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粽子飘香,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屈原。
在历史上,因某个人的死而成为一个全国性民俗节日的仅屈原一人而已。正因为这,我们普通百姓都知道屈原死于五月初五,而不知道孔子、秦始皇等历史名人死于何日。
端午节的许多做法都表达了老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老百姓不愿意让屈原死,于是划着龙舟去救屈原;老百姓不想让鱼来吃屈原,便向江里撒粽子――老百姓的想法是多么的朴素、可爱呀。
在这部古装剧中,楚怀王宠妃郑袖是个工于心计的女子,她不惧怕楚怀王身有异味,玩弄美人心计上位。而屈原不仅风流潇洒,一表人才,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楚怀王的股肱之臣。二人既是生活在楚国一片蓝天下俊男和美女,更是言谈举止无不影响楚国朝政的重臣和宠妃。
那么,屈原与郑袖之间有什么关系?屈原与郑袖有没有发生恋情?郑袖为何征服了楚怀王后又勾引屈原?《芈月传》究竟是如何写屈原与楚王妃的恋情的呢?屈原和郑袖是否可以有这一段浪漫且危险恋情呢?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考据。
郑袖聪慧过人,而楚怀王却优柔寡断,她除了依赖他君王的这个位置给予她的权力与荣华富贵外,他的一切使她觉得索然无味。
史上有名的“掩鼻计”讲述的便是她的进谗离间之计:魏王献给楚国的魏姬深得楚怀王的宠爱,郑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中生智,对魏姬说:你呀,生得样样出色,就是鼻子稍逊一点,你以后见君王,不妨捂着它。这美人觉得郑袖在生活上处处让着她为她着想,简直亲如姐妹,想来姐姐不会害她这个妹妹,于是便常在怀王跟前捂鼻子,楚怀王很不理解,问郑袖,郑袖笑道:她是嫌你身上有股臭味儿呢。怀王大怒,立即传令,割了魏姬的俏鼻子。于是再也无人能跟郑袖争宠,使她在楚怀王的身边翻云覆雨。
屈原虽阳刚坚韧,可他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这些特点他的诗歌中隐约可见:高大俊美,身佩长剑,头戴高冠,面相富贵高雅,暗示着官运亨通。他十几岁便是少年楚怀王的侍读,以致二十九岁就做到了楚国的左徒位置,相当于副丞相之职。
据《史记. 屈平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可见他与楚怀王关系密切,在朝廷上尊贵无比。以他的过人雄才和俊美的外表,不知掳掠了多少多情女子的芳心。郑袖这个心比天高,手段超常的妖媚女子不会无视这个楚怀王身边的宠臣的。
高处不胜寒的郑袖和雄才大略却被楚怀王束之高阁的屈原惺惺相惜,为他们的互相仰慕创造了同病相怜的环境。郑袖已经通过对楚怀王的征服证明了自己的魅力和手段,而屈原既热情洋溢又彬彬有礼,极大挑起了这位后宫美女的征服欲。
聪明自信的郑袖清楚地知道,屈原这位学问渊博的美男子在感情上比常人丰富和浪漫,她略识文墨,能吟诗作赋,在屈原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柔情万种。而屈原因与贵族旧势力的尖锐对立而屡遭贬斥,雄心勃勃的他变得忧心忡忡,作歌《离骚》。
在此期间,郑袖对屈原很是关怀体贴,每有所赠,她亲自去送显得轻薄,便让子兰代转,不显山,不露水,自然得体,而且所赠之物多是屈原之所必需,如一本好书,一盒高级滋补品之类。冰冷的钢铁,尚可在高温下熔化,更何况是血肉之躯呢?
作为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屈原写过大量情诗,《湘夫人》便是其一。有研究人士认为,从诗中屈原谦卑的态度判断,“湘夫人”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超过了屈原本人,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是一位已经出嫁的、受道德礼教制约的女人,她不能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而“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这些特征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有人推断“湘夫人”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据推测,屈原与怀王宠妃的暧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为了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便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公元前296年,楚怀王病逝,屈原听闻此讯后禁不住欢欣起舞。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追杀,追到汨罗江后,兵士们抓住了屈原,将他装进袋子投入江心。
有的老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只能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而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和包粽子是否也在暗示当时的追杀情景呢?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的紧张场面,粽肉象征屈原肉体,粽叶象征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多种不同说法。当然屈原死于谋杀这一说法,与其它传说一样,都是没有切实的人证物证,只是一种推测,但是谁又能完全否定这种推测的真实性呢?
不管哪种传说更忠于史实, 屈原对楚怀王的昏庸、愚昧从未表示过任何反抗,只有叹息和痛苦。他把这种愚忠当作是“洁身自好”,认为是一种高尚的操守。可悲啊,屈原不是完美的,我们以过节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当明白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