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将作于少监
东部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 罗马远征军(Roman Expedition)
地处跨越世界的十字路口,将一切过境之物细细选择
本文承接的是罗马篇的上篇,在这一篇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东部帝国以及罗马远征军势力的部队
东罗马重装矛兵(Skutatoi Spears)/ 东罗马重装步兵(Skutatoi)/ 东罗马重装持斧兵(Skutatoi Axemen)
远征军坚强的前锋,意志坚定,永不退缩
罗马远征军可招募部队,在查士丁尼时代,“Skutatoi”这个词已经变成了重步兵的代称,由于远征军的部队都比较单一,因此大部分时期都要靠他们来抗线。"Skutatoi"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中的"Scutarii"(再往上追溯就是拉丁语中表示盾牌的"scutum")意思是“持盾兵”。持盾兵装备的是一种被称为“thureos”的大型木制盾牌,在单兵对战中十分实用,例如在帝国分裂dlc里曾经出现的骑士团佩盾兵(Equites Scutarii)
这些骑士接受够漫长的贵族教育,都是一等一的猛士
罗马选锋步兵(Antesignani)
全能的精英勇士可以任何时候踏上任何战场
罗马远征军可招募部队,是个挺费解的部队,“Antesignani”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就是“掌旗先锋”。所谓的旗在以前的时代指的自然就是罗马军团的鹰旗了,既然是要身先士卒的先锋,其战力自然是要比其他人高的,不过把先锋做成一个独立的兵种……感觉还是有些怪怪的。
罗马重装方阵枪兵(Menaulatoi)/ 拜占庭持斧卫队(Hetaireia Guards)
握紧撑牢,其余交由矛尖解决 / 袍泽死君王,同辈效仿之
东罗的两大穿越单位。menaulion(或者menavlion)是一种长度为2.7至3.6米的重型长枪, 十世纪时期开始装备拜占庭步兵作为对抗骑兵的武器。顾名思义“Menaulatoi”就是使用这种长枪的士兵。至于长枪方阵嘛……这么说吧,在阿提拉和帝国分裂里所有的方阵枪兵都是CA魔改的穿越单位。这都什么年代了,害搁这整马其顿方阵呢?
虽然说拜占庭的枪兵也有一系列对抗骑兵的战术,但是这明显不能和萨里沙长枪方阵划上等号
至于拜占庭持斧卫队,这也并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瓦兰吉卫队。“Hetaireia”(意思就是“同伴”)是马其顿王朝时期的一支禁卫部队,被用来保卫皇帝的安全。大部分的“Hetaireia”成员都是外国人,和“Tagmata”(后面会讲到)一起驻扎在君士坦丁堡。游戏里的东罗有很多这样的穿越部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凑数把后来使用的名字都冒名顶上去了。
左侧持矛者即为“Hetaireia”
罗马首都卫戍军团(Numeroi)
他们为了守护皇帝,会将敌人们都送进痛苦的深渊
“Noumeroi”确实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戍卫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君士坦丁堡的皇宫和负责城市的警卫工作。不过这样一支首都卫戍部队其实也是穿越的结果……第一次提到有关这支部队的记载应该是在米海尔三世(Michael III,842–867年在位)时期。在阿提拉那个时代,这个词可能仅仅只是军队的泛称,毕竟拉丁语里的“numerus”本身就是数量的意思。
罗马禁卫骑兵(Excubitores Cavalry Guard)/ 皇家禁卫骑兵(Tagmata Cavalry)
战马萧萧平沙场,扫荡敌营定江山
东罗后期的两种精锐骑兵。“Excubitores”(意思为“哨卫”)是东部帝国的利奥皇帝(Leo I,454-474年在位)所建立的一支新的御林军部队,持有这个头衔的往往都是皇室成员或贵族子弟。不过到了7世纪,有关这支部队的记录就消失了,直到8世纪中叶才重新作为精锐部队被记载。最后一次提到“Excubitores”的是安娜·科穆宁,他们参加了公元1081年的狄拉奇乌姆之战(Battle of Dyrrhachium)
差不多在阿提拉那个时间段,“Tagma”这个称呼一般是用来指代200人-400人的部队(今天的希腊军队还在使用这个词,意思是“营”)不过到了君士坦丁五世之后,“Tagma”开始逐渐成为了拜占庭中央军的代称(这一时期古典晚期的野战军变成了军区士兵安排在了地方,中央军逐渐成为了新的主战力量)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Excubitores”其实也属于“Tagmata”的编制,因为这一时期的旧御林军其实已经逐渐被中央军所吸收了。
蛮盟矛兵(Foederati Spears)/ 蛮盟贵族标枪兵(Noble Foederati Javelinmen)/ 蛮盟步兵(Foederati)/ 蛮盟骑兵(Foederati Cavalry)/ 蛮盟骑乘弓箭射手(Foederati Horse Archers)
并非仅有罗马人为罗马而战
所谓的蛮盟(Foederati)就是指这一时期在罗马军中的蛮族雇佣兵,蛮盟并没有任何固定的番号和编制,他们也不属于任何的正规军建制。蛮盟佣兵与帝国签订条约(Dediticii)以获得金钱的代价为帝国四处征战,有部分的蛮族就是以这种形式来换取在罗马帝国境内定居的权利的 (例如哥特人和法兰克人)虽然蛮盟的忠诚尚无定数,但是在缺乏财富和人力维持庞大正规军的情况下(例如西部帝国)蛮盟仍然是将军们最好的选择。
正是在蛮盟军队的帮助下,“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才能在公元451年的沙隆会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匈人大军
随着越来越多的蛮族进入罗马帝国正规部队,蛮盟佣兵的编制和所属越来越难以界定,他们根据他们所属的族群被编在一起,成为了被称为“Numeri”(即“数目”之意)的存在。蛮盟拯救了西帝国,也是蛮盟军的领袖奥多亚克终结了名存实亡的西部帝国。蛮盟在此之后依然存在于东部帝国的军队里,匈人(远征军的蛮盟骑射手)和赫鲁利人(Heruli)都曾作为蛮盟军跟随贝利萨留和纳尔塞斯的远征军作战。
罗马禁卫军卫队持斧兵(Bucellarii Guard Axemen)/ 罗马禁卫军骑兵(Bucellarii)/ 罗马禁卫军卫队骑兵(Bucellarii Guard Cavalry)
一个有势力的将军只用自己的雇佣军就能支援帝国力量
罗马远征军可招募部队,虽然这个名字其实和“禁卫军”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和之前讲到的蛮盟兵一样,“布塞拉里亚”(bucellarii,即私兵、部曲,本意是“吃面包的人”)的出现也是国家无力维系军队的结果,只不过雇佣的蛮盟是国家,而雇佣私兵的则是个人。因为私兵是受雇佣的小规模个人部队,所以他们的装备通常要好很多,训练也很充分,战斗力明显要优于正规军,因此到了四世纪后期和五世纪,雇佣私兵也开始大行其道。
通常私兵的雇主是将军们、民政高官以及富有的地主,因为薪资高昂,这些部曲的规模都很小,在内战期间私兵最多可以达到数千人的规模。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装备精良的私兵也逐渐成为了部队的中流砥柱,著名的私兵雇主有西罗马的斯提里科以及东罗马的贝利萨留。贝利萨留部下的私兵数量最多曾达到7000人(哥特战争时期)不过在这个时代,“Bucellarii”这个词也已经开始在广义上意味着装备精良的骑兵了。
达尔马提亚骑兵(Equites Dalmatae)/ 罗马分队骑兵(Equites Promoti)
戍边铁骑威武,进犯蛮夷忌惮
终于讲到骑兵的部分了……晚期帝国的骑兵基本都有分工明确的职能和番号,在战时则混编一起行动。达尔马提亚骑兵(Equites Dalmatae)就是在《百官志》里经常出现的骑兵部队番号。大部分名字里带有“达尔马提亚”的都是骑兵部队的番号,因为达尔马提亚是三世纪后期罗马骑兵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游戏里他们的盾徽则是来自于高卢地区部署的一支达尔马提亚骑兵部队。
和达尔马提亚骑兵一样,分队骑兵(Equites Promoti)也是罗马的骑兵部队里出现概率很高的番号,例如资深分队骑兵(Equites promoti seniores)和历战分队骑兵(Equites promoti iuniores)在东部还有一支被称为“具装分队骑兵”(Equites Promoti clibanarii)的部队番号,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提到的内容了。
3世纪的一名罗马骑兵
罗马重装枪骑兵(Contarii)/ 波斯式重骑兵(Catafractarii)/ 罗马全装铁甲重骑兵(Clibanarii)
重装枪骑兵是重装突袭部队,他们是罗马精锐重骑兵的主力 / 真正的武装到了牙齿的重甲骑兵令人胆寒
罗马的铁罐头骑兵,不过比起萨珊全期强悍的具装骑兵,作为罗马人师法波斯的结果,具装骑兵让后期的东罗也有了和萨珊玩骑兵战的资本。简单的来说这三类部队都属于“枪骑兵”,就是指骑在马上使用长枪(Kontos)的部队。只不过和后两者相比,所谓的“Contarii”一般是指马匹不披甲的枪骑兵。
在长期同萨尔马提亚游牧民的接触之后,罗马人也终于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具装骑兵——“cataphractarii”和“Clibanarii”。在晚期罗马的军队里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具装骑兵编队,"cataphractarii"一词来自于希腊语"kataphraktos",意思是全身被包覆着的,而"Clibanarii"一词则来自于希腊语的"Klibanos",即烤面包箱(也有可能是来自波斯的外来词汇)
图拉真记功柱上的萨尔马提亚具装骑兵
总的来说,这两个词在描述上其实都是模棱两可的,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骑兵,后世的人们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猜测:可能这两者并没有区别,这两种称呼是可以互换的;一说“Clibanarii”指的是装备更“重”的骑兵,因为四世纪的文献有将所有种类的护甲都描述为了具装(cataphracts)的例子;也许是这两者在装备上都属于全具装骑兵,只不过两者在战场上的阵型不同。总之不管是何种的称呼,全副武装的具装骑兵都是战场上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罗马弓箭骑兵(Equites Sagittarii)/ 拜占庭弓骑兵(Hippo Toxotai)
放箭是一门技术,在马背上放箭则是门艺术
骑乘弓箭手(Equites Sagittarii,希腊语中的Hippo Toxotai)是一类在帝国晚期作用愈发重要的部队,根据《百官志》的记载,这一时期的西部帝国一共有19支带有弓骑兵番号的部队,这一数字在东部则是29支,这也是同波斯人长期作战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东部还有一支番号为“具装骑乘弓箭射手”(Equites sagittarii clibanarii)的部队,表示了他们可能是装备了弓箭按照骑射手方式作战的具装骑兵。虽然同一时期的具装骑兵就有携带弓箭作战的,但是这支部队是怎样的作战方式今天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帝国骆驼骑兵(Imperial Dromedarii)
骆驼辅助骑兵用途广泛,且十分适应当地地形
虽然在《百官志》里没有提到名字里带“骆驼骑兵”(Dromedarii)番号的部队,但是骑乘骆驼的部队在东部帝国确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图拉真就曾在叙利亚建立了一支1000余人的骆驼骑兵大队(ala I Ulpia Dromedariorum milliaria)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时期在罗马军队里也是存在使用骆驼的,毕竟骆驼在沙漠地区是很实用的动物,不仅可以拿来运输,关键时刻还可以用来骑乘作战。
蝎弩(Cheiroballistra)/ 投石机(Onager)/ 重型投石机(Large Onager)
装填!瞄准!发射!命中!
简称大投,后期一回合量产对付匈人的大杀器。被称为“野驴”(Onager,因为其投掷力量就像野驴尥蹶子那样威力无穷)的小型扭力投石机可能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到了4世纪左右才开始流行。因为比起双臂弩炮,建造扭力投石机的要求更低,但其精度也相对较差,因此只适合拿来进行围城战。
扭力投石机在发射时的后坐力非常大,每一次射击都会导致无法预测的晃动。因此在发射时要将其放置在土质或是石质的平台上。随着6世纪末阿瓦尔人从东方带来了更简易的人力牵引投石机(Mangonel)这种复杂笨重的攻城器械也开始慢慢淘汰,最后被中世纪的配重投石机所取代。
操作这样的一台投石机需要8个人,大概可以投出80千克重的石头
蝎弩(Scorpio)是一种小型弩炮,它的原理和扭力弩炮一样。蝎弩的射速很快,准度也很精确,在罗马军队里非常流行。不过虽然翻译的名字叫做蝎弩,但是比起罗马2里真正的蝎弩来看,阿提拉里的“Cheiroballistra”真正应该是“手持弩炮”而不是蝎弩。手持弩炮是数学家亚历山大的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公元10年-70年)的发明,可能属于蝎弩的改良版本,是一种缩小到可供单兵使用的器械。不过由于这类器械的制作如今已经失传了,今天的我们也不太清楚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可能是这两者的复原(说实话这两个目前的复原好像长得其实差不多)
利布尼式战舰(Liburnian Warship)/ 拜占庭式桨帆战舰(Dromon Warship)
鼓声响起,众桨如一 / 巨舰起航,乘风破浪
由于我本人对海军不太了解,因此这里只能简单的做一个介绍。游戏里罗马的海军舰艇主要可以分为“利布尼”(Liburnian)和“德罗蒙”(Dromon)两种,利布尼式战舰最初是一种轻型战舰,最早起源于伊利里亚地区的海盗,相比于先前的三列桨战舰,利布尼式战舰更轻、速度更快、也更灵活,是阿格里帕在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角海战中的致胜武器。利布尼式战舰在罗马帝国时期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逐渐成为了不同种类舰艇的统称,今天意大利的里窝那(Livorno)就是得名于这类战舰。
一艘利布尼式战舰
差不多到了阿提拉所在的那个年代,一种被称为“德罗蒙”(Dromon,这个词的原意是希腊语中的“奔跑”)的舰艇形式开始在地中海出现。德罗蒙是由利布尼发展而来的,相比利布尼式战舰,德罗蒙式战舰的特点就是它引入了三角帆并弃用了古老的撞角结构(虽然如此德罗蒙其实还是配备了撞击用的尖刺)从公元5世纪到12世纪,德罗蒙战舰都是拜占庭海军的主要舰艇类型,一艘大型德罗蒙战舰可以搭载200名水手和50名水兵,并装备投石机、弩炮甚至是希腊火等武器。
一艘重型德罗蒙战舰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