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才不遇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三国时蜀汉重臣
法正是右扶风郿县人,少年时为躲避战乱与老乡孟达一起前往益州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才担任新都县令,后来担任军议校尉。他不得刘璋重用,又经常受到同乡的诽谤,说他品行不端,因此郁郁不得志。
二,投靠刘备
刘备
益州别驾张松认为刘璋无法成事,经常叹息遇不到明主,想要另寻明主。他见了曹操、刘备,认为刘备贤明,于是投靠刘备。张松劝刘璋与刘备交好,共同抗拒曹操。刘璋同意,问他派谁去与刘备交好,他举荐了好友法正。
法正本来不想去,但在张松的极力劝说下于是前往荆州拜见刘备。法正回到益州,对张松说刘备果然雄才大略,能成大事。二人于是秘密策划,迎接刘备,推翻刘璋。
刘璋害怕张鲁夺取益州,张松劝他迎接刘备,让刘备讨伐张鲁。刘璋于是派法正再次出使荆州。法正到荆州,劝刘备趁机夺取益州,成就帝业。刘备赞同,于是领兵进入益州。
三,夺取益州
益州
刘备与刘璋在涪县相会,刘备假意北讨张鲁,实则南下攻打刘璋。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据险而守,死守不战,等到刘备粮尽,趁机偷袭。刘备听闻十分害怕,询问法正。法正回答:“刘璋绝不会采纳,不用担心。”
刘璋听了郑度的意见,说:“我只听说过御敌来使百姓安定的,没有听说过迁移百姓来躲避敌人。”于是罢黜郑度,不予采纳。刘备进兵雒城,派法正劝降刘璋,刘璋没有答应。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包围成都。蜀军太守许靖想要出城投降,机事不密被刘璋发觉,刘璋见大势已去,就没有杀许靖。不久刘璋投降,刘备因为许靖不忠,没有用他。
法正劝刘备:“许靖虽然虚有其表,但是他闻名天下。现在正是主公招贤纳士,成就大业的时候。如果不用许靖,天下人会认为主公轻视贤人。应该厚待许靖,显示主公招贤纳才的心意。”刘备听从。
四,睚眦必报
刘备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管理成都,在内担任第一谋士。法正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即使对他有小的恩惠他也会报答,即使与他有小的过节他也会报复,擅自杀死了好几个诽谤他的人。
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横行霸道,将军应该报告主公,压制法正。”诸葛亮回答:“主公在荆州,外有曹操、孙权压迫,内则担心孙夫人生变。正是这个时候法正让主公大展宏图,不再受制于人,怎么能抑制法正呢?”
五,夺取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4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消灭张鲁,夺取汉中,派夏侯渊、张郃镇守。但没有趁机进兵巴蜀,这不是他能力不够而是内部有忧患。现在夏侯渊、张郃有勇无谋,不是我们的对手,率军讨伐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夺得汉中,既可以据险而守,防御曹操,也可以蚕食雍凉,开疆扩土。”刘备听从,进兵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6年),刘备进兵定军山。夏侯渊率兵前来争夺,法正说现在正是打败他的时候。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而下攻击夏侯渊。曹军惨败,夏侯渊被杀。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不久法正病逝。
六,刘备谋主
蜀汉
法正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刘备得以成就大业,所以刘备对法正极为宠信,让他担任第一谋士。夷陵之战时,诸葛亮曾说:“如果法正在,一定能阻止主上东伐。”可见刘备对法正的信任。诸葛亮知道刘备宠信法正,自己的地位在刘备心里比不上法正,所以也不同法正争夺。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