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人,我每当看到写走西口的文章、电视刷,听到唱走西口的歌曲、戏剧格外亲切,内心有一种想拥抱的感觉那是因为“走西口”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早已植根灵魂深处,成为我永久的记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进门亲和出门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进门亲和出门亲(看到听到走西囗)

进门亲和出门亲

作为现代人,我每当看到写走西口的文章、电视刷,听到唱走西口的歌曲、戏剧格外亲切,内心有一种想拥抱的感觉!那是因为“走西口”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早已植根灵魂深处,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我的故乡雁北地区,是走西口人口流动大潮重要的源头地之一。在应县、怀仁、山阴一带,有好多地名叫歧道地。歧道者,叉道也。当年,明清两代,祖辈走口外,向东叉道经张家囗,叫走东囗;向西叉道经杀虎口,叫走西口。当年迫于生计,也有向外拓展事业的,祖辈到内蒙谋生,成为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乡,十家有九家与“走西口”沾亲带故!父亲年青时,到后草地拔过莜麦。他说,那里地广地肥,莜麦长得一眼望不到头,拔一出,弯腰屈胯,累得要命!他还说,走口外苦是苦,可挣钱也快,受一秋,能拿不少大洋(老家把银元叫大洋)。年少时,每到清明节,跟着父亲到老坟烧纸敬香,父亲总指着一堆封土说,这是你拴拴大爷的爹,他走口外没回,我走后记得给这个坟烧纸的!父亲已故多年,每到清明节,想起父亲的嘱咐,总不忘在拴拴大爷他爹墓头烧纸摆供。看着烧纸青烟袅袅升空,我想走囗外的拴拴大爷的子孙们,此时,是否在内蒙的那个地方,遥祭他们山西应县的老祖老宗?!


哥哥你走西囗,


妹妹我送到村外头,


止不住的眼泪一道道往下流。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稠,


好给哥哥解忧愁……


童年,忧伤、悠长的二人台曲调,象天天喝得玉米糊糊一样,日日月月伴着我成长。故乡老辈人,爱吼哼二人台《走西口》,苦闷时唱,高兴时也唱。逢年过节,村里请戏班,也爱请内蒙的二人台班子,为得是听一听那纯正的《走西口》苦调。


明清两代,在长过500多年的历史上,走西口阅历,让祖辈父辈备尝人生的酸甜苦辣。走西口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已融入他们的血脉,并习染遗传给子孙。

听不够的二人台《走西口》!


走不到头的西口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