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随着高考录取工作进展和高校入学通知书的送达,不少学子们在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发现学校对于是否迁户口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而是依新生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户口迁往学校,大一新生的户口迁还是不迁?成为家长和考生纠结的问题之一。

新生读大学需要转户口吗(关于入读大学后户口是否迁移的分析)(1)

一、户口迁入学校后有其便利性

1、便于就业及考当地公务员等。

某些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拥有本市户口,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都市就业时,有无本地、本市户籍无形中往往视为一种竞争优势。

2、便于及时办理个人证件。

如身份证等遗失证件后的补办、办理出国签证护照等,省去了就读高校与生源地之间路途奔波等诸多之苦。还有再比如考驾照无须办理暂住证等。

3、档案。

档案是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重要资料。毕业后可将个人档案等放到当地省人事部门托管,便于享受一些城市配套服务,如便于在高校所在地购房,手续相应要简便些。在当地学习驾车等不会因为户口产生额外的费用,或者不需要办理居住证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新生即使将户口迁到高校也只是集体户口。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并办理相应的毕业生户档关系留校申请手续的,其户档关系按政策规定可免费由学校保存若干时间(一般为两年),两年内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并且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负责其档案、户口的管理,在签订正式有效的协议书后,毕业生可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在规定报到的期限内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单位所在地。两年后工作仍无着落,学校将通知毕业生回校办理户口迁移,将其户口迁移回生源所在地。

新生读大学需要转户口吗(关于入读大学后户口是否迁移的分析)(2)

二、户口不迁出的理由

1、毕业后打算回原籍的。

毕业生毕业时未找到工作而将其人事档案关系放在学校或当地毕业生人事主管部门托管一般是有规定期限的(后者是收费的),达到期限时在高校所在地找不到工作,还是要打回原籍的。如果毕业生考虑今后回生源地创业与发展,大可不必来回折腾。

2、农村户籍且不愿意外迁的。

对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将户口迁到高校容易,但将来迁回来恢复农村户口时相对困难,根据当地现行的户籍政策则可以迁回生源地,但不再是按原农村户籍落户,而是按城镇户口落户,也就意味着现在农村户口一旦迁出就很难再迁回了,所以农村户口迁出后今后难以享受农民相应承包土地收益的分配权时(据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农村集体分红的收入按人头可达数万元至数十万以上,如果遇上拆迁补偿,收入则更加可观;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至少事实上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那份土地对农村人而言也是一种可贵的财富资源),以不迁为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文件规定,除法律对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别规定外,在承包期内,无论承包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作为承包方的家庭还存在,发包方都不得收回承包地。按理说,农村户口迁入学校后,在校大学生仍保留承包地的,在上学期间无固定收入且还要支付各种费用,应享有承包土地收益的分配权,如作为原有农村集体一员分享到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建设带来的福利待遇等。但问题在于届时“农转非”后的学校集体户口倘若再迁回去,当恢复其农业户口的可行性不大时,考虑到原农村户口的综合整体受益效应,还是以不迁为好。

3、有特殊政策的生源地。

有些新生在生源地根据政府相应政策可享受一定的补贴与优惠待遇,如来自西部及偏远省份生源地的贫困生、定向生,在就读期间的生活补贴及以后工资待遇上,国家均有适度的倾斜政策,有的回原生源地定向就业后还可作为当地各级政府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等,考虑到适合毕业生自己的志向与发展,以不迁为好。

新生读大学需要转户口吗(关于入读大学后户口是否迁移的分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