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食同源

五脏是哪五味脏(什么是以脏补脏)(1)

“药食同源”是中国古代医学界的一句名言。翻开药学与烹饪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最早的药物大都是食物。中国医学从它初起时便与饮食结下不解之缘,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医家当作中药来广泛运用,例如:大枣、百合、莲子、苡仁、白扁豆、山楂、生姜、葱、桂圆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常被人们当作事物食物来食用,如:枸杞、冬虫夏草、车前草、桔梗等。

二、四气五味和归经

“四气五味”“归经”本是指中药的性味和作用部位,然而,从治疗和保健的角度看,

食物也有类似药物之性味和归经。熟知食物的性味归经,对准确掌握和运用好自我饮食保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脏是哪五味脏(什么是以脏补脏)(2)

(二)、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或药物的辛、甘、酸、苦、咸等五种味道,实际上还有淡、涩等也属于五味,一般将淡味归在甘味的范畴,涩味归于咸味的范畴。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辛味能宣散、行气、通脉。现代研究认为,辛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强淀粉酶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有祛散风寒、疏通经络的功能。所以在辛味的食物中的生姜、葱白、紫苏、胡椒等由于具有宣散风寒的功能而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而辛味中的辣椒、茴香、砂仁、桂皮等具有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则可用于寒凝气滞的胃痛、腹痛、痛经等;辛味中的白酒、药酒等具有辛散风寒、温通脉络的作用,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痛等。

能补益、强壮,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者都适合于多食甘味食物。甘味能补充气血,又能消除肌肉紧张,还可以解毒,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大部分水果、粮食都属于甘味,蔬菜中也有相当种类属于甘味,诸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藕等。含甘味的保健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甘草、熟地、麦冬、枸杞、玄参、山药等,大多属于补虚类中药,但需要指出的是,若偏嗜、多食甘味食物容易令人发胖,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糖尿病病人则更应慎食此类食物。

酸味有收敛、固摄、柔肝的作用,对于有患有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遗尿、滑精、肝脏疾病等疾患的中老年朋友,可以食用此类食物。现代研究表明,酸味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功能、提高钙和磷的吸收率。常见的酸味食物主要以水果为多,如李子、杏、枇杷、山楂、杨梅、葡萄、柠檬等,而含酸味的保健中药就比较多了,如五味子、小枣、芍药、牛膝、山茱萸、旱莲草、乌梅、五倍子等等。

苦味具有能清热、燥湿,容易上火、患热性疾病,或患有湿浊病证的中老年朋友适合于食用此类食物。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佐餐食用,取其能清泄之力,能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效果,适用于热病烦渴,中暑、目赤肿痛、疮疡肿痛等病症;再如茶叶,苦甘而凉,饮用可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等。但需要说明的是,苦味食物由于具有苦寒伤气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弱,或肾阳亏虚而表现出怕冷、大便稀溏、小便频数、胃脘冷痛的中老年朋友不益多食。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菜、苦瓜、 苦刺花、茶叶、咖啡、苦荞等。在保健中药中很多都含苦味,如黄连、黄芩、栀子、夏枯草、贝母、青蒿、丹参、三七等。

咸味能软坚、散结、润下,大凡患有顽痰久咳、痞积胀满、大便难下、瘿瘤肿块的中老年朋友均适用此类食物。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如海蛰味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对痰热咳嗽、痰核、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者,食之最益。海带也属于味咸食物,有软坚散结作用,适宜于患有或预防瘿瘤的中老年朋友经常食用。味咸的食物如有以下一些:海蛰、海带、海参、墨鱼、螃蟹、海虾、猪肉、鸡血、鸭肉、狗肉等。常用的味咸保健中药有肉苁蓉、海藻、昆布、蛤蚧、紫河车、阳起石、鳖甲、乌贼骨等。

中医认为,五味与五脏密切相关,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纳各种食物,这样才能通过五味调和达到脏腑得益的目的,使得身体健康,当然,如若五脏有病我们也应该适当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五味,以帮助五脏功能的恢复。

五脏是哪五味脏(什么是以脏补脏)(3)

(三)、归经

中医把药物具有选择性作用称之为归经,即,某种中药对于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中医认为,不仅中药具有归经,食物也有归经,即食物对人体所起到的调养、保健作用也是有选择性的,可能只局限于某经或某脏。如肺虚久咳的老年朋友之所以适宜于食用百合、白果、燕窝、银耳、猪肺、蛤蚧、冬虫夏草等,就是因为这些食物都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再如,肾虚的老年朋友应该多食用胡桃、芝麻、山药、枸杞、杜仲、猪腰等,也是因为这些食物都入肾经而起补肾的作用。再如猪心、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入心经,所以主要用于养心安神,针对心悸失眠的老年朋友使用;扁豆、糯米、大枣等入脾经,能健脾养胃,故脾虚便溏者宜之。同样是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由于它们的归经不同,作用部位各异,它们的用途也就不同,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心火等等。如梨、香蕉、桑葚、芹菜、猕猴桃等均为寒凉清热的食物,但梨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葚偏于清肝热,猕猴桃偏于清膀胱热等。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以上说的一种食物归一经以外,也有一种食物归两经或两经以上的情况,如山药就能同归肺经、脾经和肾经,凡肺虚、脾虚和肾虚之人均可以食用;再如,莲子一物同归心、脾、肾经,故心虚失眠多梦、脾虚久泻、肾虚遗精等均可以食用。

五脏是哪五味脏(什么是以脏补脏)(4)

三、“以脏补脏”说

“以脏补脏”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并创立的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它实际上是用动物的组织器官来治疗(调养)人体对应的组织器官疾病(虚损)的一种方法,因为肾主骨,所以孙思邈就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因为肝开窍于目,孙思邈就以羊肝来治疗雀盲(即夜盲症),因为肾虚往往可以出现男子生殖功能减弱,所以,他又以鹿肾医治男子阳痿。孙思邈以后,不少医家或医学著作也都对“以脏补脏”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记载和论述,如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就有以羊肺羹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记载;元代的《饮膳正要》也有用牛肉脯治疗脾胃久冷,饮食不佳的病证;明代李时珍主张“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现代也有利用动物内脏制成生物制剂用以治疗相关疾病的情况,如将猪胃粘膜加工制成胃膜素,用来保护人体胃粘膜,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用动物睾丸制成睾丸片,用来治疗性功能减退症;用动物内分泌腺提取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素、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治疗各种内分泌功能低下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医“以脏补脏”理论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这可以用于指导我们进行合理的饮食保健。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吃货们看过来,这些食疗清暑又祛湿

胃肠胀气真难受,募合配穴“消气”有奇效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