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石榴叔最近特地上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了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

作为一个消费习惯良好的公民,原本觉得这封征信报告应该非常干净,没想到在查询记录里突然冒出来一条“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查询原因是“贷款审批”。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1)

贷款审批是什么意思

业内小伙伴对于“贷款审批”这四个字应该耳熟能详,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的深度普遍不够。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2)

征信报告准确说是我们的个人隐私,即便在央行官网上查询,都要走很多流程,一再确认身份之后,第二天才能看到。

贷款机构想要看到我们个人的征信报告,需要有一个查询的合理理由。

如在银行申请了贷款,那么“贷款审批”四个字就是他们查看我们征信的理由。

顺藤摸瓜,发现和石榴叔有同样困惑的人数量还不少,大家都干了同样一件事,那就是点了微信里的微粒贷。没错,哪怕只是点了一查看额度,不做任何贷款,也会直接留下贷款审批的信报记录。

腾讯的解释是,这是网络自动审批行为。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3)

为什么钱已经还清却被记成“发放贷款5万元”

这是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4)

按照央行的征信报送规则,因为微粒贷属于循环贷款,所以在征信报告中的“发放额度”实际为产品的“授信额度”。

具体体现在征信报告中是“发放X万元”和“余额0元”的信息。在余额为0持续一段时间后,微众银行才会按照人行规定,定期报送“结清”状态。

怎么补救?

上了央行征信是,没办法删除的,但是微粒贷是可以关闭的。关注“微粒贷”,留言“关闭”,接下来按照提示操作就OK。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5)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6)

多这么一条信用记录会影响贷款吗?

为了石榴叔特别咨询了业内人士,得到的答复是影响肯定有。

没有无缘无故的记录,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查询,一定是银行的业务需要,比如你向他们贷款了,他们要考核你是不是有能力偿还,会不会赖账。

一个月查了征信几十次(征信多了条记录)(7)

每家银行其实都有自己对信用评价体系的理解和标准,超过一定次数和金额,往往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在你的征信报告里看到多条银行的查询记录或者审批,可是又没有贷款记录,客户经理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些银行都不下款,又或者,为什么要向这么多家银行申请贷款呢?

有些银行会注意到你有小额贷款的记录。一般情况下,小贷利息比银行高不少,但条件相对宽松,说明你不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比较缺钱,风险较大。

总结

1、蚂蚁花呗对接是芝麻信用不假,但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现在已经和芝麻信用对接,所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欠马爸爸的钱后果很严重。

2、借呗,注意,是借呗,对接的是阿里小贷,之前谣传说是上报央行个人征信是有概率的,石榴叔为此特别咨询了支付宝的客服,得到的答复是目前不分买家借呗和卖家借呗,全部都要上征信了!借呗的个人消费合同放款方是重庆阿里小贷公司,而网商贷的放款方则是浙江网商银行。

3、苏宁的任性付属于消费金融公司,是要上央行个人征信的,哪怕你买瓶矿泉水(刚看到一条微博,一个姑娘3个月有170条记录,我就想知道她买了啥,如此任性)。

4、微粒贷就不说了,没有借钱需求,千万不要好奇,手贱去点,后果自负。

5、京东白条分两类,如果在京东商城消费,那是不上征信的,但如果用白条旅游、装修、租房,那对不起,一条不漏的计入个人征信。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石榴叔的建议是,仔细阅读借款协议,一遍不够,那就来两遍,所有的答案都在里面。

有时候吧,千万不要抱着不借白不借的心态,去解读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也不要把银行审核征信想的过于简单,网上很多都是推测,不是从业人员很难知道黑色沙盒里究竟是怎么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