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王阳明》已有半月了,一直对圣人敬畏尊崇不敢非议唯恐亵渎先贤,又彰显了自己的浅薄但思想终究是别人的,思考则属于自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知行合一的三个要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行合一的三个要点(浅谈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三个要点

拜读《王阳明》已有半月了,一直对圣人敬畏尊崇不敢非议。唯恐亵渎先贤,又彰显了自己的浅薄。但思想终究是别人的,思考则属于自己。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主要核心观点之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之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提出此观点主要是针对明朝另位儒家大成朱熹。朱熹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我以为两位大家各自成章,各抒己见罢了。所谓神仙打架,凡人看戏而已。我们后代以发展的眼光择其善者而从之是最最好的。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一体一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有喝水了你才知道水的冷暖合不合口感;别人推介的美食只有自己品尝后才知道合不合自己的胃口;鞋子只有穿在脚上才知道合不合适。反过来说,即便熟读三千道藏,不实际操作仍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一个看了几十遍游泳视频的人不下水永远还是不会游泳。如此理解,应该比较通俗易懂些吧。也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理所在。

对于朱熹所言比较王阳明,我更认可喜欢一些。知为先,行为重,没毛病啊。知,指知识阅历经验信息方案;行指执行力。比如要打一场战役,双方的时间地点兵力环境后勤侧供等等,掌握的信息越多作战方案越完善合理,胜算就越大,就会少死人;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一旦任务下达,不惜一切完成目标。如此知行合一,如此理解如何不可?

儒家崇尚审慎慎独,讲究三思而后行,是忌讳盲目轻举妄动的,是希望考虑周全再行动的。我们后世见不得尤为反感的是影视文献里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酸文人。对于格物修身的核心价值还是应该继承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