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1)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文科生林妙妙被妈妈禁止使用电脑时提到,自己看电脑是为了了解时事政治,却被妈妈干脆的拒绝,哪怕孩子保证自己每天只看半小时。尽管孩子正值高三,但仅对于这一点而言,林母的确矫枉过正。

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对于文科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可以控制时间的情况下,电脑对于孩子而言,并非危险品。

很多时候,家长应该注意的,不是孩子正在做什么,而是目的是什么。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2)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一直持反对态度。大部分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便固执的认为孩子不务正业。

电子产品向来是把双刃剑。一台电脑在程序员手中,可以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换到作者手中,又能写出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就算是换到“网瘾少年”手中,若是有真材实料,出个电竞选手也不是不可能。

但同样的,纯粹把电脑当做娱乐工具,实力不够,却又沉迷游戏,不学习也不工作的,大有人在,这也是大众父母痛恨电脑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3)


父母越是压制,孩子越是想方设法反抗

无论父母怎么监督,怎么强调,甚至强制采取措施没收孩子可接触的电子产品,孩子依然想方设法偷偷摸摸的玩。

借别人的手机、逃课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偷父母的身份证、以在同学家做作业为由“借用”他人电脑…孩子们总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玩乐需求。

父母们总将电子产品、影视作品等等在父母眼里与学习不相干的东西,视作洪水猛兽,认为这些干扰了孩子学习,成为了让孩子成绩止步不前的绊脚石。

事实上,疏大于堵,与其费心费力和孩子斗智斗勇,争论到底是魔高一丈还是道高一丈,不如想想怎么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到学习上。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4)


新解法,比强压迫,更有效

网络上曾盛传过这样一首诗: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你说你喜欢雨,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你说你喜欢阳光,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但当它当空时你却躲在了阳光下的暗影;。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你说你喜欢风,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首英译汉,却被网友玩出了花,如最经典的七言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

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

怜卿一片相思意,尤恐流年拆鸳鸯。

此外,诗经版、离骚版等等多个版本先后入侵了网友的大脑,并根深蒂固,提及“你说你喜欢雨…”这句开头,网友们自然而然的就在下方接上后续多种翻译。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5)

你认为这些与孩子的学习无关?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

假如孩子需要解错了一道数学题,无论你怎么催促,怎么斥责,孩子依然咬着笔眉头紧锁。看起来孩子是在认真思考正确解答思路?其实孩子很可能只是在发呆,甚至可能在想:“妈妈怎么还不走,今天晚饭吃什么…”等等。

时间白白消耗,父母直接给答案,对孩子的学习又没好处,怎么办呢?

学学前面那些神奇的网友,找另一种解答方式。

用一种孩子没想到、没见过的方法解答出孩子的错题,很轻易就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正如常人看到网友们发出的第二个版本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还有没有其他版本?其他版本会不会更有意思?

当然,有些父母也会苦恼,随着孩子年级的上升,题目的难度也会不断上升,何况,并非所有人都有时间陪着孩子思考新的解答方式。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下一种方式: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6)


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思考过程,让孩子享受解题的乐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启发儿童智力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将思考过程说出来。

在学习英文时,老师常常会让孩子们大声念单词,背诵语文课文时同样如此。事实上,这正是因为,当人口头复述一遍内容时,哪怕没有背下,其实已经加深了一遍对内容的印象。这比单纯的在心里默记,印象更为深刻。

同理,当孩子磕磕绊绊的讲述自己的思路,然后纠正,直到孩子能够流利的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讲述清楚时,这一解题思路已经刻在了孩子的脑海中。

当然,在孩子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不要轻易打断,耐心等待孩子讲完,然后全面的总结问题,以简洁和启发性提问指出问题,如:你确定这里是这样吗?你认为这里还有更好的解法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解答出过往不曾解答出的难题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很有必要,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极为关键的一步。

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孩子拥有电子产品之外的想象空间

随着孩子年级的上升,总会用到各类辅助工具。如学数数时的小棒子、学形状时的各类模型等等,这些小东西,父母最好提前准备,就算孩子当年不再需要,最好也不要轻易丢掉。等到孩子遇到抽象的问题时,这些小工具就派上了用场。

如甲、乙两人站在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从底部向顶部行走,甲每分钟走扶梯的级数是乙的2倍;甲走了36级到达顶部,而乙则走了24级到顶部。那么,自动扶梯有多少级露在外面?

遇到这类问题,孩子无法解答,那么我们不妨用模型模拟出甲、乙的状态,纸盒、尺子等等,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都可以拿来使用。

当孩子对题目有了具象化的认知,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才能合理的想象,才能更好的进行假设。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7)

以小学最为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

笼子里共有35只头,94只脚,请问鸡和兔子共有多少只?

普通人的解题思路是设x只鸡,y只兔,通过方程式解答,那么学会假想的孩子呢?

他们可能会想,假如兔子学鸡一样只用两只脚站立,那么94-35*2=24,剩下的24只脚就是兔子抬起的两只脚,24/2=12,兔子的数量就是12只,鸡就有23只。

也有的孩子会想,假设鸡多出两只脚呢?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兔呢?

尽管归根到底,各种假设其实都很相似,但同样一道题,在孩子们眼中,有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殊途同归。孩子们将问题想象到现实,然后进行猜想,这也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典型。

然而,在小学考试里,老师们常常会见到,在一片方程式解答的数学试卷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份试卷一个方程式都没有,只用加减乘除,就把老师们专门设置的方程式应用题解出了正确答案。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其他孩子都用方程式解题时,个别孩子依然坚持以前的解答方式呢?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孩子聪明呗!

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孩子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能力暂且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没能如其他孩子一般,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8)


孩子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20世纪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三大心理学巨人之一——让·皮亚杰构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皮亚杰为后人的研究定下了基础。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了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会决定孩子整个心理演进的过程。

2、 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一阶段,孩子们逐渐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得以凭借语言符号进行表象性思维,但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暂时无系统,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的想象力狂奔的阶段,各类天马行空的想法,各种逗得大人捧腹大笑的趣事也大多在这一阶段发生。

3、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孩子们逐渐具备逻辑运算能力,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思考,但暂时还只能将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可观察的事务。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学会加减乘除的好时机,前文提到的孩子正是停留在这一阶段。

如何加强和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四阶段(9)

4、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逐渐可以在抽象和假设的水平上,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类公式、概念进行有逻辑的运算,结合成各类系统,且能够根据可能存在的转换形式解答无法具象化的命题,如小学六年级以后的水缸放水、甲乙赛跑等等假设性问题。

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不可能完全一致,各位父母务必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况,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当察觉孩子的认知发展落后时,只要不是特别多,不要过于着急,结合前文的几种方式,辅助孩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治本,远好过干着急,更好过责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