部拉起了一支武装,挺进冀东前线,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在冀东,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负责人李运昌、苏梅、李向之、陈群等人相处甚洽。他虚心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率领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唐司令曾经在迁安平台山一带的大山里与鬼子的部队周旋作战,不幸的是,1939年5月18日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唐聚五牺牲后,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举行了隆重追悼会。《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深切悼念这位民族英雄。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国民党军政要员在重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吴哥说,唐将军的牺牲地点就在咱迁西的马蹄峪,在马蹄峪一个叫做白茶沟的大山里,牺牲后被村民用一口板柜就地掩埋,这些信息是他前两天寻访中知道的。史料记载的迁安平台山与迁西马蹄峪并不冲突,因为那时候迁西隶属于迁安,吴哥还说,唐将军战友的儿子郭春光一直在寻找他的墓地,也曾先后两次来马蹄峪,却一直没找到具体位置。今年春天,马蹄峪村民在刨地的时候刨出来一块骨头,应该就是将军的遗骨。由于吴哥前两天只是路过马蹄峪歇脚的时候得知这些的,具体情况需要核实,最担心的是,村民刨出来的遗骨有没有被掩埋,所以,要再去一次,如果没掩埋,要帮唐将军入土为安,同时收集当时的历史资料,毕竟,能讲述当时情况的人越来越少了,再不收集,一切都将沉入到历史的烟尘里。

我来了兴趣,想同去,阿蒙也想去。吴哥说,唐将军的墓地在大山深处,一是山路崎岖,会累;二是假如真的需要掩埋遗骨,会不会引起不适,你们要考虑好。我们说,我们只有敬重。如此,便同去。

2018年8月28日,一行三人从县城出发了,前往三十里外的马蹄峪,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祭奠,去探访,去触摸一段渐行渐远的真实。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2)

村口讲述:戴帽子老者为李保国,中间是吴哥,右手老者为谢才

在马蹄峪村口,遇见几名闲聊的妇女和一位老大爷,我们说明来历,妇女们说,我们不清楚唐司令的事,问他吧,他知道,她们说的是那位老大爷。老大爷,您高寿?我八十九。老大爷耳朵一点不聋,声音很洪亮,他说他叫谢才,提起唐司令,老人家满脸都是敬重。没说几句,从村南过来一辆电动三轮座椅,座椅上坐的也是一位老人,车筐里带着几穗谷子,看得出是刚从地里回来。过来,快过来,谢大爷招手叫轮椅老人,他们想知道唐司令的事,你不是年年都给唐司令上坟吗?你知道的比我不少,我们一起和他们说说。轮椅上的大爷姓李名保国,李大爷说,他们家原来就住在白茶沟里,后来才搬家到现在住的地方,自从唐司令牺牲后,他们家就年年给唐司令上坟,一代一代往下传,后来下大雨起水泡子,唐司令的坟冲毁了,也还是要去,在大概的位置进一柱香,心到神知吧,现在腿脚不便,不能去山里了,寒食的时候就在村口画个圈,烧几张纸,唐司令能收到的。我们对李大爷肃然起敬了。

1939年,谢大爷十岁,李大爷尚处于襁褓之中,对于那次发生在马蹄峪白茶的战斗,谢大爷记忆犹新,而李大爷是后来听别人讲述的。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山那边不远的徐庄子就有鬼子据点,敌情说来就来,跑敌情是三天两头的事。那天又来敌情了,村里人都跑到东山藏了起来,谢大爷和村里人爬在东面叫做东尖山的山上,能听见喊声、枪声,能瞧见火光,大家伙儿连大气都不敢出。

唐司令和手下兵分两路突围, 至于他们是怎么被鬼子发现的,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是被叛徒告密的,有说是被汉奸举报的,有说是被敌人发现了唐部驻地火光而被追击的,哪个真哪个假已无从考证。唐司令带着部队突围到白茶,为了分散敌人火力,分成了两路,大部分向北,少部分向南,唐司令在向南的那部分里。向北是悬崖,非常陡峭,有几个人摔下悬崖而亡,其余的突围了出去(有报纸上的说法是全部牺牲,而村民说是有突围成功的)。而向南的被另一路鬼子堵住,唐司令中弹牺牲。

战斗结束后,村里人用一口破旧的板柜成殓了唐司令,就地掩埋在白茶沟的沟顶部,不是不想用好板柜,而是那时候都太穷了。当时鬼子并不知道打中了唐司令,知道后为了确认真伪,鬼子又派人扒开坟,割走了唐司令的头颅,村里人又做了二次掩埋。所以,埋在白茶的是唐司令的无头尸骨,至于头颅,不知道被鬼子扔在了哪里,可惜唐司令,就这样身首异处。参与掩埋唐司令的有村里人李永信、李庆、二太保等人,现如今这些人都已经作古,当时的细节再无从得知。那时候李大爷家就住在白茶,出于对唐司令的敬重,李大爷的家人每年都为唐司令上坟。

两位大爷问我们,知道身经百战的唐司令为什么会死在白茶这个地方吗? 不是被鬼子打中了吗?还能为什么?我们吃惊地回答,难道还另有隐情。谢大爷说,是被鬼子打中的没错,也和白茶这个地方有关?怎么说呢?这是迷信,给你们说说,信不信由你们。唐司令姓唐,谐音"糖",白茶为“水”,"糖"遇"水"而化,所以,白茶成了唐司令的死穴,这是命啊。

听了大爷的话,我没觉得是迷信,也没觉得是"宿命",而是感受到了村民对于唐司令牺牲这件事所带来的深深的痛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这里的百姓对于不可挽回又痛到心里的事,总是用"天意" 来解释,比如,不幸有谁家的孩子夭折了,人们便说他或她是上天派来渡劫的童男童女,时间到了就会被老天爷带回去,这样一来,事主家能得到些许的安慰,既然是天意,自然不可违。唐司令的"糖"要化于"水"的解释就是这类感情的一种演绎,因为心太疼,所以才更要找一些安慰,这是人们摆脱痛的一种心理疗法,不然,会无法呼吸。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代名将唐司令就这样留在了这个叫做白茶的地方。如前所述,知道唐司令牺牲的消息,国共两方面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如今,在辽宁的桓仁县铸有唐司令的铜像,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对唐司令均做过大量报道,2014年,在唐司令生前战友之子郭春光的多方努力下,唐聚五司令的名字列入抗战英烈名录。令郭春光遗憾的是,有关唐司令牺牲的资料记载中,地点是迁安平台山,具体地址不详,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马蹄峪,找到了白茶,于是,郭春光老人从辽宁来了。

郭春光:郭景珊之子。

郭景珊(1901-1998):字俊杰,辽宁省台安县人。同泽新民储才会馆警察班毕业。曾任奉军二十七军教导团学员,二十师十七团三营中尉排长、第六旅上尉副官兼卫队连连长,后升调十一军卫队营营长、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团卫队旅第四团第一营营长。1928年东北军缩编,先后任沈阳县公安大队长、桓仁县公安大队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与唐聚五筹划抗日。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举旗誓师,正式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先后任辽宁救国会常委、第七路军司令、第六方面军司令兼宪兵司令等职。5月,伪军于芷山率伪军进犯新宾,李春润部向自卫军总部求援,唐聚五派郭部增援,六、七两路军配合取得了新宾大捷。后在牛毛坞、辑安等重大战役中,郭所率七路军与自卫军其他各部配合作战,都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2年秋,自卫军失败后,率部经内蒙古到原热河省凌源县,其部曾被改编为义勇军第三军团,任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塘沽协定》后,东北军缩编,其被任命为东北军第四十军补充团长,不久辞职。全国解放后,长期在沈阳大南街以卖花为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郭在沈阳市沈河区任政协委员、沈阳文史馆馆员。1998年逝世,享年98岁。

郭景珊与唐聚五之间有着过命的交情,得知唐聚五殉国的消息,郭景珊心痛不已。虽然唐司令一直积极抗日,但由于唐聚五系国民党任命的司令,所以牺牲后,虽然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举行了隆重追悼会,虽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深切悼念这位民族英雄,但解放后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称谓,直白说吧,就是没有被追认为"烈士",郭景珊生前便一直呼吁,同时把这件事作为临终遗言托付给儿子郭春光。郭春光开始为唐聚五追认烈士而积极奔走。经多方努力,唐聚五终于列入了抗战英烈名录。令郭春光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唐聚五的墓地。

通过各种线索,郭春光终于得知唐聚五的具体牺牲地点在马蹄峪的大山里,掩埋的地方也在这里,于是,六七年前,七十多岁的郭春光来到了马蹄峪,找到了村民李保奎老人,李保奎当时已经不能走路,得知有人来寻找唐司令墓地,他说知道确切位置。人们把李保奎用荆条编的大篓子抬到了白茶的大山上,由于曾经出过水泡子,任是李保奎,任是村里其他老年人,大家都不能指出具体所在了。那一次,郭春光带着遗憾离开。后来,郭春光还去过大峪村,唐聚五曾经在那里驻扎,年代太久远,人们的记忆也都模糊了。

今年,2018年春天,在掩埋唐聚五司令的附近,村民白万增刨地的时候刨出来一块骨头,疑似人骨,村里人离世后不可能埋到那么远的地方,便认定那是唐司令的遗骨。刨出来的"遗骨"是被掩埋了还是被随手放置在了一边?这个消息郭春光知道没有?文友吴哥那天没有找到白万增,所以没有得到答案。回家后,吴哥念念不忘此事,所以才有了我们的这次走访。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3)

李保国老人带我们去找白万增

在村口听完李保国和谢才的讲述,我们决定去找白万增。李大爷说,跟我走,我带你们去。于是,李大爷坐在电动轮椅上头前带路,我们快步紧跟。到了白大爷家得知老人家去白茶修路了,我们便依据李大爷指示的方向前往白茶沟。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4)

村民正在修路

白茶沟很长,通往沟里的小路崎岖不平,每年夏季被雨水冲刷后更是难行,沟里台地上种满了庄稼和果树,两边的山上树木葱茏,初秋时节,粮食正在定浆,板栗马上开了,核桃可以打了,大枣的"屁股"已经白了,秋收近在眼前。为秋收方便,村里每年都组织人修路。走了很长的一段刚铲修的小路,终于看见了修路的村民。一台小钩机在前面作业,十几个村民在后面平整,路修得很快。和村民说明来意,他们热情地指着一位正铲石头的老人家说,那就是白万增。白大爷耳朵有些发背,加上钩机的轰鸣,大声说了几遍,才明白我们要干什么。负责修路的村委会人员对白大爷说,带他们去。我们不好意思地说,耽误修路了,不好意思。他们说,没事,没事,快去吧。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5)

进山的路崎岖难行

白大爷今年七十六岁,除了耳朵不太好使,身体很棒,他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他健步如飞,我们气喘吁吁。越往上路越不好走,走了一大段上坡,穿过一块庄稼地,开始爬山了,没有路,只有茂密的柴草,白大爷如履平地,我们拽着柴草向上爬。到了最上面的一块小平地,白大爷停住了脚步,就是这里了,他说。这是一块比村里大炕大不了多少的台地,原本是荒地,是老人家开垦出来的,栽了桃树,种着爬豆,在这么高的地方栽树种庄稼,老人家太勤劳了。也就是春天收拾地的时候,老人家刨出来一块骨头,先把骨头放在了地头,后来埋了起来,他的儿子听说找到了唐司令的骨头便来把骨头带走保存了。不久后,来了三个人,拿着探测的机器(白大爷说不清他们是哪里人,拿的是什么仪器就更无所知了),据说要为唐司令立一块碑。过了春天,过了夏天,到了秋天,立碑的人还没来。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6)

越走越难行

那块骨头,没法检测是不是唐司令的,即便检测出是人骨,也不能就认定是唐司令遗骨,战争时期,战死在这座山上的人不止唐司令一个,不说别的,就是唐司令殉国的那场战斗,牺牲的不只是唐司令一人,其他死亡人员也是就地掩埋,唐司令有一口板柜成敛,别的战士呢,恐怕连一张席子都没有吧?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战争就是这么无奈。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7)

唐司令墓所在地

唐司令,我们来看你了,安息吧!离开前,吴哥对着大山说。

安息吧,唐司令!

安息吧,所有为驱逐外敌而牺牲的人们!

战争不要再来!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8)

穿蓝衣服老者为白万增

后记

把写的初稿贴在微信朋友圈,目的是希望知道这方面资料的朋友见了能做些补充,结果当然是没有,我说"当然"是贴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会如此。

对于寻访唐司令墓地这件事,可能很多朋友不能理解,有些人可能还会在心里说,吃饱了撑的。理解不理解,我不会在意,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了就好。

之所以会对这件事有兴趣,源于我的家族史,1943年一年之中,我的大爷爷和我爷爷亲哥俩相继死于鬼子枪弹之下,留下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在风雨中飘摇。我大爷爷真名王事生,化名王振廷,1939年参加革命,任政府采购员,主要在迁西一带活动,1943年在承、遵、青联合县六区杨树林开会的时候被鬼子包围牺牲,任命为烈士。我爷爷排行老四,村委会委员,抗战积极分子,1943年大年初二被鬼子抓走,关在天津监狱,同年五月初四被残忍杀害。这还不算完,鬼子还在追杀王家的人,大奶奶带着女儿东躲西藏,我们家的祖宗牌位都改成了"李"姓。两位爷爷的遗体都没能回家,给家人带来的是永久的痛,每年的寒食和十月初一烧寒衣的日子,奶奶都会边烧纸边念叨,王家的老祖们,爸妈,给你们送钱送衣服了,你们别忘了给外面的人一些。奶奶嘴里的"外面的人"指的就是大爷爷和爷爷,他们魂魄流浪在外,一定很孤独吧?也一定非常思念老家!

小时候当做听故事一样听奶奶和姑姑们讲家史,后来觉得应该把家史写出来,一个家族的历史就是一段民族史,为此,去过民政局,去过党史办,然而,关于大爷爷的记录一个字都没有,作为有烈士称号的大爷爷尚且如此,还没有入党只是积极分子的爷爷更是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这样的结果让我失落了很长时间。

曾经写过题目为《人的记忆不如鱼》的一篇文字,说的是人们的记忆很短暂,很容易遗忘,所以,需要文字来记录。文字是时间的纽带,连接的是长长的历史。

寻访唐司令墓地的文字修改后准备贴在我的头条号上,以后有需要这方面资料的人只要百度一下就能搜到,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一点。

还有,万一,大爷爷或者爷爷的遗骨由于种种原因暴露出来了,希望有好心人把他们掩埋。

先人们,安息!

越战唐家塘伏击战在哪里(战斗在白山黑水)(9)

山中的无名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