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又名怪柳,在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种植,耐旱抗碱,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极耐刈割。堆子梁镇是西北少有的大面积分布红柳的地区之一,镇域及周边红柳分布面积达2.4万亩,红柳产业基础雄厚。

沙柳经济怎么样?治了风沙富了民(1)

近年来,该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红柳加工、柳编工艺品等生态产业,统筹谋划打造西北唯一的特色“红柳小镇”,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小小红柳签,剪出千万规模产业链

“不到回民街等于没来过西安,到了回民街不吃红柳烤肉也等于白来”,而这香喷喷的红柳烤肉与众不同的关键就在于——红柳,这个生长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固沙英雄。

“西安回民街用的红柳签80%都是我们生产的,按照往年经验,市场好的时候,我们的生产规模年收入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位于该镇的定边县红运兴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鹏春介绍道。

沙柳经济怎么样?治了风沙富了民(2)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具有扶贫公益性的企业。近年来帮助当地周边群众2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而这些人,基本全是年龄大且劳动力不强的,其中就有脱贫户5人、残疾人3人;带动上游从事红柳种植、剪红柳的群众有200户左右,每户年均增收2.5万元以上。

“工人工资人均能达到每月5500元,部分技术好的能拿到7000元每月”,该公司负责人罗鹏春继续讲到。

沙柳经济怎么样?治了风沙富了民(3)

为了帮助该红柳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堆子梁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税务、银行等部门,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当好“店小二”,全力支持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税收减免等事项,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好的经营发展。

传承手艺人,小柳条编出美好新生活

在堆子梁镇仓房梁村,村支书朱红斌正坐在门前认真编织着柳框,准备拿到集市上售卖。过去受经济条件限制,生活物资短缺,村民就发挥柳编技能增加收入。据悉,当地60%的中老年人都具备基本的柳编技能。

沙柳经济怎么样?治了风沙富了民(4)

该镇每年利用消费扶贫月,发动四支队伍购买群众柳编产品,有柳框、果盘等生活用品,也有花瓶、葫芦、小孩玩具等工艺品,做工精细,广受好评。目前,该镇正积极支持返乡大学生电商创业,搭建网售平台,将柳编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打开销路,促进村民增收。

沙柳经济怎么样?治了风沙富了民(5)

“这几年,我们定期组织大小规模的柳编培训6批次2000余人次,既是保护传承柳编工艺,也是劳动技能培训,现在已经帮助2人到柳编工厂稳定就业,灵活从业柳编的有30余人”堆子梁镇妇联主席赵春霞介绍道。

“红柳小镇”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年以来,堆子梁镇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编制出全镇及各行政村“十四五”规划,启动“红柳小镇”项目建设,打造西北地区唯一融合红柳生态产业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红柳小镇”。

该项目设计总投资847万元,目前一期项目300万元投资已落地启动建设,初步建设占地约3000㎡的红柳加工厂1座、300㎡的红柳文化展厅1处。此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整合壮大该镇红柳加工产业,形成集加工、包装、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直接、间接带动当地数百人实现就业,同时将按照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收益分红,发挥带贫益贫作用。

发展红柳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也是该镇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小小红柳,在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正在逐步成为群众发家致富、乡村实现振兴的最大功臣。

通讯员 牛大宇

责编 杜倩

审核 陈殿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