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第一次听到“浩罕国”都是因为清末在新疆爆发的“阿古柏之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浩罕国不仅企图吞并新疆,还曾逼道光皇帝签下了清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浩罕国地处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西汉时期,这里是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到了盛唐时代,又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和蒙古都曾对费尔干纳实行过直接的统治。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

​18世纪上半叶,浩罕国之所以能在中亚崛起,一方面是蒙古人在中亚统治力量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大清帝国和沙俄势力在往中亚延伸时,给了浩罕国浑水摸鱼的机会。

蒙古人虽然凭借强大的武力建立了伟大的蒙古帝国,但游牧民族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却让帝国在成吉思汗死后几乎瞬间解体。到了十八世纪,无休无尽的内讧已经让昔日的大帝国分裂为若干小部落。

15世纪时,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乌兹别克民族在昔班尼汗的率领下攻入撒马尔罕,灭亡了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并建立了著名的布哈拉汗国。到了18世纪,随着布哈拉汗国国力衰退,乌兹别克的明格部迅速崛起,建立了“浩罕国”。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

​训练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一个国家得以崛起的必修课,然而这对于浩罕国而言却是一门选修课,因为他的两个主要敌人都被沙俄和大清给打败了。

准噶尔蒙古部向东扩张遭遇挫败后,进而将兵锋转向西面的中亚地区。在准噶尔部一系列的军事打击下,浩罕国最终称臣,并送长子为质。随着在与清王朝的对抗中接连失败,准噶尔对中亚的控制也逐渐削弱。浩罕国趁机摆脱了准噶尔部的统治,开始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之中。

除了准噶尔,浩罕国在中亚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哈萨克。为了遏制准噶尔在中亚的扩张,沙俄刻意扶植了哈萨克。不过沙俄的目的在于控制中亚,准噶尔被大清帝国灭亡后,哈萨克并没有走向强大,反而被分解为若干个小部落。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

​分散意味着弱小,沙俄还没来得及将哈萨克逐个击破,浩罕国却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迫使哈萨克诸部称臣入贡。这就是沙俄为什么刚一在中亚站稳脚跟就急于灭亡浩罕国的原因。

虽然不善战,但由于地处中国、印度和俄国三国贸易的交汇处,浩罕国商业非常发达。沙俄和大清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中,双方都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而善于经商的浩罕国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砺就成了区域性大国,过渡膨胀对于浩罕国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浩罕国最猖狂时公然对外声称“四十个回兵抵不上一个安集延(浩罕国主要城市)”,坊间还流传另一种说法是一百个回兵。不管一个安集延骑兵能敌多少个回兵,浩罕国的骄横可见一斑。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

​浩罕国与新疆毗邻,两地百姓在宗教和语言上又相同,军事上的自大让其很快产生了觊觎新疆的念头。浩罕国收留了乾隆统一天山南北时流亡中亚的和卓后裔,不断派其回国作乱,最著名的就是发生在嘉庆二十五年的“张格尔之乱”。

浩罕国三番五次骚扰新疆,清政府不得不在新疆驻扎大量部队。道光时期,新疆的军费已让帝国感受到了压力,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必须要给浩罕国以颜色看看。可是清军大军一至,浩罕国军队立刻躲回中亚。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

​清朝虽然在军事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但从内地调兵入新疆已让国库捉襟见肘,如果要穿越中亚茫茫戈壁直捣浩罕国都,且不论胜负如何,一次用兵的花费至少要两三千万两白银,而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三千万两。

清政府到了太平天国之乱时才学会收“厘金税”,即商业税,又加之康熙早已定下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祖制,这场仗是道光皇帝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的。

最终道光皇帝被迫与昔日的属国和谈,要求浩罕国不再骚扰边境。作为补偿,清朝准许浩罕国在新疆管理中亚商人,并有权向其征税。

清朝为什么不向中亚扩张呢(西域小国逼清朝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6)

​​道光最终以损失几百两白银的代价,暂时换取了边疆的稳定,但却助长了浩罕国的贪婪,为日后阿古柏入侵新疆埋下祸根。因此很多学者将道光与浩罕的和谈定性之为大清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