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战争时舍己为人的故事(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1)

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民警开车巡逻。 崔现浦摄

战争时舍己为人的故事(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2)

算井子边境派出所全貌。 崔现浦摄

战争时舍己为人的故事(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3)

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巡边。 郭 桐摄

“五月枇杷黄似橘”,又是一个摘尽枇杷一树金的季节。办公桌上,6个枇杷静静地躺在一个小小的餐盒里。窗外阳光洒进来,小小的枇杷如同涂抹了油彩,显得更加色泽鲜艳、圆润饱满。

那天下午,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我,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单位的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快餐盒,里面有6个洗好的枇杷。他解释说,借调期满,这几天就要归队了,特意提前和我道个别,这是他同学带来的枇杷,让我尝个鲜。

我连忙招呼他坐下,聊了起来。此前我对他并不太熟悉。聊天过程中,我才知道这个高高瘦瘦、腼腆的小伙子叫张建成,来自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是执法调查队的民警。我问他,还回支队吗?他告诉我,自己已向支队提出申请,下派出所。我有些惊讶。要知道,阿拉善地区的基层单位受自然环境限制,条件都很艰苦,离支队最近的派出所也在200公里外,大部分都是在戈壁滩上。我问,为什么不留在支队呢?他说,爱人是天津人,家安在了天津,在支队也是两地分居,倒不如把名额留给家在支队驻地的战友。我感慨道,派出所的条件太有限。他却说,没关系,自己在算井子都待过,不会比那里更艰苦的。

你在算井子待过?我一听很惊喜。3年前,我曾随一个采访组去过戈壁深处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那里距呼和浩特市2000公里,距巴彦浩特镇100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94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50多人,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却达三四千毫米,触目皆是黑戈壁石。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戍边人,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这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50余项。

记得在那里采访的日子,我被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包围着。那是一个去了就再也忘不掉的地方。此刻,当小张告诉我,他曾在算井子待过,我一下子觉得亲近了许多。

小张在算井子待了两年多,后来由于身体原因,调动到了支队机关。长期待在算井子对人的身体是有损耗的,尤其是那里的水,含氟量高,长期饮用会引起脱发、骨质疏松、结石等疾病。小张指指自己的右耳,告诉我,这只耳朵的听力有点迟钝。当时,他和另一个战友都突发耳聋,战友比较幸运治好了,但他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耳朵出现问题后,小张四处求医。最后诊断无法恢复,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经历,他觉得很宝贵很有意义。他是2009年入伍,来到了内蒙古边防,2011年考上军校,2014年军校毕业后,就分到了算井子。刚到派出所时条件非常艰苦,他的情绪非常低落。那时连路都没有,车辆行驶都是在戈壁石上碾压,坐在车上会颠簸到呕吐。后来突然失聪就医时,专家分析戈壁滩的颠簸也可能是诱因之一。之后,单位联合当地政府费尽千辛万苦才修了40多公里的路。

在算井子的日子,其实最大的考验还是寂寞,与世隔绝、无边无际的寂寞。手机虽然有信号,但非常弱且时断时续,一条信息要等很久才可能发送出去。直到现在,算井子辖区90%以上的地方依然是信号盲区。战友们笑称,每次下乡都像是“人间蒸发”一样。有次基站彻底坏了,大伙儿一个多月和外界失联,家人都急坏了。不过,算井子尽管偏僻,但能让心沉静下来,少了许多外界的浮躁,也让他们体会到被需要的快乐和坚守的价值。

艰苦的地方常常有着纯真朴素的情谊。在算井子,战友之间,战友和辖区百姓之间,相处起来都特别真诚。战友们称派出所为家里,牧民大爷大妈称民警为孩子。小张指着餐盒里的枇杷说,在算井子,所有的水果都是稀罕物。有次他与战友下乡走访,一位老妈妈从被子里拿出几个干瘪的枇杷,说是孙女来看她时带来的,她觉得好吃,就一直给民警孩子留着。第二年战友回家探亲时,专门买了两篓枇杷,千里迢迢背到算井子。长途颠簸加上天气原因坏了不少,但所里每个人都吃上了罕见的南方水果。然而,大家也只是尝了尝鲜,等到下乡走访时,又把枇杷带给了辖区牧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黑戈壁的乡亲们,非常开心。

因此,小张对枇杷有种特别的感觉。每次在北京的超市里看到它,就会联想到算井子。在派出所的办公室和辖区牧民的蒙古包里,都曾经弥漫过枇杷的香味。那香味留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算井子记忆珍贵的一部分。

小张问我,有没有注意到去往派出所的路边,有一块刻着“生命禁区的守望”7个大字的石头。我点点头,当然注意到了,那是算井子的精神地标之一,我们还曾停下来拍照留念。小张的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那是2016年他在所里时和战友们一起立的,他们找石头、刻字、搬运、装饰,忙活了好几个月。

当年撤乡并镇时,上级部门曾想撤掉派出所。牧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联名写信,最后留下了派出所,把民警们留在了身边。

小张说,他们一直在思考留下来的意义,那就是守护我们的国土,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后来,大家就想到了竖一块碑,刻上“生命禁区的守望”几个字。这份守望,也是“最远最苦最忠诚、爱党爱边爱牧民”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戍边传统。

我们谈到了营区附近的大红山,那是算井子戍边人的精神高地。凡是来到算井子戍边的人都会登上它,用石块摆出自己的名字放在大红山顶。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戍边故事。你的名字摆上去了吗?我问小张。他点点头。

我们还聊起了派出所的小狗。小张在算井子时,所里有两只小狗。它们是大家忠诚的朋友。战友们逗它们玩,和它们说话,它们和战友们一起吃饭,一同巡边。早晨出操时,战友们从营区跑到信号塔,再折返回来,小狗们就跟着队伍一起跑。周末去爬大红山,它们也常常在前面开路。

几年过去了,讲起这些来,小张依然充满感情。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家庭。之前在算井子时,小张曾谈过一次恋爱。但在算井子谈恋爱太辛苦了,当时手机网络信号很不稳定,也不通邮,联系一次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见面了。女孩最后还是选择了分手。小张不怪她,他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谈及现在的爱人,小张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爱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是典型的城市姑娘,选择小张是需要勇气的。一名右耳失聪的戍边民警,给不了她太多物质享受,甚至连正常的陪伴都无法做到。起初她的父母也不看好女儿的选择,她对父母说,即使小张一辈子戍边回不来,她也绝不放弃。她的坚持不但感动了小张,也感动了自己的父母,老人最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婚后怀孕了,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既要忙工作,还担负起照顾双方父母的家庭重任,却毫无怨言。对于小张而言,他也特别感激爱人、珍惜今天的幸福。

听到这里,我感慨,归队后离家又远了。小张却说,自己已经很知足、很感谢组织了。借调到这里时,离妻子的预产期还有两个月。妻子一有生产征兆,他就请假乘高铁赶回了天津。如果在阿拉善,肯定没有这么方便。所以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小张告诉我,回想起来,在算井子度过的时光,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刻下很深的烙印,是自己生命中铭心刻骨的一段日子。虽然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自己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却是从那里开始。从最初的迷茫煎熬,到慢慢地坚定庆幸,再到发自内心的荣耀,在算井子,他不断地成长着。这段经历,当时是艰辛,回望却是美好。小张说,很庆幸在最年轻的这段时间,自己是吃苦而不是享乐过来的,这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我想,在算井子,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算井子的故事也一直在继续着……

小张与我告别。我捧着那6个金灿灿的枇杷,转身来到隔壁的大办公室,向刚入职的年轻同事们,讲述起由这6个枇杷引出的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3日 2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