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野生动物来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就是一张免死金牌,然而,自1989年以来,这份名录就很久没有大幅更新了,直到2021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林草局向公众发布了新的,终于有了大幅调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1)

哪些动物升级了?

调整后的《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8种,新增517种动物,其中豹猫、狼等474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大斑灵猫等43种直接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次的《名录》中,只有熊猴、北山羊、缅甸蟒3种由一级保护动物降为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2)

长期以来,我国的重点保护动物一直集中在知名度较高的旗舰物种(旗舰种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例如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而很多不知名的动物,被长期忽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3)

豹猫:不多了,真的不多了!

你知道吗,在五年前,捕杀一只豹猫和打死一只壁虎,法律责任是相同的,只违法不犯罪。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4)

豹猫曾经是中国野生动物皮毛的主要出口来源,一年被猎杀超过25万只,这种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只因为挂着“三有”动物的招牌,就可以被随意猎杀,短短几年几乎被杀到绝种,直到上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豹猫猎杀才被禁止,野生的豹猫种群数量渐渐有了回升。

在我国,很多像豹猫一样常见的动物,在短短几年间,被杀着杀着就没影了,以至于都来不及立法,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不少动物都是灭绝了才升一级保护动物

豹猫是不幸的,它只因为长了一身漂亮皮毛,就有了被杀的理由,它也是幸运的,在彻底灭绝前,终于有人及时地发现了受伤的它们,让它们不至于灭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5)

在这一次的《名录》中,豹猫被列为了二级保护动物,总算获得了一块免死金牌。

长江最后的鲸鱼

同样被忽视的还有长江江豚,当我们将目光聚集在中国最后一只白鳍豚琪琪身上时,江豚的数量也已经下到了一千多只,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6)

然而,江豚没有白鳍豚那么稀少,也没有熊猫会卖萌,因为没有关注度,保护级别迟迟上不来,如果没有那张“哭泣的江豚”照片,江豚可能永远都得不到重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次的《名录》调整中,长江江豚终于从二级保护动物晋升为一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7)

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虽然长江江豚在二级保护动物的时候,已经基本没有渔民敢捕猎了,但是晋升一级保护动物意味着更多的关注度,以及更多的资源倾斜。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8)

65种二级进阶一级

自2020年年初,长江的10年禁渔令正式生效,已经濒危的动物,单单靠禁止猎杀是很难奏效的,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今天,人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许多动物的存亡,一些动物被我们的无心之失受伤害,还有一些动物因为人为迫害,走向末路。

豺:错了,不敢吃大熊猫了

豺,是东亚仅次于老虎的顶级掠食者,中国豺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大于赤狐,生性凶残,居于山地,它们擅于围猎动物,在捕猎时先将猎物的眼睛抓瞎,再掏出猎物的内脏,将猎物折磨致死,它们会抢夺花豹、黑熊的食物,在野外连老虎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们。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9)

长期以来,豺一直被认为是害兽,它们不仅袭击家禽,还会捕杀大熊猫,在几十年前,即使在动物专家眼里,打跑豺、救大熊猫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一片喊杀声中,豺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比熊猫还少,可在我国却长期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次豺终于升为一级保护动物,可以和熊猫平起平坐,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10)

这次《名录》更新最大的进步在于,不再根据动物的受关注程度,而是切切实实以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为依据,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级制度,让那些不那么受关注的动物,也能变成保护动物。

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但依然还有一些遗憾,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依然没有足够的重视。比如在龟鳖类,整个华鳖属都没有进入,华鳖属4种,中华鳖、小鳖、砂鳖、东北鳖其实生存的状况也都并不乐观。

一些动物虽然已经大量人工养殖,但是野生动物种群濒临灭绝。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几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11)

但总体而言,依旧是进步巨大,这除了要归功于研究人员的努力,也要感谢互联网。

最近几年,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能为那些不能发声的动物发声。从哭泣的江豚、到塑料鲸鱼,比起硬邦邦的法律条纹,那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呈现的鲜活案例,更能够让大众最直观的了解这些濒危动物。

保护动物是从了解动物开始的,只有爱动物,才会有保护动物的动机和意识,因此,科普比法律更重要,而法律只是社会对人最低等级的要求。

,