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主要故事(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1)

人无完人,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犯些错误。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很多时候,只要有悔改之心,就还来得及。但是,明明知道自己有过错,却死不悔改,或者嘴上说着自己要改正错误,心里却没有真正悔悟,就是最糟糕的情况。正如孔子所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知错不改、嘴改心不改,那么,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在积少成多后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反噬自己,到反噬的时候再来后悔,悔之晚矣。关于知错不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灵公,此篇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说起晋灵公,大多数人是陌生的,不过,对于晋文公重耳,也就是那位与寒食节有关的国君,大多数国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而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晋灵公,就是晋文公重耳的孙子。

晋文公的主要故事(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2)

晋灵公夷皋的继承君位之路,也算有些曲折。晋灵公的父亲晋襄公在位时,晋灵公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按理说,太子继承大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偏偏在晋襄公去世时,晋灵公的年纪还很小,大概只有四岁。对于时常遭受祸乱的晋国而言,要立一位连字都不识几个的国君是极其冒险的行为,所以,大臣们商议来商议去,最终决定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君,因为公子雍年长且风评较好。

如果说公子雍成为新任晋国国君,那么国君的位置就不一定会再落到夷皋身上,所以,一位女性登上历史舞台,这位女性就是夷皋的母亲穆嬴。

得知儿子的地位受到威胁后,穆嬴不分昼夜地抱着夷皋在朝堂上哭,嘴里直骂:“先君(晋襄公)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抛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找国君,你们准备怎么安置这个孩子?”不仅如此,穆嬴还抱着夷皋跑到大臣赵盾家里,向赵盾叩头说:“先君曾经抱着这孩子而托付给您,说:‘太子如果成材,我将拜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将怨恨您。’如今国君虽然去世,话音还在耳边,现在反而丢掉它,怎么办?”

一来,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孩子哭哭啼啼朝自己磕头,赵盾大概是有些心软了。二来,穆嬴作为晋襄公夫人,有些势力,赵盾和众大臣们都惧怕她。总之,穆嬴一哭二闹,就差个三上吊,她终于为儿子夷皋赢回国君之位,夷皋顺利继位,成为晋灵公。

晋文公的主要故事(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3)

有了新的国君,那么那位原本被晋国众大臣定为国君的公子雍,就会无可避免地遭殃。原本公子雍在秦国做官,得知他要回国继承家业,秦国国君派遣军队送他返回晋国。而恰恰也是在公子雍回国途中,晋国发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这一仗,秦国不敌晋国,晋军在令狐打败秦军。

作者在这里要感叹一句:某些方面,秦国真是冤大头。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有时候护送别人归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朋友们,想当初,因为骊姬之乱,晋国的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被逼离开晋国,四处逃亡,若不是秦穆公派兵送夷吾回晋国,史书上哪来的晋惠公。然而,晋惠公并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当初他曾许给秦穆公一些承诺,可是他在回到晋国以后翻脸不认人。这样也就算了,这位晋惠公当政时期,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援助晋国大批粮食,而等到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伸出援手,甚至乘机攻打秦国。

言归正传,回到今天的主角——晋灵公。话说在中国历史上,能带上一个“灵”字的国君或者帝王,都是和荒唐挂钩的,晋灵公当然也是一位荒淫无道的国君。

晋文公的主要故事(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4)

晋灵公喜欢养狗,谁赞美他的狗,他就给谁升官,他最喜欢的臣子,没有一个不是佞臣。他大量征收税负来满足奢侈生活,他站在高台上用弹弓打人,以观看别人躲避弹丸为乐,他还仅仅只是因为厨子没有炖熟熊掌,就杀掉厨子,让宫女们用筐子抬着厨子的尸体游行。抬着尸体游行,这想想就是一件血腥的事。国君这样荒淫,贤能的大臣们也想尽各种办法劝谏,劝谏过后,他们等来这样一句话:“吾知所过矣,将改之。”这话换成白话就是:我知道错了,我会改正的。

如果大臣苦口婆心劝说过,他就改正、反思,那他就不是晋灵公了。有的君主可以留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句子,而有的君主,因为臣子总来劝谏,嫌烦,就做好了杀掉忠臣的准备。在这两类君主中,晋灵公属于第二类。

这里要提到一位在史册中留下名字的大力士,他的名字叫鉏麑(chú ní)。因为心烦,晋灵公派鉏麑(chú ní)去刺杀赵盾,鉏麑(chú ní)在早晨去到赵盾家,那时候还没到上朝的时间点,他发现了这样的一幕:赵盾穿好衣服,庄严地等待着上朝,嘴里还默默念叨着要劝说国君的话语。

因为这一幕,鉏麑(chú ní)的人生也就走到了尽头,他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一条都是罪过,我还不如去死!”说完,他一头撞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坦然赴死。可以说,鉏麑(chú ní)是一位明大义而又悲情的人物。

鉏麑(chú ní)没有杀死赵盾,晋灵公还是没有放弃杀掉忠臣的计划。一次,他刻意请赵盾进宫宴饮,且提前叫武士埋伏好。好在赵盾身边的车夫发现不对劲,也提前准备好应对的策略。在宴席上,车夫与武士、恶犬英勇搏斗,最终,他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主人赵盾的平安。

总是知错不改,错误一定会反噬,作为荒淫无道的国君,晋灵公得到的反噬使他不得不付出生命。他的结局是:在桃园,赵盾的兄弟赵穿突袭他,至此,他的生命永远定格。

晋灵公一直想杀掉赵盾的阴谋并没有得逞,而他自己却不得不永远闭上眼睛。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不知道他有没有过一丝后悔。

年纪小固然可以不懂事,因为谁都会有个成长的过程,但年纪小不是为非作歹、无法无天、肆意伤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屡教不改的理由。好不容易得来的国君之位,晋灵公原本可以长久地坐下去,甚至可以在这个位置上有一番作为,只要他知错能改,只要他早早有改过自新的意识。

可惜呀,嘴皮子答应,内心毫不知悔悟,那就是两个字:白搭!

可惜呀,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晋文公的主要故事(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5)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要天天开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