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时候,有次老师在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时,说老子的思想极度消极的,消极成什么样子呢?举个例子,老子主张原始社会什么的,当时少不更事,也缺少对老子即道德经的研究,此事只好作罢,但是心中有疑云,挥之不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子为何倡导持柔守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为何倡导持柔守弱(如何评价老子绝圣弃智)

老子为何倡导持柔守弱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次老师在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时,说老子的思想极度消极的,消极成什么样子呢?举个例子,老子主张原始社会什么的,当时少不更事,也缺少对老子即道德经的研究,此事只好作罢,但是心中有疑云,挥之不去。

等到参加工作了,回过头来再来看老子的道德经时,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高中时候所听到的那么简单。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周礼败坏,社会失序,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民不聊生。在研究诸子百家时,这一历史背景不可或缺,因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也。

作为周守藏室的官员即现代的图书管理员,是有着大部分人所缺乏的优秀资源,即遍览夏商周三代的书籍的,再加上对当时乱世的愁绪,后终究著有思想巨著—道德经。

老子认为,当人们追求美好的事物时,就会为了这一目的而不择手段,所以为了杜绝后患,倒不如一切返璞归真,只追求最为纯真的,反对雕琢的。如此一来,民不为盗,君王也克制自己,则无不治。

今天来看,老子的思想好不好?好,当然是真的好,能够实现么?不能,不可能实现。为什么?

就在于老子的这一类思想反人性,敲黑板了。不是主张没人性,而是老子的思想是极度压制人的本性。

什么叫人性?人性有哪些呢?中国古代有善恶二论,这里仅谈恶,因为人心中都有恶,不作恶事只不过是没有发作罢了,并不意味着心中无恶。

人性的恶中有贪婪,喜欢胡乱作为等。这些人性中的缺陷可以说与老子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五千年的历史,达到人臣的极致而能够克制人性的弱点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如周公、卧龙先生。

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卧龙先生了,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堂,卧龙先生的名望都是无人能及的,原因无他,卧龙先生是人臣能够达到的极致,若前进一步就是王莽、司马懿之流,但卧龙先生终其一生诠释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朝堂需要卧龙先生,为群臣树立榜样,也为君臣将相宜提供了标杆。

但是,几千年也就这么几位屈指可数的名留青史的名臣,这一概率基本可以说是“0”了,由此可见老子的主张是多么难以实现!

这就回到了标题所提到的“绝圣弃智”,并不是老子想要建立一个愚昧的社会,只不过是想要一个无纷争,人民安居乐业,君王垂拱而治的大同社会。

虽然老子的理想社会难以建立,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就像侠盗一样:盗亦有道。任何时候都要知进退,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毕竟无限的欲望容易吞并自身,如此才能使自己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拥有留在牌桌上的机会。

愿诸君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