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语因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使它具有特色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成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

(二)成语因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使它具有特色的:

1,语语典型,字字珠玑:如“屠门大嚼”语出《初学记》引汉桓谭《新论·去蔽》:“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引文的意思是:有个人听说长安繁华热闹,到那里去十分快乐,可是自己去不了又想去,怎么办呢?就走出家门,遥望西方,神往之心,难以抑制,竟然笑出声来,就用这“遥望”和“笑声”代表自己去到长安了。还有一个人馋肉吃了,没钱买,便到屠户家的大门口大嚼起来,嚼得有滋有味儿,十分满足。

就这样从这篇引文中提炼出“屠门大嚼”作为成语,比喻凭借想象,满足自己的渴望。说此语典型,就典型在没有任何词语比此语更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的了。”

此语的“屠门”用得好,因为“讲肉多”就数此地了;“大嚼”用得也好,因为“讲吃的香”也就数这个词了。

再如“屠龙之技”语本《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引文的意思是:朱泙漫非常喜欢学习,就向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艺,花完了自己家所有的一千金,学习了三年,毕业回家。回家以后有人问他学的什么技艺?他饶有兴味地向人家讲学的是杀龙的技艺。接着他就向人家说:杀龙应该用什么刀,怎样按住龙的头,踩住龙的尾巴,怎样从龙须上开刀,还手舞足蹈地表演给大家看。表演完之后,人们问他:“你这技艺到哪里去找工作呢?”朱泙漫无语了。 

“屠龙之技”即从引文中提炼而出,作为成语告诫人们: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学本领是为了有用处,如果所学的技艺是找不着工作的技艺,那么这技艺就一文不值。说此语典型,就典型在再没有比“杀龙”更“不从实际出发”的技艺了。“

这个成语的“龙”字选的太妙了!“屠”字也想象力丰富。此语把根本挨不上边儿的一个动词“屠”,一个名词“龙”愣是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以后,使人们信服地认为:根本没有这种职业。

再如“美如冠玉”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等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绛侯周勃这些人给陈平进谗言说:‘陈平虽然是美男子,也仅仅如同帽子上的饰玉罢了,他胸中可没什么才学呀!’)”

这“美如冠玉”即从引文中节出,指美好得好像帽子上缀的珠玉一样,用来形容男子貌美。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成语“语语典型”呢?之所以这样说,是针对着它的本义说的。它的本义是:“饰冠以玉,光好外现,中非所有。”(《汉书音义》)

(1) 从“光好外现,中非所有”来说,确定了这

“美如冠玉”是一个贬义语。因为“珠玉”是有许多实用价值的,但放在帽子上以后,就只有“光好外现”的作用了。所以“美如冠玉”的贬义,是由它本身能起的作用决定的。

(2) “美如冠玉”只能形容男子,不能形容女子,

也是由这个成语本身决定的。因为古代女子是不戴帽子的。女子戴了帽子,就是“女扮男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