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在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2)

2018年12月,汉正街商户郑举选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图为长江日报记者专访郑举选。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敢为人先: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巨幕拉开。

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时期,武汉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探索出不少经验,城市试出了生机,企业试出了活力,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一时间,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进程势不可挡。

武汉首家股份制企业挂牌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3)

1992年11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个市民在江汉路武汉证券公司门前购买武商股票时,用“大哥大”传递信息。当天,武汉商场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在深圳上市的第一家异地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商业股。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1986年12月25日,武汉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武汉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当时,武商集团“出世”不久就碰上“姓社姓资”这场关系股份制生死存亡的大争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途中他多次发表谈话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次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武汉。邓小平虽只在武昌火车站停留了29分钟,但一番叮嘱吹起了浩荡的改革春风,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和湖北省、武汉市党政负责人漫步月台交谈,他针对姓“社”姓“资”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著名论断,谆谆告诫要加快各项改革的步伐。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时任武商集团董事长的毛冬声,在全国商业尚未有先例的情况下敏锐地试行股份制。

中国商业第一股上市

1992年11月20日,鄂武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商业第一股”,引领中国商界改革大潮。“股份热”迅猛席卷全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活力。”武商集团党委副书记吴海芳说,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百年以来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进行了集中展现,是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吴海芳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武汉走在前列,成为全国的风向标。当下,武商集团上上下下掀起了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再次重温武商股改的那段历史,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信心和决心。立功新时代,惟有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的精神,担当作为、埋头苦干。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就是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闯别人不敢闯的关。20世纪90年代下海创业的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对此感受颇深。他说,企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深厚养分,刚组织学习了“十个坚持”,尤其要求员工对“坚持开拓创新”学而践悟。企业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如今,民营企业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依迅作为北斗数字化赋能者,未来也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 从计划到市场,从高度集中到充满活力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4)

如今的汉正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正在成为一个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融合的时尚创意商业街区。

站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牌坊下,汉正街武汉品牌广场商会副秘书长张磊告诉记者:“我的父辈就是在这里‘打货’,我们在岔路口,选择走出了自己的路。”

改革之初,当汉正街这条百年老街上出现小摊时,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市场经济究竟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上。

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才看得更加清楚,才更加具有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伟力。1979年9月,市政府同意在汉正街率先试点发展个体经济,鼓励个体工商户到汉正街经营小商品。

汉正街恢复开放小商品市场

“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汉正街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我和我的父辈,切切实实感受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张磊回忆,父辈们“挖地脑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肯吃苦、敢拼搏的劲头,在汉正街慢慢拥有了自己的天地。

全会公报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汉正街恢复开放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全国率先将个体私营经济推上中国经济舞台,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进程。

接手父亲的生意后,张磊继续锐意进取,发展电商经济。他说,汉正街的发展历程,正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例。作为新一代汉正街人,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自觉肩负起市场加速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汉正街商户郑举选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郑举选受邀参加庆祝大会。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的称号,称其为“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

“改革开放改变了汉正街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郑举选说,当年,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拿到个体工商执照的103个沿街摆摊小商户之一。第一次拿证后摆摊,他做生意都有底气了。改革开放让他从无路可走的盲人,变成了可以养活家人的生意人。

郑举选说,40多年前,汉正街成为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的风向标;未来,汉正街人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精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书写新的改革篇章。

中国第一根光纤在汉诞生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5)

长飞光纤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与光缆供应商,生产的一根细如头发丝的光纤,能容纳135亿人同时通话。图为长飞光纤拉丝车间工人正在进行大型预制棒高温拉丝。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没有路,就闯出一条路! 在长江以南,对科技创新的探索,也正在进行。

1976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旁的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彼时,国外技术基本无法借鉴,研制光纤全靠自己摸索。

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零的突破。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11月15日,在东湖湖畔的家中,“中国光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仍在通过互联网了解科技前沿,他说,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正是源于我们的道路自信和道路选择。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当初赵梓森拉出第一根光纤的地方,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6)

位于光谷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如今,这片土地上,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启动建设,武汉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烽火通信党委书记、光通信专家何建明认为,立功新时代,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烽火通信将锚定武汉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科技为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从一束光开创科技自立自强之路)(7)

原武汉柴油机厂副厂长陈昌池保存的洋厂长格里希照片。照片背后写着:格里希离任后,第一次回厂,久别重逢,有叙说不完的心里话。1988年4月5日。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翻拍

11月16日至17日,2021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武汉启幕。自2001年首次创办以来,历届华创会共邀请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侨商等代表2万余人次参会,主会场签约引进项目2500多个。

过去一年多以来,疫后重振的武汉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争相考察、投资的热土,也不乏有海外英才在此开创事业。武汉正在建设面向全球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聘请“洋厂长”开全国先河

“在30多年前,外国人在国内工作,还是件稀奇事。”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涂文学说,正如全会公报所总结的,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召开职工代表会议,正式聘请联邦德国65岁退休专家格里希为厂长。格里希成为中国国营企业第一位“洋厂长”。

聘请外国人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厂当厂长,这在1980年代是一段破冰之旅。格里希上任后,大胆改革,在武柴的改革创新与治理中,形成了格里希治厂之道,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柴油机产量较大增长,柴油机出口到东南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

格里希作为中国国营企业第一位“洋厂长”,其意义已超越了企业经营管理、而显示出中国大胆开放,学习和吸收西方乃至世界先进文明的胸襟和姿态。

继格里希之后,武汉又多次聘请外国专家来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涂文学介绍,澳大利亚退休专家肯·海斯曾承包经营武汉市长虹模具厂模架分厂,是第一个在我国承包企业的外国专家,联邦德国专家皮希勒受聘担任武汉市东风皮鞋厂厂长。

多项创新举措全国第一

翻开武汉改革开放史的卷轴,“洋厂长”聘任只算是其间的“一小步”,武汉在国内率先成立科学技术服务公司、举办全国第一个技术交易会、成立全国第一家技术市场、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一个个创新举措,印下了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前行的一个个脚印。

在这个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最初只有11位留学归国人员,到如今已吸引近2000人。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人数20年增长了近200倍。”光谷金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宝贵实践和精神财富,将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我们将持续扩大创业‘朋友圈’,助推光谷高科技创新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周蕾 詹鸥)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