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漯河市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内,它始建于1959年,其中有170多位在抗日战争及解放郾城战役中牺牲的英烈在此长眠。

庄严肃穆是烈士陵园的“代名词”,悲痛欲绝是此处的“歌颂乐”,如果能细心观察的话,常可以见到一位男子风雨不改的在此扫墓祭奠,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这一举动已经足足坚持了64年。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

图1

坟墓里躺着的人名为景宝玲,是为国牺牲的战士,也是该男子未过门的妻子,早在64年前,景宝玲与该男子私定终生,约定携手共度余生。可天不遂人愿,就在该男子掰着手指等待婚期来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景宝玲在一次为国战斗中不幸牺牲,只有烈士二字留给在风中萧瑟的男子。

于是,该男子为不让坟墓里的景宝玲孤单,不顾家人朋友的劝告,独身一人守候其坟墓足足64年。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2)

图2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爱情力量的伟大,它如天上星辰亘古长明,又如黄河滔滔奔流不息。而我们今天要讲的除了爱情外,还有同样伟大的“亲情”……

什么东西能让人苦寻64年?

2019年9月4号,河南省漯河市烈士陵园内,一位花甲老人跪倒在景宝玲坟墓前,身体颤抖、言语伤感哭道:“姐啊,我的姐姐,我的姐姐……”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3)

悲凉的声音贯彻整个烈士陵园,直让闻者伤心。老者名为景宝龙,是景宝玲的弟弟,而他之所以如此大哭,并不是简单诉说思念之情,更多的是宣泄那长达64年的寻亲之路。

景宝龙比景宝玲小整整11岁,在1995年景宝玲牺牲的时候景宝龙尚未成年,当景家得知景宝玲牺牲的时候,全家人陷入了昏暗的深渊,景母郁郁寡欢,不久后便撒手西去,景父整日以泪洗面,再也无心打理生意,而景母在弥留之际,将一个重任交给了景宝龙,那就是找到景宝玲。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4)

图4

景宝龙的哭声好像“惊动”了他的“准姐夫”,景宝玲的未婚夫也踉跄的闻声而来,景宝玲的未婚夫名为张辉,彼时已是古稀之岁,两人一见面就认出了彼此,两人相拥在一起,声泪俱下,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

景宝龙祭奠完景宝玲后随张辉去了他的住处,景宝龙看着屋里的陈设,只有几个柜子,一张单人床,还有放在柜子上擦的一尘不染的景宝玲遗照,景宝龙貌似想到了什么,“您一直没有成家吗?”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5)

图5

“没有,我放心不下你姐”,张辉平淡的语气中带着倔强。

“那您怎么不通知我家人一声啊?我们足足找了64年。”

“不是没有想过通知,可实在是联系不上”,张辉解释道,随后长叹一声,将60多年来的来龙去脉说给了景宝龙……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6)

图6

1955年3月,当时的景宝玲已经在部队里工作了2年多时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救援在前线负伤的战士,而在工作的数年时间里,她凭借着在大学里学习的医术,救下数百名前线战士,同时也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而部队里的战友也都喜欢这个来自大学的可爱妹妹,熟络之后,战友们都知道景宝玲就要结婚了,经常会跟景宝玲打趣:“准备在之后生几个孩子”。而景宝玲则会轻啐一声,红着脸跑掉。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7)

图7

此情此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少有的温馨画面,而那个年代更多的是子弹横飞,匪徒横行,百姓挥汗的画面,也正是如此,景宝玲也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不幸牺牲。

景宝玲牺牲后,其所属部队的领导第一时间安排人手通知到了张辉,那日,张辉站在斜阳之下,手中紧紧攥着宣告景宝玲死亡的通知书,他恍惚了很久,直到有人叫他,张辉才回过神来,然后疯了一般冲到了景宝玲的部队。

景宝玲的遗体先是被埋在漯河市郾城区的山丘上,后来兴建漯河市烈士陵园,其遗体又转移到了陵园之内。在此期间,张辉多次尝试联系景宝玲家中之人,甚至亲自远赴江西,可都找不到景家人,后来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景家人已经搬家了,具体生活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8)

图8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民的身份信息相对不完善,而且百姓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停留在写信的境况,所以说,想找到一个人具体在哪里,几乎等同于大海捞针。

张辉联系不到景宝玲的家里人,心中虽然焦急,但也无可奈何,他只盼着通过国家的力量能有一天找到景宝玲的家人,可没想到的是,这一盼就是64年。

在此之间,张辉多次被家人催着相亲,可都被张辉断然拒绝,就连国家授予他的高官任职都被他拒绝,他一心只想陪在景宝玲的“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的变成了独身一人。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9)

图9

“那我姐姐到底怎么牺牲的,你知道吗”,时间回到2019年,景宝龙问张辉,想知道景宝玲是如何牺牲的。

“我只知道她是在执行一项绝密行动中牺牲,剩下的就不知道了。”张辉回答道。

景宝龙点头,他在接到姐姐的时候也尝试问过解放军同样的问题,也收到了同样的回答。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0)

图10

之后,景宝龙和张辉又交流了很久,临走之前,景宝龙询问是否可以将景宝玲的坟墓迁回老家,以完成父母的临终嘱托,而张辉则表示同意,不过他还表示,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批。

景宝龙走后,张辉的简易小屋又重归宁静,张辉坐在椅子上心绪万千,这次虽然找到了景宝玲的家人,可又再次将他往日的伤疤揭开了,让他的思绪又飞回到了那与景宝玲初次相识的战地医院……

什么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1952年7月,河南省战地医院。“别乱动,再乱动我的针就不知道扎到哪了啊”,彼时还是小姑娘的景宝玲对病床上的男子说道。

病床上的男子就是张辉,他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受伤,被战友送到了战地医院,也正是这个时候,张辉认识了景宝玲。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1)

图11

那时候的景宝玲刚从大学出来,脸上还挂着稚嫩,眼神中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调皮霸道。

张辉在战地医院足足休养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都是景宝玲看护,两人都喜欢聊天,张辉诉说部队里的种种,景宝玲笑谈学校里的奇闻。于是,两人常常一起天马行空的畅谈人生。也就是这样,两人暗生情愫,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爱意。

张辉痊愈后,被所属部队即刻召回。景宝玲虽暗含不舍,但也无能为力。离别时,两人约定保持书信来往。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2)

图12

就这样,张辉和景宝玲虽身处异地,但也没有断开联系,频繁的书信往来使得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确定男女朋友关系的同时还确定了结婚的日期。

1953年,张辉自知婚姻大事非两人之事,特请假去看望了景宝玲的父母,景家人早就知道张辉的存在,只不过都是在书信之中,这次见面以后,景家人都非常看好张辉的为人,认为可以放心将景宝玲交给张辉。

能得到景家人的肯定,张辉心情同样欢喜,他写信告诉景宝玲内心对于结婚的迫切想法,而景宝玲还是回信表示自己在执行机密任务,等国家彻底稳定了,就是结婚的日子。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3)

图13

恰逢此时,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出台,国家的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好事登上报纸,张辉和景宝玲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除了庆祝国家日益壮大,还欢喜着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最终还是降临到了两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身上,留给张辉的只有一纸死亡通知。

“情”之一字不过寥寥数笔,可从古至今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而张辉解读这个情字已经数十年了。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4)

图14

同样被困在“情”字里面的还有景宝龙,他在祭奠完姐姐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他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一幕幕的往事如潮水般侵蚀而来。

这是景母在景宝玲牺牲后,一遍又一遍对景宝龙念叨的过往,是景宝玲小时候的“碎片”……

时代创造英雄

1932年,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内传来了阵阵笑声,伴随着笑声的还有几声婴儿的啼哭。

婴儿正是景宝玲,她的降生为景家人平添了许多乐趣。景宝玲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学什么都比同龄孩子学得快,景宝玲的父母自然也看出了景宝玲的天分,千方百计地把景宝玲送进了学校。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5)

图15

要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的国民还存在封建社会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对于景宝玲父母的做法,很多人街坊邻居都不赞同。

好在景宝玲非常争气,上学期间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整个学校乃至全县城都小有名气。

不仅如此,景宝玲也非常懂得体贴父母,在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做家务、下地务农,再到后来景宝龙出生,11岁的景宝玲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让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去赚钱。可以说,景宝龙是由景宝玲带大的,直到景宝玲上了大学以后,她不得不远走他乡,才暂时告别了父母和弟弟。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6)

图16

1949年,景宝玲考上全国有名的西北军医大学的消息震动整个县城,很多百姓慕名而来,想一睹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也有很多街坊四邻送来鸡蛋、红糖让景宝玲临行时带着。

值得一提的是,景宝玲之所以报考军医,除了想报效祖国外,还有就是村子的医疗条件过于落后,很多村民乃至她祖父都身患顽疾,久治不愈,所以她想亲自改变这一现状。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7)

图17

景宝玲上大学后,彻底放开了手脚,因为她知道疾病是不等人的,她常常学习到深夜,以求能快点学习到知识。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景宝玲通过自己的天分与努力,获得了很多医学方面的证书,甚至有的问题点,老师都需要请教景宝玲。

大学期间,景宝玲接触到了很多怀揣梦想的青年,而他们大多数都是以报效祖国为目的,以当兵入伍为志愿,景宝玲也被他们的豪言壮语所感染,认为入伍才是自己的出路。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8)

图18

景宝玲的这一决定让其父母很是担忧,他们当然希望景宝玲能报效祖国,助力建设,可他们更希望景宝玲能在家乡谋生,这样守在身边也能放心。

景宝玲的父母有这样的希望是有原因的,他们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见证了太多战乱纷飞、生死离别,为人父母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这无可厚非。

可“好男儿志在四方”,景宝玲并没有听取其父母的意见,她还是在毕业后就申请了入伍,并在河南省漯河市一五七战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给初恋扫墓(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19)

图19

为国争光不分职位高低,景宝玲任职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听从指挥安排,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将许多革命战士从阎王手中拉了回来,其中就包括张辉。

景宝玲这样的表现自然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多次沟通下,景宝玲加入了一项绝密行动,并在为此奋斗时不幸牺牲,年仅23岁。

结语

在景宝玲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爱情,它如清风明月,拂满人心。

看到了亲情,它如巍峨高山,坚定信仰。

看到了爱国,它如烈日当空,照耀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