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扒粮机(安陆传统粮机老树发新芽)(1)

安陆市府城工业园永祥粮机公司车间一角

5月5日,第11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落幕,湖北碧山粮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交易会上受到尼日利亚客商青睐,获得5000万元预购订单。

近年来,安陆市加大对粮机企业的创新培优力度,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跨区域协作,引导全市粮机企业求新求变,传统粮机“老树”又发出“新芽”。

改革赢生机

上世纪60年代,由上海迁往安陆的粮机厂曾撑起安陆工业半壁江山,其生产的东方红牌粮机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90年代中期,这家红火的国有企业开始渐渐衰落。

但老国企沉淀数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品牌优势并没有随之衰落。

从2006年开始,通过分化、重组、盘活等多种形式,对传统粮油机械企业进行改革,老粮机厂裂变出永祥、碧山、天星等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产品关联度高、技术资源共享的民营企业。

安陆市积极引导、扶持、培育粮机产业,加大对粮机企业的创新培优力度,引导粮机企业有意识地走上一条自我革新之路,以科技创品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跨领域协作,求新求变,通过创新驱动抢占市场制高点。

今年2月,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集群再添“新丁”,投资2亿元的益加益榨油机项目破土动工,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00台榨油机和200套大型炼油设备的生产力。至此,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聚集区企业达到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安徽合肥扒粮机(安陆传统粮机老树发新芽)(2)

工人对成品粮机进行调试

科技创品牌

走进安陆市永祥粮机成品车间,几十个款式的粮油机械整齐列队布满车间,技术工人忙着进行最后的出厂检测调试;成品车间内,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以及32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荣誉牌匾挂满整面墙。

“公司每年投入4500万元研发经费,生产的粮机涵盖从稻谷清理、去石、砻谷、分离到大米碾白、抛光、分级和色选的全部工艺过程,是国内生产碾米机械及配套设备最先进、最齐全的厂家。”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宁敏介绍说。与此同时,永祥粮机在全国率先推出“订单服务”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粮机,生产的19个系列的160多款粮机受到市场欢迎,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其中出口额8000万元。

早在2012年,安陆市人民政府与武汉工业学院签订了“共建湖北安陆粮食机械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粮机企业与国内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近3年来安陆粮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共实施科技项目120多项。

跨区域合作

素有“中国粮油机械之都”之称的安陆,为摆脱经济下行压力束缚,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粮机工业技术优势与农机工业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推进粮机与农机链接,打造湖北农机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安陆农机工业”战略布局。

安陆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油机械产业基地,拥有永祥、碧山、天星、顺昌、天明等25家民营粮机企业的产业集群和100多家配套协作企业,“设备、技术、人才”资源丰厚。粮机工业进军农机市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年粮机农机企业联合成立“安陆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经过2年多的额努力,合作生产的旋耕施肥机、旋耕播种机、收粮机、烘干机等20多个品种已投入市场,14个产品进入国家农机产品推广目录。

常说“同行是冤家”,然而“冤家聚头”的产业集群效应,却令安陆的粮机产业越做越大。残酷的市场竞争让安陆粮机企业摸索出新的生存之道。企业间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链条,找寻各自的主攻方向。安陆市还成立粮机产业办公室和协会,引导企业有序竞争。

目前,安陆粮机产业拥有20多个自主研发品牌,粮机产业从业人员近4000人,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粮油机械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