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哀帝:公元前7年-前1年

汉哀帝(前27年-前1年8月15日),名刘欣,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其正式谥号为“孝哀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哀帝”。

刘欣是汉元帝孙,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氏。

哀帝在位时期,西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哀帝为重振皇权而屡次诛杀在汉成帝时代提拔的大臣,尤其是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与王莽为首的王氏家族。

但在哀帝死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派又重新得势,傅昭仪(傅太皇太后)、丁氏(丁太后)一派遭诛杀,王莽扶植汉平帝继位,从此西汉皇权旁落。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

1.1、董贤:公元前5年

董贤(公元前22年-前1年),字圣卿,冯翊[yì]云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御史董恭之子,汉哀帝刘欣宠臣,一路扶摇直上,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百官之首,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

汉哀帝死后,董贤失势,罢官当晚与妻子自杀死去。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2)

1.2、汉哀帝与董贤

本着对这位断袖皇帝的好奇之心,我专门去查了他与董贤的二三事。

断袖之癖:汉哀帝常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典故“断袖之癖”,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话说某一天,董贤在值班的时候,刚好遇见继承了皇位的刘欣回宫中,刘欣就那么轻轻一瞥,顿时觉得惊为天人,目光深深的停留在了董贤的身上,认为他的姿色足以盖过后宫的所有妃子。

当初董贤刚进宫的时候是孩童模样,现在长大了,人也长开了点,正值风华正茂,容颜自然也是最好的。

汉哀帝是越看董贤越喜欢,就将董贤调到了自己的身边,让他贴身伺候,天天跟他同进同出,甚至都到了同塌而眠的地步。

汉哀帝对董贤的宠幸已经波及到了他的家人,他父亲的官位竟然一步步晋升到了关内侯,妹妹也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汉哀帝专门命人为董贤修建豪华奢丽的住宅,土木工程采用当时最先进、最高档的水准,其规模和华丽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皇宫,就连当时地方郡国、塞外蛮夷向朝廷供奉的许多珍品异宝大部分都被汉哀帝赏赐给了董贤。

汉哀帝甚至设想,自己在死后依旧能与董贤长相厮守,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在修建陵寝时,他就命人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为这位“挚爱”修建了冢茔。

故事出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6715041794033445.html

二、王政君擅权:公元前1年-6年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魏郡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人,汉元帝刘奭[shì]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新朝皇帝王莽的姑姑,父亲阳平侯王禁,母亲李氏。

王政君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

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秦朝传至汉朝的传国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上的螭碎了一角。

始建国五年二月初三日(公元13年2月2日),王政君逝世,年八十四岁,与汉元帝刘奭合葬于渭陵。

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无子而亡。

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

哀帝临终前将传国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王政君听取王闳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传国玉玺,再交给王政君。

王政君召见董贤,问他国丧该如何调度,董贤不能对,脱下帽子谢罪,王政君说:“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过成帝葬礼,知道该怎么办,我让王莽来帮帮你吧!”于是立即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

随后董贤自杀,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被逼死 ,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 ,哀帝所拔擢[zhuó]的傅、丁两家迅速被王氏铲除。

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kàn]为帝,是为汉平帝。

汉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秉持朝政。

王莽相当懂得讨好王政君,先是上言、尊王政君姐妹王君侠为广恩君,王君力为广惠君,王君弟为广施君,并且都领汤沐邑,姊妹们遂日夜赞誉王莽的美德。

王莽又知道王政君虽是妇人,却也讨厌待在深宫中,便举办许多可以让王政君外出的活动。就连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王莽也前去亲自侍候。

王莽又指使益州塞外少数民族献白雉,群臣借机请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政君批准。

其后王莽又利用王政君“厌政”的心理,将所有大权集中于自己,王政君只过问封爵之事。

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王莽挑选了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嗣,而自己则图谋篡汉,恰逢前辉光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在井里挖出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上有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王莽让群臣禀告王政君,王政君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太保王舜表示:“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王政君听从,乃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其后发生了宗室安众侯刘崇及东郡太守翟义反对王莽的起义,王政君听闻后说:“众人所见者略同,我虽是一妇人,也知道王莽这样做必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这种行为万万不可。”

但王莽又更以各种祥瑞之兆作为天命,企图代汉为帝,并将这些符瑞告诉王政君,王政君大惊。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3)

三、王莽篡汉:6-23年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

王莽原为西汉外戚世家魏郡王氏的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建丑正(改汉历十二月为正月),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革严格按照儒家思想进行,主要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儒家思想,可是由于不切实际和王莽的志大才疏导致改革实际上根本无法推行,国家的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最终天下大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绿林赤眉起义。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秋九月二十三日,绿林军攻入常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

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周岁。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4)

3.1、新朝:9-23年

新朝,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许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变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买卖、施行五均六筦(国营事业、所得税与借贷)及改革币制等。

然而新制政令繁杂,名称不断变动,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当,改革最终失败。

公元17年,因为天灾不断,而人民因为改革失败而经济破产,最后爆发新末民变,新莽军相继在成昌之战、昆阳之战中惨败。

公元23年,刘玄建立玄汉政权,即更始帝;

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亡。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透过篡位取得政权的先例。

王莽积极推动古制,也使得古文经持续发展。

而王莽的失败代表复古思想的破灭,使得汉儒变法禅让的政治理论至此消失,渐变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

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而且传统史观鄙弃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权,所以后世史学家对王莽的评价皆差,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逐渐中立。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5)

四、赤眉、绿林起义:17-25年

赤眉、绿林起义,指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新莽天凤四年,17年)时开始在全国各地发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其中规模最大的赤眉军和绿林军而得名。

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6)

4.1、绿林军:17-25年

绿林军,指中国新朝末年主要的一支反对王莽政权的军队,由因旱灾和蝗灾造成的饥民所组成。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市境内)绿林山一带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因其驻扎在绿林山(位于今湖北省京山县),故称这支义军为“绿林军”。

新莽地皇四年,绿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史称更始政权。

更始元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

更始三年,绿林军受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最终更始帝投降赤眉军,余众亦被所剿杀,绿林军宣告覆灭。

轰轰烈烈的绿林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绿林”二字却成为了后世那些“聚众山林、反抗朝廷”的英雄豪杰的代名词。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7)

4.2、刘盆子:18年

刘盆子,泰山郡式县(今山东宁阳县)人,为西汉远支皇族,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

元帝时,刘盆子祖父刘宪被封为式侯,父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

刘盆子初与兄刘恭、刘茂被掠入赤眉起义军,从事放牧,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史称刘盆子为建世皇帝。

建武三年(27年),赤眉军兵败,刘盆子向刘秀投降。

汉光武帝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赵王刘良的郎中。

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8)

4.3、赤眉军:18-26年

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赤眉军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jǔ](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

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

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

随著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

地皇四年(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双方随即再度开战,更始三年(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并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为识字,任御史大夫。

同时更始军内部产生内争,将领王匡投奔赤眉军,随即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刘玄。

赤眉军入长安时,因常年的战乱已导致当地残破,赤眉军只能四处找寻粮食,随后被刘秀派将领冯异击败,遇大雪损失惨重,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

建武三年(27年)在崤[xiáo]底(今河南渑池县礼庄寨)再被冯异打败,樊崇投降,最后被杀。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9)

4.4、樊崇:18年

樊崇,字细君,山东琅邪(今山东诸城)人,公元18年,在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北)集合饥民百余人起义,称为赤眉军。

樊崇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农民起义,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

拥戴刘盆子即位,拜为御史大夫,但其本身文化浅薄,故赤眉军占据长安期间,长安城一度陷入混乱。

建武三年,樊崇联合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兵败被刘秀部将所杀。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0)

4.5、更始帝刘玄:23年

更始帝,名刘玄,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自称是西汉皇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祖父为苍梧太守刘利,父刘子张,母何氏。

更始元年(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史称玄汉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

更始三年(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1)

五、昆阳之战:23年

昆阳之战,是中国新朝于公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时发生的一场内战战役。

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昆阳县(今河南省叶县)大破新朝王莽四十余万主力部队。

昆阳之战的结果不仅仅直接导致新莽王朝的覆灭,更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事之一。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2)

六、九章算术:24年

九章算术》九卷,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

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天文算法算书类。

《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020年4月,《九章算术》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3)

七、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建立者,25年-57年3月29日在位,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刘秀生于陈留郡济阳宫 ,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

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

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 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

之后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刘秀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

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

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

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中元二年(57年),刘秀于洛阳南宫前殿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原陵,由第四子刘庄继位。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4)

7.1、阴丽华:41年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配 ,第二任皇后,汉明帝刘庄的生母。

刘秀尚未发迹时,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

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

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

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

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

永平七年(64年)正月,阴丽华崩逝,年六十,同年二月,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性格恭谨俭约,“少嗜玩,不喜笑谑”,有贤后之名。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5)

7.2、汉倭奴国王金印:57年

汉倭奴国王金印,是一件文物,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天明四年(1784),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diàn]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

金印出土后辗转百年,直至1979年,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6)

八、东汉统一战争:25-37年

东汉统一战争,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刘秀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战争。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刘秀称帝,建都洛阳,采纳来歙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建武二年(26年)至五年(29年),刘秀一方面命来歙出使陇西,完成联陇制蜀的战略,解除了西顾之扰。

一方面集中主力以洛阳、河内(郡治怀来,今河南武陟西南)为中心,对关东各割据势力展开攻势。

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阳,刘永战败退往谯县(今安徽亳县)。

建武三年(27年)六月,刘永被杀,并且消灭赤眉军于宜阳,夺取长安,取得东西二京。

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将军朱祐、建威大将军耿弇[yǎn]北讨彭宠,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宠被奴仆杀死,刘秀攻占燕蓟及其以北地区。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杀董宪于朐[qú]县,夺占东海之地。

关东各割据势力相继被刘秀击破。

建武十二年(36年)灭蜀。

战争先后经历了平定关东、攻占关中、并陇灭蜀几个主要阶段,堪称为中国古代封建统一战争中的一个范例。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7)

8.1、云台二十八将:25年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一口气读懂汉朝(汉朝五)(18)

高估自己了,再来一篇吧,还有白马寺、佛教传入,班超出使西域、蔡伦改进造纸术等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