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中,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我也是其中一个。我的家乡在乡村,乡村,是美丽的记忆,乡村,是精妙的符号,乡村,是珍藏在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乡村,是寄生在每个人脑记的精神家园,乡村,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 我们与乡村血脉相通,情感相连。

改革开放四十年乡村的变化(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选)(1)

四十年前旧村(现山地养蝎)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可以说亲历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打记事起,我所生活的家乡是多数人住的陕北常见的土崖上打的土窑洞。普遍是土墙,不少家里所谓的大门就是在土墙上掏一个倒"U"字型大洞。那时,物质生活非常贫乏,连生活常用的火柴、煤油都保证不了。除了生产队的耕地,家家还有自留地。当时,是公社、大队、生产队时期,因都是公社社员,农民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社员"。集体劳动时统一出工,由队长当天呼喊集合后给男社员和女社员分别派活,不到劳动年龄的孩子们,只能随妇女干些相对轻省的活。如:锄草、凉晒粮食等。人们一年忙到头,生产队每户分红只有极少的粮食,布证、油票也很紧张。就这点钱,凑凑合合过了一年有一年。

村里还有饲养室。村里的牛、马、骡等高脚牲口有专人24小时饲养。每年种地耕田就靠这些牲口。我们家姐妹弟兄多,那时要吃饱一顿饭,那真是难啊!那时我刚上小学,家里养鸡、养羊、养猪。一放学,不是放羊,就是给猪割草,总没有闲的时候。

突然有一天,上边一声令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我从大人口中才知道,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从此要进行改革开放了。

让我们村发生深刻变化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二阶段。我们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好,上级部门给村里补偿了数百万巨款,几乎家家户户由原来的土窑洞变成了用石头、砖砌的崭新的新窑洞,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吃,家家户户有着洗衣机,洗衣服再也不用人工劳累。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外出打工时有了高速公路铁路等多种选择方式,村里也全部修了宽敞的水泥路,两旁安上了节能路灯,晚上出去串门“明当当”的,再也不用拿着手电筒照路。与此同时还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进行一些娱乐项目,如广场舞,在饭后散步之余总能看到阿姨们婀娜多姿的身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村中大爷大娘们每天都在老年活动中心进行着身体锻炼。此外还修建了卫生所,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有病可医。人们大多开三轮、农用车做起来生意买卖,村人腰包鼓了,80%的户买了档次不一的小汽车。村内还进行全网络覆盖,加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缩小了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四十年乡村的变化(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选)(2)

改革后新村貌

留得住青山绿水,守得住乡愁

从1978~2018,不觉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来,田家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我也从10来岁的懵懂孩童变成了即将迈入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接点"知天命"之年。自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人变成个城里人,吃上商品粮,住上崭新的新窑洞作为一种理想;近二十年来,城里人却反过来羡慕农村人有土地、空气好、有景色,并以在靠近有山水的地方有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为奢望;在乡村振兴战略鼓舞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指日可待,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正以农民变市民的节奏向我们款款走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乡村的变化(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选)(3)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个村庄的变迁虽然不同,但每个村庄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的机遇都是相同、相等、相互的。我们坚信,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双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未来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一定会实现。

(作者:陕西农村网 张万平)

征文合作单位:

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

汉中市西乡县审计局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河池寨村党支部村委会

陕西文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老陕网商贸有限公司

平利县中皇山女娲茶业有限公司

渭南市中心医院

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

新西部教育网

渭南农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中共乾县县委宣传部

中共大荔县委宣传部

中共丹凤县委宣传部

中共蒲城县委宣传部

陕西省旅游协会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有限责任公司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启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集锦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满怀激情写家乡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