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写写张纯如,有人觉得她太年轻,太骄傲,太脆弱。但我觉得她值得被怀念,因为她曾经为了我们大声疾呼,不畏惧恶势力的恐吓,让西方世界了解除了奥斯维辛之外在中国南京发生的暴行。就这一点,她值得被我们怀念和永远记忆。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出生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989年她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尔巴校区新闻学学士学位,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是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200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年仅36岁。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1)

大学毕业时的张纯如和家人

在1995年她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蚕丝——钱学森传》作为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她其实一直非常关注中国人这个群体。个人觉得这本书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钱学森,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阐述了钱学森的一生。1997年她出版了英文版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书是首部向西方世界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在全世界造成了震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曾经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0周之久,至今已经再版10余次,全球印刷近100万册。2003年4月28日,她出版了第三本书《美国华裔史录》。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2)

张纯如在国内采访收集资料

1. 成长

张纯如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用我们的话说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家里的氛围民主而和睦,她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张妈妈写的传记中不难看出,张纯如是个内向敏感而好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完美。她的整个读书阶段可以说是很顺利和平静的,和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感情很亲近。在她大学毕业的时期的一次联谊会上,她和白人男孩Bretton Douglas 一见钟情。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3)

新婚的张纯如和丈夫

1991年,23岁的张纯如和 Douglas 走入婚姻的殿堂 并在结婚11年后有了自己的儿子。

随着她完成大学学业,曾经在出版社等媒体工作的她,最终决定写作,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压力的选择,毕竟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写作对于她而言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选择。

几经周折,年轻的纯如自己和各种书商以及发行人沟通协调,1995年年仅27岁的张纯如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钱学森传记,年轻而有激情的她非常投入地开始工作,为了收集资料辗转于各个城市以及大学的图书馆。为了提高效率,她白天睡觉晚上写作,最终完成了《蚕丝——钱学森传》这本书。

在《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准备期间,张纯如除了在美国搜集各种有可能的信息,她甚至联系上当时在南京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及纳粹党驻华负责人的汉堡商人约翰-拉贝在德国的子女,并且取得了他们手上的珍贵资料(拉贝亲眼目睹了日军进入南京后惨无人道的屠杀并且利用他在南京的特殊身份保护了部分难民免于杀戮,而且他还留下了珍贵的文字和照片记录)。之后,张纯如前往南京当地采访幸存者并在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帮助下,拿到了很多第一手珍贵的资料。由于纯如的中文水平有限也听不懂当地方言,她找了当地一位大学老师担任她的翻译。那位老师回忆当时的情景:“张纯如非常敬业认真,当时南京天气非常炎热,通常一工作就是十个小时,之后她还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我们对这位年轻的姑娘能有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作风感到很惊讶和敬佩。这位老师也反映张纯如对所有的事情都要追问到底,直接而有热情,甚至有点过分追求完美。” 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这份执着和严谨造就了她的成功和英年早逝。

只用了两年时间张纯如完成了南京大屠杀的所有准备工作,1997年该书发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纯如穿梭与各个城市参加签售活动、发布会和部分媒体的见面会。同时她还在准备写一本关于在菲律宾服役和参战的美国老兵的书。那段时间张纯如身心俱疲,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在一些媒体见面会和发布会上她多次遭遇了日本右翼份子的当众质疑,但每一次,她都用事实和数据义正言辞地将对方的谬论推翻,并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她表现得极好,可以说她非常优秀。她的家庭也为她的成就感到骄傲。另外一方面,她也成了日本右翼份子在西方世界的眼中钉。她经常接到他们的骚扰电话,甚至因为这个原因不停地变换电话号码,住址。

2. 挣扎

在大量的工作和外出活动的重压下,张纯如透支了精力和体力。长期睡眠不足。也许她自己并未意识到危险在一步步逼近自己。从她的著作选题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特别敏感而且视角独特的作家,这种特质也许能帮助她深入历史挖掘黑暗中的素材,但是却无法帮助他从残酷的人性和黑暗的历史中回归到生活的阳光下。对一个30岁就取得了某一领域成功的人来说,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皆因为她超出旁人的努力、勤奋和天分。她可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她的身体和思想跟不上她的步伐,她不敢停下来,因为她渴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渴望那些历史不被人们遗忘。可以说她用自己的生命在为那些马上要忘却和几乎要沉睡的人敲响警钟,那些事情的确发生了,发生得真真切切,鲜血淋漓,痛彻心扉!

张纯如的人生可以说是顺利的,不论学业和事业。但是她的不孕却让她备受打击。和丈夫道格拉斯在医生确认两人都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数年都无法怀孕,最终通过代孕妈妈的方式生下了她的儿子。在代孕母亲合法的美国,很多公众人物都通过这种方法有了孩子,但是张纯如却非常忌讳这一点,甚至她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儿子是通过代孕母亲生下的。应该说只有她的身边的亲人知道。在代孕妈妈怀孕过程中,她中断了所有和外界的交流,不出门,想营造一个孩子是她自己生下来的假象。可以看出,张纯如是个好强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圆满而对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非常沮丧。后来她的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的结果更让张纯如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她一直在自责,是由于自己常年熬夜,心情抑郁紧张等等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自闭症。这种自责一直在折磨着她。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4)

张纯如和儿子丈夫在一起

3. 远去

所有的一切都在同一时间发生了,这种现象其实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不那么陌生。孩子自闭症,参加不完的活动,手上还有两本书需要准备,面对那些老兵对残酷战场的哭诉和声讨,日本右翼份子在活动上对她莫名其妙的提醒(恐吓),等等等等的一切将她压垮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张纯如的精神状态急剧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回到家中的张纯如出现了多次想自杀的迹象,这让张纯如的母亲如坐针毡,恨不得每分每秒地盯着女儿,有一次她一天未归,到了晚上疲惫的回来了,她说是去酒店睡了一觉,那时候她的言行举止已经不太正常了,她得了严重的迫害妄想症。这一次她又是一天没回家,张纯如的妈妈希望她还能去酒店睡一觉就回家,打电话到当地所有的酒店去寻找女儿的入住记录。但是最终找到的却是警方发现张纯如自杀于郊外的自己的车里。她已经偷偷地买了枪,做好了准备并付诸行动。那天是2004年11月9日。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5)

曾经美丽自信的张纯如

也许是抑郁的情绪在她体内积聚了太久而没有发现,也许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不可知的事情,也许是医生的误判延误了治疗,也许是药物使用不当,也许是她完成了自己来到人间所要完成的使命......

张纯如就这么走了,带着她未完成的作品,带着她的遗憾和迷惑,带着许多敬她爱她的人的失落惆怅走了。我只能说她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完成了我们许多人所不能完成的重任,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她!

洛杉矶时报形容她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是“在美国成长的华裔青年模范”。已故著名的历史学家安布罗斯也曾说,“张纯如可能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因为她了解必须用引人兴趣的方式来传达历史意义”。

2017年4月7日,坐落在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南京市为她制作两尊雕塑,一座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另一座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述 铭记美籍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和她的南京暴行(6)

家人和张纯如塑像在南京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女士张纯如!

让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可怕的历史,始终铭记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