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在游戏里还要继续做工具人吗?

这是最近热门电影《失控玩家》的核心问题所在。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

《失控玩家》由《死侍》团队打造,导演是此前执导过《博物馆奇妙夜》《铁甲钢拳》的肖恩·利维,主演则集结了《死侍》的小贱贱瑞安·雷诺兹和《杀死伊芙》的小变态朱迪·科默。

两个R级片演员拍了一部欢乐的爆米花大片。

大家的观影感受出奇一致,就是解压。周五晚上看完,一周工作的疲惫都没了。

各种欢乐的梗,比如盾牌、手臂、光剑出现的时候,属实是全场爆笑。

不得不说,已被迪士尼收入麾下的20世纪福斯,“版权肌肉”秀得妙啊。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2)

虽然,影片的叙事bug不少,但只要找准对电影的心理定位——好莱坞治愈解压娱乐片,那么电影的短板也不会那么难以接受。

但眼看就要步入9月了,荒凉的大银幕上,连好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好像都已经可遇不可求了。所以,《失控玩家》来得,就……很解渴。

低配版《头号玩家》?非也

《失控玩家》的男主角,是一位平凡且普通的银行出纳员盖(瑞安·雷诺兹 饰)。他居住的自由城,每天上演枪战、飙车等卡通般的暴力事件,甚至他所在的银行每天定时定点被抢劫。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3)

在盖看来,世界就是这样子的,于是对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

直到有一天,盖因为偶遇到心动女神米莉(朱迪·科默 饰)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盖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NPC(非玩家角色),一个游戏中的背景版角色,一个功能性的数据人。

他的任务,他的人生,就是被玩家消遣。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4)

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很要命,盖裂开了。

不过,觉醒后的盖最后还是踏上了为自己和同伴寻求自由和尊严的冒险旅程,电影演变为小人物的英雄之旅。

《失控玩家》如大家所讨论的,能看到大量好莱坞电影的影子。

《失控玩家》明显借鉴了《楚门的世界》,在表演上,一脸阳光无害的瑞恩·雷诺兹像极了“盗版金凯瑞”。在故事的模式上,又像《土拨鼠之日》,每天定点醒来,重复生活。

在矛盾主线上,影片又像《电子世界争霸战》,都以找回被盗取的游戏软件为“麦格芬”(希区柯克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意思是并不存在的一个话题或一个简单的情节、意念,但它却能推动故事发展)。

而在爱情故事上,又有点儿《她》的味道,真人与AI谈恋爱。甚至自由城的idea虽然来源于游戏,但也有《无敌破坏王》《西部世界》的影子。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5)

当然,被拿来cue最多的还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

《失控玩家》和《头号玩家》的确有很多相似设定。比如都有游戏世界、现实世界双重叙事空间,游戏世界的故事都勾连着现实世界的大阴谋,而主角也都会在游戏世界里上演一场冒险。并且,两部电影也都像一颗大彩蛋,前者是各种致敬游戏作品,后者是拼贴了各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梗”。

但两部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失控玩家》的男主是一个NPC,而《头号玩家》的主角则是现实世界中的人。

《失控玩家》以游戏里的NPC视角展开叙事,所以盖的逆袭故事,能带给观众更大的游戏世界沉浸感与体验感。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6)

如果说《头号玩家》的底色是流行文化,那么《失控玩家》的底色是游戏玩家文化。

片中演绎了很多玩家玩游戏时的真实体验,比如在网络不好时候,玩家会卡会撞墙;游戏终止或维护中的时候,玩家们集体崩溃。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7)

最突出的,是游戏角色与现实中玩家的“反差感”。

比如,用粉红小兔子皮肤的,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是个糙汉大佬;而在游戏里无所不能的强悍帅哥,现实中却是一个啃老宅男。杀很猛的玩家,可能就是个孩子。这种玩家们的反差感,是影片很重要的笑点。

而电影最精彩的高潮戏,也是用游戏逻辑来处理的。

面对设计尚不完全的“肌肉版自己”Dude,盖用上了各种知名IP中的武器,漫威,星战……此时,玩梗的乐趣被放到无限大。

而对游戏与现实世界的态度,更体现出了两部电影的差异。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8)

《头号玩家》以略带老气的、家长式的口吻批判了过于沉溺游戏带来的危险,宣称游戏世界是假的,强调“现实才是真实的”,不要生活在虚拟的幻境中,要去感受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快乐。

而《失控玩家》明显肯定虚拟世界的价值,同时又肯定现实世界,还深信虚拟世界存在真实的生活和人生。尽管,这看起来过于纯真。

NPC成为有意识的AI?存疑

AI产生意识,在科幻电影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但一个游戏里的NPC成为有自我意识的AI,略带新鲜。

影片主角盖取名为Guy,相当于一个男人的名字叫“人”,意味深长,泛指任何普通人。而他的黑人兄弟,名叫Buddy,相当于叫“哥们”,也泛指每一个不起眼的朋友。这极其潦草的名字,预示着其身份的不重要性,非常符合NPC是被消遣的功能性角色。

而当NPC成为有思想有意识的AI,一切都不一样了。

《失控玩家》触及了一些关于AI能否算生命的沉重哲学命题。但显然又诉求不在此,于是呈现的格局很小,所谓自反性也不到位。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9)

有一处非常明显地暴露了这个问题,在影片的结尾。

在所有观众担心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恋爱如何继续时,电影笔锋一转,让盖突然说出,自己就是现实世界男主的一封情书。

演了半天工具人解放、反抗,最后,还真就是个工具了。

游戏世界从最初的打打杀杀、为所欲为,转变为佛系美好的乌托邦;主角从路人甲成为意识觉醒,解放所有人的npc。可到头来最后又告诉女主,他不过是个代码,小姐姐你赶紧去奔现吧。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0)

想到这儿,你就会有点不能忍了。

这一点也是电影让盖这个角色温润化,甚至有点去性别化的原因。

当然,也可以后退一步,认为《失控玩家》只是从AI故事中挑出了最轻省的一种,并且用最轻省的方式讲了出来。

另一个体现轻省的地方,是电影的最大反派,万恶的资本家。

没有什么能比“草根被资本安排—草根压抑—草根逆袭反抗资本家”,来得更爽了。所以,电影能在内地很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

游戏化的电影与电影的游戏化

我们可以借《失控玩家》,稍稍复盘下好莱坞的“影游融合”电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好莱坞一直在探索游改电影里的商机,但始终难以突破票房和口碑双魔咒。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中,好莱坞“影游融合”电影见证了大众文化的审美流变。

在1980年代开启的第一阶段,《匕首 :刺杀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双截龙》等作品出现。此时电子游戏尚未普及,改编也处于实验阶段,基本上属于照搬照抄,电脑特技简陋。《超级马里奥兄弟》票房惨败,不及投资成本一半。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1)

第二阶段,是21世纪伊始,派拉蒙影业出品的游戏改编电影《古墓丽影》拉开了新时代游戏改编电影的大幕。2002年,改编自同名电子游戏的系列电影《生化危机》上映。两部电影的都实现了游戏原作呈现与剧本故事性表达之间的平衡,票房也非常成功。

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后,相当数量的游改电影出现,《寂静岭》《马克思·佩恩》《波斯王子·时之沙》《最终幻想 7 :圣子降临》等等,游戏改编电影慢慢形成潮流。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陷入叙事套路化、同质化的困局。

2016年上映的《魔兽》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文本,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大规模的情怀消费,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远高于北美市场的票房。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2)

但从《魔兽》到《头号玩家》(2019),恰恰出现了一个转折。

首先,是从“粉丝向”到“大众向”。

提供一次属于原生粉丝群体的狂欢,当然不如能吸引其他更广大受众群体,来得更牛。

其次,是从游戏改编到影游融合的思维。

也就是说,以前更重游戏作为电影题材(游戏电影化),现在更重电影创作的游戏思维(电影游戏化)。

《失控玩家》与《头号玩家》一样,虽然并非游改电影,而是原创,但其对各种流行游戏元素的吸收,让好莱坞“影游融合”电影又往前迈了一步。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3)

其实,《失控玩家》尽管艺术质量完全不能与《头号玩家》相比,但《失控玩家》对游戏逻辑的接受比较“全盘化”。

这也是《失控玩家》中所谓的现实世界看着有点笨拙,反而虚拟世界活泼而充满灵气的原因。

《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回答了好莱坞游戏融合电影一直焦虑的大问题——游戏IP(甚至不管什么流行文化的IP),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写进电影里。

游戏的视觉效果和乐趣是有上限的,但电影的疆土如此广阔。

国产电影的“影游融合”现状

回到国产电影。在国产电影中,游改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影游融合”思维的电影同样不多见。

其实,与《失控玩家》非常一致的,《刺杀小说家》也设定了一个获取无数用户信息、掌握商业帝国的反派大boss,同样也是个“万恶资本家”。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4)

不同的是,路阳的底色是暗黑现实主义,他连武侠世界(《绣春刀》系列)都做得像暗黑职场,武士像极了谨小慎微讨生活的职员。于是,他也把一个本可以更宣泄的题材,处理成了一个在社会上层的挑拨之下,底层互害的故事。

整体来说,国产电影的影游融合创作存在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小荧屏、电视剧先行。

与国外以电脑游戏改编电影为主不同,中国的游戏影视改编道路率先从小荧屏入手。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是国内电子游戏改编影视最早的成功案例,此后还有《轩辕剑》《古剑奇谭》《仙剑云之凡》《轩辕剑之汉之云》等等。

第二点,游戏改编电影方面,国产动画电影走得比较靠前。

《洛克王国》《龙之谷》等都是根据热门儿童游戏改编而成,票房表现优异,投资回报比很高。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5)

第三点,是武侠题材为主。国产“影游融合”的电影,基本上都在“借力过去”。

《刺杀小说家》《白蛇2:青蛇劫起》《哪吒重生》,都以古代、历史、魔幻等为基底。

立足当下的找来找去,只能是《微微一笑很倾城》了。

其实,还有一股影游融合的不小支流,进了网络电影里。

比如改编自巨人游戏,陈德森导演,刘宪华、何润东、蒋璐霞主演的《征途》(2020);再如,最近有些热度和口碑的《硬汉枪神》(2021)。

给我推荐一下哪些游戏很火(把游戏IP写进电影的正确方式找到了)(16)

从品质上说,《硬汉枪神》算是“影游融合”的文本。电影比较还原游戏,《绝地求生》《和平精英》之类的玩家观众,观感会愉悦很多。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徐克和周星驰导演,是内地网络电影的给养。魔幻的、嗜血的《征途》和草根气息非常浓厚的《硬汉枪神》,非常明显地对应了前者和后者。

总之,在游改或者说影游融合这条路上,国产电影前路漫漫。个人觉得关键的一点是,既然选择了游戏和电影的融合,人文表达的负担还是要卸一下,先把类型完成度做好,其次再想有所表达,还是要慢慢来。

毕竟观众太需要,像个无脑NPC一样乐一乐了,至少那一刻的快乐是真实的。

【文/洛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