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玉新
1931年盛夏的天津,钟石根、费穆、贺孟斧、冯紫墀四人常聚在一起谈论文艺与电影,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天津华北电影公司翻译字幕,是中国最早的字幕组。出于对电影的喜爱,他们不仅研究电影的拍摄手法,琢磨摄影机的技术问题,还常常分析研究电影的情节设置和艺术风格。几个人都胸怀大志,贺孟斧就曾经说过:“要是我们有好莱坞的物质条件,我绝对有把握制造出世界第一流的好片子,成为第一流的大导演,可是,今天好莱坞大多数的出品,都是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我们就没法实现了。”他们每次都要吃西瓜消暑,当四人决定组成电影创作团队时,便给这个组合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西瓜团。
费穆于1933年完成的电影处女作《城市之夜》,小说原作者是钟石根,编剧贺孟斧和冯紫墀,可以说是西瓜团的集体亮相。
(阮玲玉)
……………… ………………
罗明佑为了积极配合当时政府的“新生活运动”策划筹拍了《天伦》《国风》等影片。罗明佑亲自担任《国风》的编剧,而且与朱石麟联名导演了《国风》,又与费穆联名导演了《天伦》。《天伦》虽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峰,但它未获得票房方面的成功,并不受观众的欢迎。
1941年,费穆为中美两国第一次合作拍摄的影片《世界儿女》写了剧本;随后,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瑞德宝、梁连柱合作,拍摄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7月,日本当局接管上海租界电影业,成立了汪伪控制的“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费穆愤然退出电影界,加入天风剧团,开始话剧创作。1945年夏,山河光复,上海各界筹备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组织艺术公演演出委员会,推举杜月笙主持公演,费穆担任演出委员会委员兼演出组副组长。梅兰芳决定重返舞台,费穆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抒情散文,他把京剧比喻为“中国画”,赞美这两门国之瑰宝有异曲同工之妙,赞梅兰芳是傲霜斗雪、艳丽绝代的梅花。1945年10月11日晚上8时30分,上海市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在兰心大戏院举行艺术公演。深夜时分,梅兰芳登场亮相,演出达到高潮。1947年,费穆执导了由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
1948年,费穆执导了由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主演的剧情片《小城之春》,因为自幼喜爱读书,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非常痴迷,成年后酷爱京剧,同时多年浸淫在好莱坞电影之中,东西方的文化在他的内心交融碰撞,形成了既有探索性,又蕴藉隽永、委婉含蓄、热情内敛的风格,将写意特色蕴藏在其写实形式之中。《小城之春》于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2005年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费穆对中国电影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对电影技、艺的探索,为电影的电影化作出了先锋性的贡献。他对蒙太奇的探索与运用,使他和中国所有的导演们有所不同。
1949年5月,费穆南下香港。翌年,他来过北京,却受到令人难堪的待遇,江青要求他写一份检查,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检查应该怎么写,只好又回到香港。他与朋友合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了影片《江湖儿女》,但影片尚未拍完,他便因心脏病突发于1951年1月31辞世,享年45岁。
(小城之春)
……………… ………………
除费穆之外,西瓜团的另外三名成员,钟石根、贺孟斧、冯紫墀在电影业也各有成就。
贺孟斧(1911—1945),湖南长沙人,生长于北京,1928年秋考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他经常在《大公报》《北平晨报》上发表文章,靠微少的稿费维持生活。1931年春,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结束他的戏剧学习生活,到华北电影公司作编译工作。1933年秋,联华影业由朱石麟负责,筹拍由钟石根编剧、朱石麟导演的新片《归来》。贺孟斧也被调到上海协助工作,任务是修改剧本,分镜头并担任部分导演工作。但最终“联华六厂”未能成立,贺孟斧又被调总公司任编译部主任。1934年,贺孟斧与钟石根合作创作电影剧本《人生》《天伦》,成为费穆电影的主要编剧合作者。贺孟斧还编剧和执导了《联华交响曲:月夜小景》,与朱石麟联合创作了剧本《青春》。学界公认贺孟斧是最早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介绍到我国的人(之一),他翻译和出版了斯氏巨著中的《我底艺术生活(上)》、美国诺立斯•霍顿的《苏联演剧方法论》以及《近代戏剧艺术》,翻译了在美国连演了十一年之久,风靡一时,打破续演记录的名剧《烟草路》。
……………… ………………
小说家钟石根是贺孟斧的搭档。他写过一篇小说《人道》,也在1932年由联华影业公司一厂拍摄成电影(编剧金擎宇,卜万苍导演)。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发生在天津的故事。出身于北方农村富农家庭的赵民杰,从农村到天津念大学后,沾染了城市奢侈逸乐的习气,不顾家乡有妻,与洋行买办的女儿柳惜衣恋爱。后来家乡遇到严重旱灾,虽然赵民杰已走出校门有了收入颇丰的工作,但因正为与柳惜衣结婚做准备,所以也不寄钱回家,结果就在他举行婚礼的当天,他的父亲饿死了。有意味的是,后来柳惜衣的父亲在临终之前,捐了一笔遗产给赈灾会。柳惜衣与赵民杰婚后又另觅新欢,赵民杰愤而回故乡,可他的糟糠之妻也在灾难中死去。
《人道》引起大范围争议。主流社会认为影片显示了人性,宣扬了中国传统道德,在许世英、熊希龄等人的促使下,教育部以影片有益于世道人心而予以嘉奖;而左翼人士则对影片予以痛批,上海《民报》副刊《电影与戏剧》,《晨报》副刊《每日电影》发表了不少批评文章,认为影片掩盖了真实的社会矛盾,不利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张爱玲也谈到过这部影片,认为影片的主题是“描写农村的纯洁怎样为都市的罪恶所玷污”。1937年,民新影片公司又将《人道》重新搬上了银幕。
在电影《天伦》中,钟石根写了一首歌词《天伦歌》,由著名作曲家黄自谱曲,后来被流传下来。“……白云悠悠,江水东流。小鸟归去已无巢,儿欲归去已无舟,何处觅源头?何处觅源头……奋起啊,孤儿,警醒吧!迷途的羔羊。收拾起痛苦的呻吟,献出你赤子的心情……”
……………… ………………
贺孟斧的另一个搭档叫沈浮,后来也成为电影业举足轻重的人物。沈浮(1905—1994),原名沈吉安,出生在天津一个码头工人家庭,小学没毕业就退学到一家照相馆当学徒,不过这倒让他如鱼得水,正好利用工作之便偷学摄影技术。1924年,沈浮考入天津影片公司,又转到了渤海影片公司,不久编导并演出了喜剧短片《大皮包》,这是天津最早的电影之一。沈浮也去了上海,进了联华影业公司,1936年,沈浮写成《冷月狼烟录》电影故事,由费穆改编成电影《狼山喋血记》。这也是江青以蓝苹的艺名在上海混迹时,所出演的影片中最有戏份的一部。后来沈浮编导了《无愁君子》《联华交响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等影片,编辑《联华画报》。后来,他拍出了《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杰作,并参与过《乌鸦与麻雀》的编剧。
……………… ………………
西瓜团还有一个人,叫冯紫墀(1901—1980),天津人,在南开大学毕业后任河北省立一中(今天津三中)教师。1929年加入华北电影公司,做过平安电影院院务主任、公司总管理处英文秘书兼编译。华北电影公司迁往上海后,冯紫墀是唯一留在天津的。故土难离的他仍钟情于电影业,继续开办电影院,任河北电影院经理,又与他人合伙经营了“大观园”“小梨园”两个曲艺园子。冯紫墀与电影圈的人关系密切,1936年,影星周旋、严华夫妇来天津旅行结婚,特意拜访冯紫墀,被光明电影院挽留一周,每日电影开演前加唱流行歌曲《四季歌》,轰动津城。抗战胜利后,冯紫墀组建励华影艺社,请北平电影厂代拍了由谢添、白光、董淑敏等主演的影片《十三号凶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