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家李广向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求助,寻找47年前他出差乐清生病时,照顾他两个月不收分文的原雁荡山灵峰招待所所长郭人才一家,结果次日即寻找到郭的女儿郭福云等李广不胜感激,拟于元旦前来乐清见恩人一家(9月18日、19日《乐清日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愿雾霭早日散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愿雾霭早日散去(遐想施恩勿念)

愿雾霭早日散去

“施恩勿念”可能不止为一种崇高操行,也属智慧之举

广东画家李广向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求助,寻找47年前他出差乐清生病时,照顾他两个月不收分文的原雁荡山灵峰招待所所长郭人才一家,结果次日即寻找到郭的女儿郭福云等。李广不胜感激,拟于元旦前来乐清见恩人一家。(9月18日、19日《乐清日报》)

日光之下无新事,所谓历史,其实由不断重复的事件串连而成。像郭人才一家这样照顾一个素不相识者而不图回报的故事,历史上演绎过很多次,一饭千金、结草衔环……但这类故事仍然一次又一次感动我们,原因在于它能触动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而感动是不怕重复的。

这则新闻的真正主角乃是已经去世七八年的郭人才,其言行对一家人影响甚大。郭福云记得,其父生前经常教育子女“记人恩,忘人过”,“施恩勿念,受恩勿忘”,并身体力行。如果说“受恩勿忘”为人之本份,如李广先生所为,“施恩勿念”则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崇高操行。不过,可能不止为操行,也属智慧之举。

“施恩勿念”也是一种保全之策。反面例子如三国时原袁绍帐下谋士许攸,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于是背袁投曹,设下偷袭乌巢之计,曹操因此大败袁绍,确立北方霸主地位。许攸因而自大,常言“阿瞒如果没有我会怎么怎么的”,嚣张得很。后许攸与猛将许褚相争时被杀。曹操对许褚并无授意,但事发后亦不问责——想必曹操烦许攸很久了,又不愿背杀恩恶名,许褚正好做了他想做的事。可悲的是,许攸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于“施恩常念”。恩与怨,往往只有几步之遥,天使与魔鬼也就一念之差。

有点扯远了。“施恩勿念”,说的是施恩于人固好,但对施恩者来说,同时构成一种人格考验。施恩于人,可能使施恩者产生一种期盼,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誉,得到受恩者的回报,并视之理所当然。对自己的恩行,施恩者会有四种表现:逢人便说;偶尔说起;绝口不提;早就忘了。与这四种表现对应的,则为四种认知:很了不起、了不起、没什么、不值一提。“施恩勿念”中的勿念,究竟作“不该提起”还是“不值一提”,也有些小区别。可以认为,“不该提起”表明不敢自居道德高地,不敢对他人持优越感。“不值一提”,则入化境,即觉得自己所为不值得提起,无足轻重,很快忘记,不愿对受恩者构成道德压力。

不妨想想,真正重要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如阳光、空气、水,人类须臾不可分离,却均从大自然免费取得,但很少有人为此感恩,有人对此理解为“大恩不言谢”。与这些相比,人与人之间的诸多恩怨都不算什么。(作者为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