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日,一条“北京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麦当劳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刊登招聘信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需有退休证),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上4~5天班,每天4~8小时,每月工资在1800~3500元随之而来,“如何看待老年人退休再就业”“退休后竟然还能再就业”“银发服务员”等话题也登上了微博话题榜,从而引发众人热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安麦当劳小时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麦当劳小时工(麦当劳开招60岁服务员)

西安麦当劳小时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近日,一条“北京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麦当劳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刊登招聘信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需有退休证),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上4~5天班,每天4~8小时,每月工资在1800~3500元。随之而来,“如何看待老年人退休再就业”“退休后竟然还能再就业”“银发服务员”等话题也登上了微博话题榜,从而引发众人热议。

多位专家表示,在老龄化大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或将成为社会常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长寿时代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在优势,主动适应发展新要求,探寻新动能。通过“老有所为”,开发“老年红利”,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现状:西安“银发打工族”频现

其实,不仅仅是麦当劳,记者连日来在西安街头看到,城市内许多岗位都有“银发打工族”的身影。记者在丰禾路一带采访时发现,街道保洁员不论男女,年龄普遍较大,几乎鲜有年轻人。大兴东路多家餐馆门口的招聘广告中,保洁员、服务员的年龄都放宽至55岁至60岁。小区门口的物业招聘宣传中,应聘者年龄要求也十分宽松,18—50岁皆可。保姆、月嫂、保安、陪护等服务行业也是西安中老年人就业的重要阵地。

拥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在人才市场更是吃香。医院内,重新返聘的退休大夫因为临床经验更多深受病患信赖。西安的一些退休教师成了民办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或者补习学校的名牌讲师。还有很多小公司因为控制成本等原因,也愿意招聘兼职的退休财务人员为公司服务。

记者昨日在莲湖路一家餐饮店就餐时发现,除了前台接待外,服务员基本都是“妈妈辈”上了年纪的阿姨。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她今年已经58岁,是同村人介绍来西安打工的。“家里孙子都大了,也没什么农活要干,所以我就来城里打工。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底薪3000元,干得好还有额外奖金,比闲在家里强多了。老伴64岁了,也在西安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一个月2400元。我俩都对现在的工作挺满意,不光是能挣钱,主要是有个事干,心不慌!”

“无关收入,再就业是希望能让我在工作中继续获得成就感。”退休后再就业的司女士对记者表示,退休前她在一家国企做了30年财务工作,目前在给西安一家小企业做兼职会计。“我这样的年纪,没有经济压力,还拥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责任心也强,可以说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司女士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相当于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人,而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开发初老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建议》,其中建议鼓励66岁到79岁的初老群体再就业。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可以挖掘老人的技能、潜能,让老人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与荣誉感,激励老人发挥余热再就业。

推动: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为此,为老年人口搭建官方信息服务平台,畅通“老有所为”的渠道,让银发人群能够施展拳脚,显得十分必要。

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在8月24日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中国老年人才网(https://www.zglnrc.org.cn)设有大小栏目40余个,涵盖老年人关心的人才政策、调查研究、人才知识、招聘信息、志愿公益、老年教育等方面内容,为全国老年人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老年人才信息服务。

其中,最受关注的“求职招聘”板块分为“求职”和“招聘”两类,老人既可以在“求职”板块发布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形成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也可以在“招聘”板块进行岗位搜索,寻找适合的工作,给老年人和招聘者提供了双向选择的空间。

记者查询后发现,网站上线一周多时间,招聘信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招聘岗位包含兼职摄影老师、器乐老师、舞蹈老师、家庭照护师、财务主管、中医医师、艾灸师、保洁员(主要负责厨房卫生)等职位。目前,西安还没有企业在上面发布招聘信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基础上,中国老龄协会还将建立全国老年人才信息库,构建老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一网一库一平台”共同构成中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将填补此类平台建设空白。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平台建设注入活力。

建议:岗前培训和法律保障不可少

“随着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很多60多岁的人身板比熬夜久坐的年轻人还硬朗,所以我一直觉得老年人能再就业是大好事,但他们还是应经过正规培训再正式上岗。”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上周她在长安南路某餐馆就餐时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姚女士说:“上周三中午,我们全家去了一家陕菜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服务员。”据姚女士讲述,整个就餐过程中,这位“银发服务员”上错了两次菜,并且在结账时也出现了纰漏。而且并不仅是他们这一桌,该服务员负责的另一桌,也存在上错菜的问题。

“后来,餐厅值班经理向我们表示了歉意。经理告诉我,现在服务员难招,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体力活,店里服务员、保洁等工作都是一些来自周边区县的老年人来干。今天这位出错的老年服务员刚上岗两天,对业务还不熟悉。”对此,姚女士表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相关机构,都应向再就业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培训课程,完善相关职业教育,把老年人再就业这件事变成实实在在的好事。

同样,市民张先生也向记者反映,经常在餐馆碰到年龄大的服务员,但有时会遇到服务员听不懂普通话的情况,这在就餐时造成了一些沟通困扰。“一般对于这种‘妈妈辈’的服务员,我们都是很包容的。但由于有些服务员听不懂普通话,在点餐时很难沟通,要说好几遍他们才明白。”对此,张先生表示,西安是旅游名城和美食之都,南来北往的游客非常多。餐饮作为城市开放窗口,服务员在上岗前还是应进行培训,以提高顾客的就餐体验。社区也可以组织相应的老年人技能培训,为他们再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就业前的培训外,老年人再就业还面临诸多法律风险。西安一位律师对记者表示,由于年龄问题,用人单位无法给老年人缴纳工伤保险,这方面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可以说老年人的劳动保障仍处于空白领域。这意味着这些老年人在获得劳务报酬、工伤赔偿、责任事故等方面的权责不够清晰。”他建议,健全老年人劳动权益的相关法律保障,这是保障他们重新进入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

前景:老龄人力资源将成新机遇

“周围1962年出生的人真不少”“跟前两年相比,今年退休的老员工明显多了起来”……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大家突然发现,这两年退休人员增幅明显。

记者调查得知,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和总人口进行推算,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37个年份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这37年又构成了3个出生高峰。

第一个高峰是1950年—1958年,其间有6个年份出生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第二个高峰是1962年—1975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万,其中1963年达到顶峰,接近3000万人。第三个高峰是1981年—1997年,每年出生人口均超2000万。

如果按目前平均60岁的退休年龄倒推,今年对应的正是第二个出生高峰的起始年份1962年。这也是今年退休人口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意味着,从今年起,每年全国退休人员数量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及今后退休的老年人,多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都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占比为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所以,现在退休的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程女士对记者分析称,由于人口质量快速提升,她认为国家可以引导大批高素质初老群体再就业,中国的老年人才红利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她还建议,可以组织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援教,促进老年群体发挥余热。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一家主营婚宴的宴会中心王经理也向记者表示,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所以服务员很多都是周边退休的老年人。“我们餐厅周内不营业,周末和节假日承接婚宴,这种灵活岗位就很适合老年人再就业。既减轻了公司的用人成本,也让愿意工作的老年人不会太劳累。”王经理说。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的预测,60岁及以上老人,2025年将达到3.21亿,2032年或突破4亿。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银发一族将会渐渐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所说,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下,中国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这样不仅能帮助低龄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互利双赢之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倩瑾)

来源:西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