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我的善良当成了一种软弱(我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1)

  听过有一句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这句话实在欢喜得很。

  这是一种祝福,是一种意境:

  惟愿从此之后的时光清清白白,如水一般静静流过,浅而清澈,而你体会到的都是人间的善意,不碰触那些生活深处的悲哀与困难,生命里都是爱和美好;

  即使生活艰辛,对你不够好,但是依旧希望这个世界能带给你好的东西。

  然而细想品味这句话,这个几乎不可能,进而反被理性深深刺痛:

  不管我们经历多少磨难,多少被质疑,被背叛,被抛弃,又变得多强大、多刚毅,这个世界都不会对我们温柔以待。

  让我们先看看世界这个概念。什么是世界呢?世界就是由自然、社会、思维构成的整体。

  自然就是大自然,就是天地宇宙。

  对于天地大自然而言,天地没有善恶之分,天道循环往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它总是那样,该残酷时残酷,该冷模时冷漠。

  符合其规律的自然和谐共存,扰乱和干扰其运行的就会遭受惩罚。

  也就是说宇宙极有可能是按照“道”来运行的超级庞大的计算机,毫无感情可言,这样看来是不是细思极恐?!

  深究下去,说明善恶也是不存在的,天地无情人有情,情感、好坏、善恶都是人们赋予的定义。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在“天地”眼中,万物等同,花开花落,日落星辰,冷眼相看,任其流转演变;“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圣人眼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和荣辱,他人自有他人命。

  大自然没有善恶之分,天地无情人有情,情感、好坏、善恶都是人们赋予的定义。

  然而,在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着善恶。这都是人的所为,人的定义。

  那么,人是什么呢?

别把我的善良当成了一种软弱(我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2)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有理性和自我意识。一方面,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使人超越自然,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又破坏了动物生存所特有的和谐,人失去了固有的平衡,从而进入一种变动不定、陌生的状态。人的生命意识到自身,便意识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生不由己,死不由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自然分离的、无依无靠的存在。因此,人就处于孤独、痛苦和恐惧之中。自然,人不堪忍受这种牢狱般的生活,人竭力要从分离的痛苦和孤独中解脱,寻找失去的和谐。这就构成人生存的固有矛盾之中,因而也就表现出人趋向于善或恶的定向。这两种定向就表现为人类社会的好人和坏人、善人和恶人。

  人自身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潜在定向,这些潜能具体地在历史中显现、展开,既可表现为原始的回归,又可表现为发展。对人来说,这两种潜在性都是真实的可能性,因此,人在这种真实的可能性中有选择的自由,人成为善人或恶人,全凭自己自由决定。人并不是天生就恶,冷酷无情的人在刚开始生活时,都有成为善人的可能,只是人在自由作出决定时,由于不断做出错误的决定,他的心便变得愈来愈冷酷无情和恶。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断做出正确的决定,他的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温和、活泼,变得爱和善。

  因此,人的本质最终由自由选择这一点所决定。人的善在于不断的改造、进取和发展,在于使人的存在不断接近完全的人道性。恶是人之逃避他的人道重负的悲剧企图中失去自己;最大的恶是反对生活、爱死和乱伦共生,其次是缺乏爱、缺乏理性、缺乏兴趣、缺乏勇气。

   恶的潜能是非常大的,因为,人有一种能使他想像恶的全部可能性的想像力,所以,人希望这些可能性并按照这些可能性而行动,以满足他的恶的想象。善在于改造,在于使我们的存在不断接近我们的本质,恶则使我们的存在和本质不断疏远。

  恶的程度同时是回归的程度,最大的恶是那些反对生活的渴求,即爱死;竭力返回到子宫、返回到土壤,返回到无机物的乱伦共生;那种使人成为生活的敌人的自恋的自我毁灭。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不能离开他的自我的牢笼。这种方式的生活是“地狱”的生活。

  如果回归的程度较小,那么,由此而生的恶就是较小的恶,这种恶表现为缺乏爱,缺乏理性,缺乏兴趣,缺乏勇气。

  人倾向于回归或前进,这是他倾向于善或恶的另一种说法。如果这两种倾向处于某种平衡中,而人又能运用意识和作出努力,那么,他就能自由选择。人在二中择一之间的选择是自由的,这种二中择一性本身又受到他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环境所决定。不过,如果他的心已经冷酷到失去平衡的程度,他就不再有任何选择自由。在引起失去自由的事件的链条中,最后的决定通常是人在其中不再有自由选择的决定。但是,假若他认识到第一个决定的意义,他在第一个决定时能自由选择导致善的行动。

  恶是一种人性,恶是回归的潜能,恶是人道的丧失,是我们每个人内在所具有的东西。我们愈知觉到恶,我们就愈不能以我们自己来判断其他人。

  人心可能变得冷酷无情,可能变成非人道,但绝不会变成非人性,冷酷无情的心依然是人心。我们全部都受到我们生来就是人这个事实的决定,因而受到必须做出选择这个永无止境的任务的决定。我们必须选择同目标一致的手段,我们不必依靠其他人来拯救我们,但是,我们完全能认识到错误的选择使我们没有能力拯救自己这个事实。

  确实,为了选择善,我们必须要有意识。不过,倘若我们失去由其他人的苦恼,其他人友好的凝视,一只鸟的歌唱,草地的绿色所感动的能力,认识也对我们无甚助益。倘若人成为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他就不再有任何选择善的希望,由此,他的心必定完全变得冷酷,以至于他的“生活”行将完结。

  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里也有成千上万的具有原始定向的人,他们对人和善,外表看是一个好人,他们自觉信仰基督教义或启蒙学说。然而,在这种外表后面,他们“狂暴”、恋尸,崇拜偶像。他们甚至不必体验任何冲突,因为他们认为发展的观念没有价值,他们仅仅根据深藏的或隐蔽的原始的破坏性冲动而行动。

  正因为人有这种破坏性的冲动存在,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历史,都变得如此可耻。

别把我的善良当成了一种软弱(我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3)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在现代社会,“被世界温柔以待”几近不可能。

  这也是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

  直到随着成长,随着衰老,随着历人经事,我发现,这世上正与邪;善与恶;光与暗,完完全全都是成对出现,对立且客观存在的……

  至此,我才稍微释然了一点点。

  或者说,到那时我才强制自己接受这个亘古不变的,被丛林法则永恒支配的世界。

  于是我开始探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在少年时期萌生的,关于人间恶意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教育,我觉得根源之一,是保护式的教育模式。

  在我那一代人的成长过程里,童年价值观的建立,有一些是背离客观规律的。

  比如善良的小白兔,永远是被动的遭受邪恶的大灰狼欺负,而故事的最终,小白兔永远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击败大灰狼。

  小时候对这种价值观,深信不疑。

  长大了,被社会毒打了,再回头看这种故事,我就会有很多小问号。

  小白兔一定是善良的吗?它饿急了也照样会偷吃老乡地里的菜吧?

  大灰狼吃小白兔一定是邪恶的吗?它先天族类基因导致它只能吃肉吧?连偷菜都没资格。

  小伙伴们,那些鼹鼠青蛙小绵羊,真实状态下会帮助弱者小白兔吗?或者是会加入强者大灰狼的概率才更大?

  是的,童年彩虹色世界观被质疑,被推翻,被现实经验碾为齑粉的时候,你才能知道,丑恶,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合理的拼图中的一块。

  我们在幼时建立的价值观体现,充斥着草食类击败肉食类的传奇史诗;满溢着智慧击败力量,且兵不血刃的光芒闪耀;陈列着邪不压正弱必胜强的童子军团……

  这,有些真实,剩下皆为虚构。

  一旦全盘接受,则发觉真实世界强者恒强,恒强之术非全善之时……价值观崩塌,憎恨力量,质疑自我,等等等等千般愁绪,纷至沓来。

  这扇门,走的出去,你就成人了。

  闯不过这道关隘,也许,就抑郁了。

  千万千万,别走后边这条路。因为世界根本不会因为你的情绪变化,改变哪怕半点他的运行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就是世界的运行规律。

  那些充满叛逆恨意的少年人啊,多把这句话解读为“天地不仁不义,竟以轻蔑草狗之姿睥睨苍生!”

  错了。

  这句话真正的释义是:

  世界运行的轨迹,不被情感因素左右,他客观存在,他万古不停。万物再他规律的支配下,如同纸犬木人般,无足轻重,逆天不能。

  这是告诉你,要遵从规则,要顺势,方能有所为。

  承认那些丑恶,甚至利用他们,带着更多的生灵希冀,哪怕向光明多迈出一寸,就是有所为。

  做不到?

  没关系,我也做不到,红尘滚滚千年,江水东逝万万载,又曾有几人能做到啊……

  你只要理解到,善恶本一体,世间至理便是正邪纠缠,螺旋前行的混沌态,就足够。

  这个认知不足以改变世界,但足以让你和世界和解。

  与世界和解,很重要。

  因为世界看着你的愤怒,他委屈了太久,他说自从混沌初开到工业革命,自己一直就是这个屌样子,从没变过。是你从小信了大灰狼小白兔的口胡故事,才认定世间只有真善美的……

  “我一直这样啊!我踏马做错什么了?”世界如是问。

  与世界和解后,才能真正宽恕自己。

  放过自己,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太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和自己较劲,至死不休,来生继续。

  堪破这一层,你未必能大贤,但筑基小道,算是稳了。

  见过了自己的真魂,互相作个揖,泯了恩仇,忘了正邪妍媸,你俩携着手,推开灵台天窗,只见明晃晃一道光,唰的一声泼进来……

  窗外天地辽阔……

芸芸众生, 操蛋的温柔!

  这就是说,我们变化我们看待世事的内心。

  不是世界对我们温柔以待,而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宽广的胸襟,我们更愿意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即使,这个世界没有温柔的对待我们。

  什么是温柔?温柔的人通常都是这样诞生的。

  他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难过,并决定让其他人不像自己这么难过。这份血淋淋的体贴,人们称之温柔。

  难道温柔的人,不是因为被伤害过,所以知道怎么做别人会受伤才变得让人觉得温柔的吗?

  抑郁的人们,他们知道这种情绪有多么折磨人,所以他们总是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能力,去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

  可是啊,这个世界却没有温柔的对待他们。

  温柔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天的,自小就被善待,被呵护,被体谅,眼睛有光心中有爱,人是土壤,能很自然地吐纳外部世界的爱,然后开出很多美妙的花来。

  另一种是后天的。

  被伤害,被忽视,被人用脚踩在脸上摁在地上,一个人走过很多夜路,站上很多次天台,天空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

  这样的人,他清楚世界上太多锐利的处事方法,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被割破过,也痛过

  所以他会很小心地在待人接物时,避开那些锐利。

  他其实不懂得真正的温柔,但他遭遇过很多不温柔,所以反向地学会了一些温柔。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她——罗曼·罗兰。

  我最近学会一个词——和平相处。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不公,可是这是人之罪,不是世界的错。世界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只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展现了出来。我想要学着和世界和解,无论我遇到多善良、多恶心的人和事,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世界的全部。我不去讨厌它,也不去喜欢它,我只是和它在一起,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温柔而温柔,它无所谓感性。她只会默默注视着潮起潮落来来往往的世人。

  相对而言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很小。个人的世界是由他与他周围能及之地与人组成的。你对别人温柔,或许不会得到绝对的的温柔以待,但总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温柔。

  你的一腔孤勇,你的温柔绽放,都要毫不吝啬的赠予我们所爱的世界,总有一天你会集齐万千宠爱,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用了所有的温柔去对待世界的话,你看到的也就是温柔。

  可能这个世界有万般不好,它孤立你,欺负你,讨厌你,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诗和远方,世界无心,不懂过错,你的一丁点儿温柔,温暖都会成为另一个人心中的阳光。

  温柔可以拆解细化,比如:乐观,热爱生活,善良,爱自己,努力。

  你对世界温柔世界不一定对你温柔,但是你对世界不温柔,那世界一定对你也不温柔

  我觉得做自己就好了,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温柔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温柔只给温柔的人。

  有句话叫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你对世界温柔换来了疼痛,但它让你知道了怎样算温柔,否则就算世界对你温柔您也感觉不出来不是吗?

  世界是残酷的,人类也都是残酷的。不论你用何种方式对待一切,绝望悲痛依旧会降临在你身上。

  只是,我们已经很辛苦了,就让别人更幸福一点吧。

  想起来,据说,成熟的标志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残酷,却对世界温柔以待。

  有个故事说,一位国王问一位智者,人生意义在何。智者答曰,为了不让世人受自己所受过的苦。

  最后送上一句话: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教父》

别把我的善良当成了一种软弱(我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4)

  

温柔以待

  作词:蒙小拥

  作曲:蒙小拥

  编曲:吕宏斌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对你温柔以待

  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充满期待

  如果你的努力却总是怀才不遇

  你是否还会一路坚持跟随初心

  这一天天的过去

  一遍遍问自己

  我的未来在哪里

  我不相信是命运

  也不渴望有多幸运

  只愿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能不能别说别人家的孩子

  能不能让我等待我的真爱

  能不能放手让我去追梦想

  能不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这一天天的过去

  一遍遍问自己

  我的未来在哪里

  我不相信是命运

  也不渴望有多幸运

  只愿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对你温柔以待

  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充满期待

  如果你的努力却总是怀才不遇

  你是否还会一路坚持跟随初心

  如果这个世界不再对你温柔以待

  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充满期待

  如果你的努力却总是怀才不遇

  你是否还会一路坚持跟随初心

  就算不被温柔以待

  我也能活出自己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