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1)

投身军旅,常引用的诗中,岑参和高适的最多。他俩均以奇绝著称,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边塞诗人。他俩人的诗风格相近,都以“风骨”著称,组合名为“高岑”。

然而,诗风相似命不同,高适中年逆袭,用十几年光阴,从无名草根变成侯爷,极尽风光。而他岑参,家族荣光不复,两度出塞壮志未酬。一生行旅,老是走在无望的路上,直至客死异乡的成都……

出身名门俊逸郎

“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岑参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在他出生之前的近百年间,家族先后出过3位宰相,曾祖、伯祖、伯父都因文墨不凡而名动朝野。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父岑长倩相高宗,伯父岑羲相睿宗。

一门三相,堪称奇事。

可惜,这样的家族声望未能惠及到岑参本人。虽为相门子,可在他出生前,家族已惨遭巨变。

691年,岑长倩因为反对册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则天,被罢相。而后,远征吐蕃,未达前线就被召回下狱。酷吏来俊臣诬陷其谋反而被害,五子同赐死。

713年,岑羲在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站错了队。玄宗继位后,岑羲伏诛,岑氏亲族数十人被流放。

岑氏一门,家道中衰,一落千丈。

这样的大盛大衰,平常人家不能想象。

唐开元三年(715年),岑参出生于河南仙州。他的父亲岑植曾作过仙(今河南许昌附近)、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幼年丧父,家境日渐贫困,岑参跟着一个哥哥上学读书。但岑参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还特别爱学习。5岁读书,9岁属文,遍读了经史。

岑参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岑况是家里的扛把子。所以,少年时代的岑参还可以做自己。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15岁的岑参开始隐居,比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在嵩阳山隐居的日子里,阴雨天便在家看书撰文,天气好的时候就出门游玩。

陶行知有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隐居了四五年的岑参,眼看到了及冠之年,于是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20岁的他前往长安求官。拜谒高官贵族、几次献书给皇帝,尽管才情过人,却苦于没有人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年少的岑参也很随性,便就暂时作罢。

23岁的他回到家中,娶了一妻。婚后半年,便离家云游。几年之间,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行千里路,写万卷诗,脚步不止,笔耕不辍。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2)

逐梦投身边塞去

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

天宝三载(744年),经过近十年奔走漫游,年已三十岁的岑参登进士第,终于当上了官,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供职于太子办公室下辖的卫队,管理兵仪、武器仓库。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虽是从八品的小官,但岑参满怀信心,只要我好好干一定能有出头之日。但是在朝中当官不是那么好混的,何况是个微官冷职,想要被皇帝发现赏识太难了。

岑参内心深处是有思想大“包袱”的,因为祖上曾经辉煌过,所以对曾经的荣光更热忱殷勤。

安逸、乏味的生活持续了四年,岑参觉得不堪忍受:“大丈夫者,文当治国安邦,武当上马杀敌。”

一日,在宫庭大门外,岑参见三十多人的队伍走过,个个鲜衣怒马,当中簇拥的一员大将姿容俊美,风度翩翩,且威风八面。

岑参问身边的武就:“此何人也,如此威风、帅气?”

这武就长岑参6岁,是和岑参同年中的进士,官职是佐宫卫。虽然两人官职差不多,但由于武就的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对政事了解得自然多些。

武就道,“这是高仙芝,他本高句丽人,不仅长得帅,而且善骑射会打仗,20岁就当上将军了……”

岑参不再言语,但暗自忖度:“我岑参也要当这样的人,非如此,不能光耀我岑家门楣。”

可能武就也怀如此心思,不久便请调到了高仙芝的帐下。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娘的,在朝中混不出来那就去边关,去真正的战场去,“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当时又是繁荣盛世,带着对功名的满腔热忱,对自己到边塞戎马生涯的无限自信,749年岑参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谋了个掌书记的职务。

掌书记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其人员主要来自科举出身者、地方官和知名文士,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文职僚佐。掌书记多迁转为节度副使、节度判官甚至是节度使,其命运通常与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这里如果干得好,晋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安西四镇,即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碎叶(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

出长安,入戈壁,走进荒凉,还是荒凉。

因为向往,所以不觉得路远,去的脚步飞快“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再往前就要进入无人区了,这里没有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有的是西北大漠的枯草沙碛,冷月残雪,但是不能泄气啊,“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哪怕荒僻苦寒,我只一心忠诚报国。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3)

不知走了多少天,人马俱疲的他来到了龟兹,塔克拉马干沙漠北缘一个不知名的小镇。

一座孤独的小镇,一家孤独的客栈,一株孤独的胡杨。

胡杨立在客栈门前,睥睨着南边无尽沙漠。

小镇上只有三五户人家,在风沙中,度着艰辛的岁月,他们唯一珍贵之物,就是水井。

岑参正在饮着他的两匹马。

“闪开,闪开!”

“军爷,我这就走,就走。”

最先看到水井的军士驱赶着岑参,岑参见军卒无礼,倒也不生气,正要骑上马离去,却听有人喝止:“虽有军务在身,亦不得无礼。”

岑参扭头看去,说话者是个年轻人,也在马上,虽也一身戎装,但文文弱弱,比那些20多岁的军卒,也成熟些。

“广成(武就,字广成)!”

“岑书记!”

岑参与武就相视片刻,立即认出彼此。两人遂跳下马来,倚马而谈。

“武兄,吾急于高将军处报到,无暇叙旧,而此处不便作书,烦请回长安后,给我娘子带个口信吧,就说我一切安好。“岑参得知武就要返京述职,不免羡慕,更有些感伤。

“遵命。”武就随后向岑参一抱拳,两人各自离去。

当日宿营之时,岑参有暇记下此情此景: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因浅白,后世之人赞誉有加。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汝询评曰:“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4)

现实骨感心忧重

高仙芝是玄宗时期名将,他镇守安西,维护唐西陲安全,不仅擅长行军作战,还很有战略思想。位高权重,手下亲随白马甲鲜剑亮威风凛凛者就三十人,想当他手下第一号笔杆子,不仅要有出众的文采,还要会揣摩其心思,才能完美地完成节度使与朝廷之间的上传下达,当时第一秘是一个叫封常青的节度判官。

作为一个半路调过来的文职人员,想进入安西将领的精英圈,太不容易,职场上的打击让岑参昂扬的斗志陡然下降,他写道”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心情失落的他,看在眼中的风景也变得萧瑟孤寂。

750年,高仙芝先是假装与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议和,后又引兵偷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玄宗大喜。

751年,石国国王之子为复仇,引大食兵马来攻。

再厉害的将领也有吃败仗的时候,这次高仙芝打了一场非常重要的败仗——怛罗斯之战。当时是西部大食与大唐在中亚地区争夺中亚地盘的关键时期,高仙芝领兵进军到大食国境700余里(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双方都将鼓衰力竭之际,唐联军临阵倒戈,与大食夹击唐军,唐军大败。随后,在塔拉兹河畔,1万多唐军又死于混乱,数千被包围,不得不放弃抵抗,沦为战俘。

战事失利,兵将折损,主将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作为幕僚掌书记的岑参,年底也回长安对此事述职。

回京途中,岑参翻阅自己三年来的行军记录本发现,在西域的足迹、诗迹至少有敦煌、火焰山、铁门关,那些诗分别为《敦煌太守后庭歌》《经火山》《题铁门关楼》,但没有给高仙芝写过一首诗。

是潜意识里厌恶高仙芝的贪婪、无知、暴虐,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岑参不愿推敲。

没有争得军功,还要面对天子问责,官职自然也没有提升,朝廷派他当大理评事,是个清职。

因为经历过,所以感悟更多,身在长安,心里却还忧虑着西部边关,因为那场败仗,周围少数民族开始虎视眈眈,曾经最辽阔的西域版图开始逐渐缩水。朝堂之上,玄宗皇帝开始怠慢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在道,月满则亏水盈则溢,岑参也提前看到了大唐盛世背后的种种危机,满心忧思却束手无策。

好在长安城里有很多好朋友,闲暇之余还能一起出游排解郁闷,他们一行人里有高适,薛据,储光羲还有杜甫。

一次,他们来到了长安城南的佛教圣地慈恩寺,寺中有一座当时最高的建筑物—慈恩塔(大雁塔)。

文人登高游玩当然要赋诗唱和,岑参作了《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登上孤高的佛塔,寺庙周围古寂清幽的环境一览无余,超脱虚空的气氛,让他突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觉得佛家的清净之理讲得非常清楚我都能领悟,玄妙的善因善果我向来也信奉,不如挂冠而去,出家当和尚追求无边的佛法去吧。

众人纷纷拿自己的境遇开解岑参,高适说自己快五十了还不知前途所在,杜甫也表示自己找工作找的很辛苦,哪能随随便便就辞职不干呢!岑参自己也明白,只不过是嘴上发发牢骚而已,他自己心中背负的家族荣光都还没实现怎能轻言归隐。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5)

满腔热血再出塞

在西域,念长安,写长安;到长安,念西域,写西域。

752年,岑参不时与杜甫、高适等赏灞桥烟柳,写驿道瘦马,咏长风渭水。长安陌上树无穷,却没一片落叶能懂得岑参的惆怅。是年,禄山击契丹。国忠为御史大夫。林甫死,国忠相。

754年,禄山入朝,加左仆射,归范阳。

夏秋间,昔日朋友兼上司封常清进京述职,皇上封他为正三品御史大夫,还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五品官,并在长安城内赐宅第一座。虽然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但朝廷仍给他的父母赠以封号。

封常清,细瘦、斜眼、脚短,还有些瘸。父母早亡,因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外祖父颇好诗书,常在城门楼上教他读书。三十多岁时,封常清投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的麾下。

封常清尝自荐于高仙芝,但姿容俊美的高嫌封常清太丑,不愿招纳。第一天失败,封常清次日再投书,得到了拜见机会。

高仙芝道:“我的侍从有30多人,已录取够了,你为什么又来?”

“我仰慕您的高义,可您竟以貌取人!子曰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已经足够智慧了,也因为以貌取人,失去了子羽。您的智慧远在孔子之下,却像孔子那样以貌取人,看走眼的后果岂不更为严重?”

高仙芝还是不松口,封常清则每天到门口等候。最终,高被打动,把他召为手下。

后来的封常清因从战,屡有战功,步步高升。

此次回京之所以受到皇上恩宠,原来是高仙芝败战后,节度使一职由高推荐的王正见担任,但不到一年王病死,752年封常清接任节度使之职。强将手下无弱兵,封常清在边疆立了不少战功,还被新派担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这一切岑参看在眼里,满满的羡慕嫉妒恨。在《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中,他写道:“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同时,他心底建功立业复兴家族荣耀的小火焰又燃烧起来,于是要求再度出塞。有之前的老交情,这次担任的是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由节度使选充,是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权利地位比第一次出塞时高多了,岑参又一次雄赳赳气昂昂的踏入西北大漠。

754年9月,岑参刚到封常清账下报到,即逢封常清大军出征。岑参伫立于交河(车师)城的西门,看封大夫沙场点兵。

这里群山环绕。觉罗塔格山,山与风相接;博格达山,山与云接;喀拉乌成山,山与夕阳相接。牙尔乃孜沟两条河,在演兵场交汇。

风裹挟着沙尘,漫天卷来,沙尘颗粒增加了太阳的漫射辐射,天光虽亮,阳光是昏昏的。没有目翳,岑参还是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看了一眼夕阳,夕阳如打更者睡不醒的眼。又一道沙尘甩到脸颊上,如生生挨了牧羊人一皮鞭。

这是一个标准的军团,有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总计两万人马。

12500名步兵中,有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

5000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娄,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这支军队的弓弩配备率达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即使史上装备精良的秦汉军队重现,亦不堪相抗----唐军火力之强是其三五倍。

兵器幽幽的光,在渐趋昏暗的暮色中更冷,若非风中虎旗烈烈招展和封大夫战袍拂动的提醒,岑参感觉世界简直是静止的。

一声马嘶让岑参心中猛然一颤,忽又意识到此刻虽然沉寂,但杀气蒸腾。他遥遥伫望远处的博格达峰,兴奋不已。既为眼前难得的诗材,也为将来或有所系的未来。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6)

岑参挥笔写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一反常态,三句一转韵,韵位密集,节奏急促,情韵流宕,声调激越,以将士们的雪夜行军烘托必胜之势,当然,并未直写战事。岑参搁下狼毫,意犹未了。

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军府驻地的城旄头星坠落……岑参遥想战阵,似乎听到了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雪海为之汹涌,阴山为之摇撼。

言不尽时当长歌,歌不尽时当长舞。蓬勃于心中的豪情怎能不吐?斟酌不久,岑参又写下《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从岑参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发现了6首题献给封常清的作品,分别是:《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使交问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奉陪封大夫宴》。

不难看出,这次岑参的情绪高昂了很多,边关的景致就由“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变成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兵卒们也士气高涨“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送别时再看边关月也不觉得冷清“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任职闲暇之余,岑参在庭院里栽树种药,有个当地小吏给他送来了一棵很漂亮的小花植物,说是从天山南麓所得的。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有这样的花太难得了。诗人从花叶茎色香各个方面描绘了小花的奇丽非凡。虽没见过这种花,但观其形色,应该是曾经读过的佛经中所说的优钵罗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蓝莲花。

文人最擅长借物咏怀,岑参也不例外。如此美好之花却生于深山穷谷中受严霜摧残,自开自灭不被人们欣赏。一定是你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才孤独高傲地开放在幽远僻静之处。边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真是可惜了。这花的命运多么像自己,都是怀才不遇啊。

好在封常清这个上司懂他,安慰岑参,不要着急,安心工作,待到回朝述职之日一定向皇上重重举荐你的才华肯定你的功业。得到鼓励的岑参一次次为出征的将士们鼓舞送行,迎接他们的凯旋,一起在大漠中豪情宴饮……这时期,岑参的边塞诗歌创作也达到巅峰,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气势。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7)

荣光擦肩仕途远

岑参积极的迎接着每一个明天,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荣光,但他却不知道,意外比明天先来。

755年,禄山反。常清自北庭入朝,讨伐安禄山。

封常清不知,他的厄运已经来了。

那天,他进宫晋见皇帝,唐玄宗言及安禄山忘恩负义与凶狠难敌。而常胜将军封常清此时正急于报答唐玄宗对自己的重用之恩,对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作充分的估量,便自告奋勇去洛阳御敌。他向皇帝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他的表态正中唐玄宗下怀,第二天封常清便被朝廷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那时唐朝的国力已处于盛世之末,由于唐玄宗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各地将士也因为疏于训练而防范薄弱,以至于安禄山的叛军得以气势汹汹一路南下。

封常清很快赶到洛阳,并在十日内招募到六万人,皆为佣保市井之流。十二月七日,封常清的军队在葵园与叛军接战,他所率领的部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十一日封常清败于泥水。十二日退回洛阳上东门。十三日,洛阳失守。唐玄宗因兵败下令免去封常清的一切职务,并令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营中效力。

当时,唐玄宗派心腹宦官边令诚在高仙芝的军营中作监军。由于军事失利,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得不退守潼关。

这也是当时最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各地郡县正纷纷起兵对抗叛军,郭子仪、李光弼分别出井陉太原准备抄叛军老家,只要能守住潼关,叛军不日进攻无门,后退无路,安史之乱也许就不会持续八年了。

但不懂作战的宦官边令诚,因几次提建议给高封而不被采纳便怀恨在心,便向玄宗密报,以谗言诬陷高封二人消极避战不抵抗。战局的接连失败让玄宗皇帝心急火燎,急令智昏,大怒之下下旨诛杀二人。

封常清临刑前写有待罪表,表中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众,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挡渔阳突骑之师……”表中还写道:“……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做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铤。”

756年1月,待高仙芝归帐,边令诚率刀斧手百余人以围之,即宣敕命。帐外将士大喊其冤,其声震野。高仙芝望着已经陈尸芦席之上的封常清不禁悲从中来。他说:“常清啊,你从微贱至显著,皆我所为。今日同死,岂非命中注定。”遂就斩。

被失败气昏了头脑的唐玄宗不顾大敌当前,一日之内连杀两员大将。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使前线将士士气大跌。这无疑为急于进攻长安的安禄山帮了一个大忙。此后,哥舒翰独守潼关。

封常清最后的下场虽然十分悲惨,但岑参赞颂他英勇奋战的诗歌却永远流传了下来,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岑参远在西北大营留守,等待听命回中原。一心想追随上司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他,没有等来捷报,却等来了两位上司的无妄之灾。

8月,轮台,大雪。

中军账内杯盘狼藉。炉火渐熄,丝丝青烟虽然未绝,但账内的寒气重新袭来。岑参吃过几碗烈酒,却浇不掉胸中块垒。

“兄弟,多保重”。武就拍着岑参的肩膀,和他一同走出账外。

一个月前,武就的“援疆”生涯结束了,他将离开西域,赴陕西扶风郡,担任兵曹参军。

岑参知道,武就东归得益于扶风郡太守兼御史大夫李岘的保举,但是不是也和他的姑祖母为武则天这样的身份有关呢?虽说,武则天此时已经崩逝50多年,但武家毕竟曾一统一下啊。

政局动荡,封大夫已死,诗友东归,在西域,岑参还有几个知己?只有巍巍天山和茫茫大雪。

“武兄,再回帐内,等我片刻。”说罢,不容武就犹豫,岑参拉着他一同返回帐内。不到半个时辰,岑参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给了武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都说乱世出英雄,英雄也是需要见识与能力积累的,岑参昔日朋友高适随大将哥舒翰在潼关前线抗贼,战败后哥舒翰被俘,高适见状不好急跑回长安向玄宗皇帝禀报危急战势,并分析局势,得到玄宗嘉许。潼关既破,国都长安危如累卵,玄宗逃四川,次马嵬,诛贵妃。唐肃宗即位宁夏灵武。高适积极献计出谋,很合肃宗作战思想,迎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官运。

杜甫从长安一路逃跑,“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顾不上狼狈也去灵武投奔肃宗,看到活像个叫花子却一片忠心的他,肃宗一感动就给了他从八品左拾遗的官位。

还是756年,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贼史思明陷常山,陷九郡。

757年,安禄山为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收复西京、华阴、弘农、东京等。十二月,李隆基(太上皇)自蜀还。

岑参觉得再在边关混日子,前程就被边关风沙混掉了,得益于好友杜甫等人的鼎力举荐也去投奔新皇帝。肃宗封他做右补阙。左拾遗右补阙都是给皇帝提意见的小官,杜甫做得很骄傲,但岑参就不得意,“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读这么多年书还不如做个武夫。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8)

枕上片时春梦中

其实,边塞归来的岑参心态并不是太好,执着于功名的思想包袱让他变得太失落,他觉得自己奋斗这么多年,还是一事无成,各种背时事阴错阳差总是让他遇上,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心心念念着复国称帝,却屡屡受挫最终发疯。

岑参没有发疯,把郁闷都积聚在了胸中,挥洒到诗中。《寄左省杜拾遗》说”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他跟杜甫发牢骚,看看咱们每天做的事,清早煞有介事地随着威严的仪仗入朝,黄昏沾染一身御香而归,除此一无所获,皇帝也不搭理他们的谏言。还好当时不实行文字狱,不然杜甫要跟着他受牵连了。

唐肃宗不喜欢听他的谏言,接下来的唐代宗对他也不感冒,一些重要时刻没有及时又犀利的反应,又没有草根们执着顽强的精神信念,只能说岑参自身气质跟朝廷不搭调,随后几年被调到外地当虢州长史,地方的二把手,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都是一些五品六品的官职,离曾经当大官争富贵的功名追求越来越远。

唐代宗李豫永泰元年(765),50岁的岑参被朝廷任命为正四品嘉州刺史,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人称”岑嘉州“。

然而,此时他心头却没有那份迟来的喜悦。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 安史之乱让盛唐变得满目疮痍,地方势力割据又残酷杀戮,河山失色。走了那么久,经历了各种战乱,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到底对不对呢?

老子说:“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铣袭为上”,战争不是君子的器具,不得已用之就要以凌厉手段突袭迅速结束为上策,否则因战火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受害者是黎民百姓。而自己一度想在其中捞取功名。功名没捞到,朋友也都散了,“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聚在一起时没有好好把酒言欢,现在天各一方,再见无期。

此时的岑参对功名没了乐趣,内心无比平静: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他有陶渊明的悠然豁达,也有边塞风沙一样的骨气。

当时的四川,安史之乱的创伤还没愈合,由于地理位置紧靠吐蕃,屡遭入侵。朝廷于是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率兵西征。严武遣手下大将崔旰在西山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并乘胜追击拓地数百里。

但765年,严武病逝,昔日手下大将崔旰等人向朝廷请立大将王崇俊为剑南节度使。朝廷担心蜀中诸将势力过大,日后不听调遣,“空降”郭英乂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

郭英乂一到蜀地,立即诬杀与他争夺节度使之位的王崇俊,又召崔旰回成都。崔旰因防御吐蕃未能回去,郭英乂即亲率大军以帮崔旰抵御吐蕃为名讨伐崔旰,挑起了这场波及蜀中的内乱。

结果是,崔旰攻杀了节度使郭英乂,郭英乂手下又纷纷起兵讨伐崔旰,说的难听点就是狗咬狗。于是四川这里兵荒马乱,烽烟四起。

如此情状之时,岑参被提拔为嘉州刺史,官位是提升了,心境却五味杂陈,想去上任都穿越不过战火。

766年,朝廷派兵前去平叛,岑参随行。结果藩镇势力迅速膨胀,几次平叛都大败亏输,只好将大权委于崔旰,只名义上归顺皇帝,达成了短暂的和平。

相对平定后,岑参终于到嘉州上任了,当时局势混乱,当地官吏擅权自立,个个都跟土皇帝一般,不服中央管束。岑参虽上任为刺史,但也无力掌控当地局面。

768年,崔旰入朝觐见皇帝,他弟弟崔宽担任留守,泸州刺史杨子琳率手下乘虚突袭攻入成都,想取崔旰而代之。崔宽与杨子琳交战,多次失利,崔旰的偏房任氏拿出家产,招募士兵出击打败了杨子琳。

杨子琳兵败,召集逃亡的士兵,沿着长江东下,声称要入朝。由此,蜀中盗贼猖獗,四川到长安的路途完全被切断。

岑参在嘉州任上前后不到三年,名为朝廷钦赐的刺史,实际像个空架子木头人,他觉得再待下去指不定哪天就被谁砍了,于是罢官想要回到长安,却被阻拦在路上。往日这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集之地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如今人迹绝断,征帆云散,只有滩头白鹭翘首徘徊。

岑参昔日想着回家时路过的巫山云雨,阳台仙踪,全被群盗占了,想去参观却只能望台兴叹。

来上任时有皇家帮忙开道,如今回去想交买路钱都不知道交给谁。蜀道难行,岑参不禁希望自己会仙术,缩千里地为咫尺,可一步跨至家乡。

但是,岑参没有时间了,770年冬,岑参病逝在成都的旅舍里,他最后的时光磨灭在了朝廷与地方势力的较量中,蹉跎在进退两难的踟蹰不前里。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功名不值得,在成都旅舍等待归去的岑参,将一生的执念释怀。年少跟家人住在一起,在嵩南草堂心无旁骛读书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时光啊。

回想半生,在边关那些年的热血激昂随风而逝,而那里的火山云,天山雪,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热海蒸腾,瀚海奇寒却经常清晰的浮现在脑海。

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棵天山脚下的蓝莲花吧。

这一年,杜甫也在忧郁中病逝于流浪的舟中。此后,伴随着不济的国运,出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诗坛沉寂。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负剑天山独芳华)(9)

岑参的一生,在他自己看来,或许是失败的:实现不了的梦想,回不去的家,就连去世也没能遂了落叶归根的愿。

可千百年来,岁月更迭证明,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我们眼中的他,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此浪漫豁达,让人惊叹不已;是“功名祇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如此英雄豪气,让人热血沸腾;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如此思乡深挚,让人凄然不止;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如此豪放畅快,让人甘愿同醉!

可是纵观岑参一生,或许只有边塞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唯一遗憾的是,他似乎没有过多少岁月静好的日子,一生飘零流离在外,一世都是异乡人,或许在边塞的某一个风卷残云黄沙如天的夜里,岑参也曾恍然入梦,思及故人: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